2011年我国棉纺织行业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良好成绩,工业总产值与劳动生产率稳步增长、产业转移成效明显、拉动内需取得一定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与“十一五”的顺利衔接,并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2011年,我国棉纺织行业在“十二五”开局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尽管面对原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攀升、用电价格上调、人民币加速升值,国际竞争激烈化的复杂环境,但企业积极调整结构,通过产业升级,产品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了行业竞争力。
棉纺织行业的成绩及问题
(一)“十二五”开局良好
2011年我国棉纺织行业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良好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与“十一五”的顺利衔接,并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1、工业总产值及劳动生产率稳步增长
2011年我国棉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7万亿元,同比增长30%;劳动生产率(按工业总产值计算)61万元/人。
尽管在下半年面临产销不畅的严峻形势,但企业积极进行自身调整,适应市场变化,加强内部管理,通过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或维持企业效益。
2、产业转移成效明显
2011年我国棉纺织行业东、中、西部地区实际完成投资额分别为960亿元、580亿元和1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56%和53%;占全国棉纺织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的比重分别为49%、42%和9%,其中东部占比较上一年减少5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分别增加4和1个百分点。
3、拉动内需取得一定成效
在国际需求乏力的情况下,外贸型企业转战内销市场,“扩内需”效果进一步显现。2011年棉纺织行业内销产值1.3万亿元,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92.9%,较上一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部分内销型企业从长远战略上立足于国内市场,利用销售渠道的优势逐步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
(二)多重困难较突出
1、原料价格波动
原料价格波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2011年1~8月棉花原料价格大幅波动,无论是棉纺织企业的生产销售,还是下游企业的订单,都因此变得谨慎,原本有的需求不能及时转化为订单,订单呈现小批量,交期紧的特点,尤其是订单价格贴近成本线,大幅压缩企业利润空间。直至收储政策出台后原料价格才有所趋稳,但价格非市场供需所调节的格局使得生产企业仍难摆脱困境。
2、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2011年我国棉制纺织品出口遇阻,虽然金额保持增长,但绝大部分原因是价格高增长的拉动,出口数量负增长的现象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其原因包括国际需求不振、国际政局欠稳、人民币升值速度较快幅度较大、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屡现、国际竞争加剧。面对多方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形势面临严峻考验,摆脱此困境需要积极开发新兴市场,根本上改变过于依赖传统市场的格局。
3、资金压力大
2011年我国棉纺织行业资产负债率55.4%,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与2010年基本持平。为有效治理通胀,2011年内我国央行共出台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3次加息的调控政策,对原本因产销不畅而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形成了极大的资金压力,其中不乏一些中小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不得不停产或倒闭。此外,纺织企业贷款难的现象继续延续,仍未有所改善。
4、用工成本增加明显,企业招工压力增大
2011年棉纺织行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其中人工成本延续上年走势,各种福利待遇都在不断提高,但“招工难”问题同时存在。纺织行业的工作环境和轮班制不受80后和90后的青睐,技术工人的缺少造成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用工成本和招工压力成为棉纺织行业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突破的瓶颈。
纱布产量增速低于上年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3988户规模以上纺纱企业累计纱产量2894万吨,同比增长12.43%,较上年增速下滑了1.3个百分点;3627户规模以上织造企业累计完成布产量620亿米,同比增长11.61%,较上年增速下滑了7.8个百分点。
从绝对数量上看,纱、布产量从3月起均呈稳中有升的走势;全年纱产量高出上年,布产量低于上年,由于本年起规模以上企业的划分标准调整,由原来的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上调为2000万元以上,说明纺纱企业的集中度要高于织造企业。
从同比增速上看,纱产量逐月累计同比增速在5月份达到全年最低值后稳中有升,布产量逐月累计同比增速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四季度以来,纱产量增速小幅上扬,布产量稳中有降;全年布产量增速不及纱产量,进一步显示出下游市场需求的疲软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原料及纱布市场价格大幅波动
(一)国内外棉花市场
阶段一:延续上年年末上涨势头
2011年伊始,国内棉价延续了上年四季度上涨势头,328级价格于3月8日达到近年来最高值31241元/吨,国内外棉价处于倒挂格局。此阶段纺织行业尽管不像2010年年末产销两旺,但需求订单尚可,仍属产销顺畅。
阶段二:出现松动后迅速下跌
3月8日以后,棉价开始掉头向下,经历两波下跌行情,至8月底期间,国际需求大幅减弱,纺织下游需求和购棉热情出现减缓。
阶段三:企稳回升围绕收储价持稳
8月初,国家公布临时收储政策起到托市作用。国际棉价一路下滑,中心深度下移,结束国内外棉价倒挂的格局,且差价逐渐加大。
郑州棉花期货方面,近交割月结算价格与国内现货总体比较贴近,自2月下旬整体重心下移,国庆节后逐步高于现货价格。
自2011年3月以来,国际棉花市场看空气氛浓厚,原因多方面,包括全球棉花产量增加,消费减小,全球经济不断出现负面消息,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等等。
(二)化纤短纤发挥一定替代作用
总体看,粘胶短纤跟随棉花价格波动而变化,国庆节后棉价维稳,粘胶短纤再次出现下跌行情,二者之间差价逐步扩大至年底约4000元/吨。涤纶短纤价格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价格变动区间在10000~15000元/吨之间。
