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的“库存危机”成谬论
“网上广为流传的‘全国服装企业库存够国人穿3年’的说法是谬论。”12月7日,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在中国服装协会举办的关于“当前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以及近期