(三)国内纱线价格呈下跌态势,纺纱企业利润受挤压
3月份开始纱线价格跟随着棉花价格下跌,跟跌较为迅速,尤其是9月收储启动后,棉花价格相对稳定,纱线价格仍持续下跌,导致纺纱企业在原料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从329级棉花到厂价格与32支纯棉普梳纱线和40支纯棉精梳纱线的价差来看,前者相对波动稍小,后者减小趋势明显。截至12月底,价差最小时分别只有6260和11150元/吨,其中包括人工、能源、经营等成本,企业利润几乎所剩无几,纺织企业特别是生产纯棉大路品种的纺纱企业在以往国际竞争中的绝对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减弱。
四季度以来,国内外纱线价差持续加大,印度、巴基斯坦纱线价格甚至已经低于我国国内329级棉花价格;单从价格因素上看,我国中低档常规产品纱线在国际竞争中不再具有价格优势。
(四)国内棉织物价格重心下行
以纯棉32支坯布为例,与棉花及纱线价格变化总体趋势一致,但相比之下,坯布的变化幅度稍小,其随纱线价格变化的速度也略滞后于纱价跟随棉价的变化速度。值得关注的是,从9月份棉价受政策止跌趋稳之后,纱线与坯布价格并没有随之止跌,而是依然伴随市场供需失衡的基本面而延续下跌趋势,逐渐向生产经营的成本底线靠近,由于成本支撑下跌幅度有所放缓,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棉制纺织品及服装贸易形势严峻
(一)棉制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增速明显放缓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棉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875.6亿美元,同比增长13.38%,其中棉制纺织品、棉制服装分别累计出口金额为263.0亿美元和612.6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和12.5%,均较上年放缓约10个百分点。
在进口方面,2011年我国棉纺织品服装累计进口72.7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其中棉制纺织品、棉制服装分别累计进口金额为59.1亿美元和13.6亿美元,同比增长5.5%和46.7%。
(二)东盟成为棉制纺织品贸易的最大市场
2011年棉制纺织品出口市场中,东盟和我国香港地区占出口全球的比重达两位数,东盟同比增速达26%,我国香港地区同比负增长;美国同比减少9%。进口市场中,东盟和日本分部占比为12%和8%,同比增速分别为22%和11%;我国香港地区同比负增长。
(三)各类棉制纺织品进出口
1、原棉进口量大幅增加
2011年我国原棉贸易依然表现为净进口。全年累计进口336.3万吨,同比增长18.6%;累计进口金额94.7亿美元,同比增长67.4%,进口均价2.8美元/公斤,同比增长41.7%。月度进口数量呈“V”字形变化,其中12月份进口79万吨,创下历史单月最高纪录。进口价格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走势,其中5月达年内最高价3.2美元/公斤,到厂价折人民币约24000元/吨。
2、棉纱线进口量下半年增长明显
2011年我国棉纱线累计进口90.5万吨,同比下降18.7%;累计进口金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6.28%,进口均价3.76美元/公斤,同比增长30.8%。
长时间以来,我国一直是棉纱线的净进口大国。2011年3月以来国内外纺织行业形势较2010年明显下滑。尤其是下半年开始,我国棉纱线的进口和出口数量开始相反方向变化,即进口加大与出口减少的现象同时存在,再次说明我国本土纺纱企业受生产成本的压力远远大于需求下滑带来的影响。
3、棉织物
2011年我国棉织物贸易表现为净出口。全年累计出口数量76.4亿米,同比减少3.03%;出口金额131.6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出口单价1.72美元/米,同比增长25.6%。全年累计进口数量7.7亿米,同比减少10.63%;进口金额17.9亿美元,同比增长5.43%,进口单价2.33美元/米,同比增长17.7%。
从棉织物出口产品结构方面看,坯布、色织布及牛仔布的出口累计数量分别21.6亿米、10.7亿米和6.1亿米。纯棉坯布的出口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其变化趋势基本上决定了棉织物的出口变化。从产品结构的占比上看,纯棉坯布的减少和棉混纺坯布的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运行质效及投资
(一)产销值增速持续放缓,产成品库存增速加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棉及化纤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以下称棉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累计1.57万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较2009年(当时规模以上企业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提高了20个百分点,与2010年基本持平。
2011年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产成品库存自3月份起呈现上升趋势,全年累计同比增长27.5%。
(二)亏损面占比1/10,亏损金额同比增加近一倍
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亏损面基本在10%左右,较2010年和2009年同期分别下降2和4个百分点,由于规模以上企业标准的变化,凸显了中小型企业较大企业亏损严重的态势。亏损额累计同比增速高达125%。
全年棉纺织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为5.56%,高于2009年1.5个百分点,高于2010年0.5个百分点,增速出现放缓。
(三)三费成本及税负压力加大
2011年三费成本及税负压力加大,财务费用增加明显,其中利息支出累计同比增速较高,平均在35%~45%之间。紧缩的货币政策给棉纺织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四)实际投资额较高增长,新开工项目数持平
2011年棉及化纤纺织加工业(以下简称棉纺织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累计1503亿元,同比增长37%;逐月累计投资额同比增速上半年增长至46%,下半年呈现下滑趋势,累计下滑近10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数累计3096个,同比增长1.01%,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
后市展望
2012年是我国棉纺织行业转型期中关键的又一年。在国际形势不确定的状况下,棉纺织行业的发展除了自身的调整之外则还需国内政策的支持,依靠政策增加企业流动性资金,增强市场信心,拉动国内纺织品的消费需求是企业亟待解决的瓶颈。
而面对出口环境暂时难以改善的现状,企业应积极利用国内有利政策进行自身的调整,减少对欧美等传统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同时积极开发占领新兴国家的市场份额,增加中高档次产品的比例,回避与国际低端市场的激烈竞争,加速转型升级。内销企业应积极开发国内市场,驾驭好“内销”的马车拉动棉纺织行业的持续发展。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分享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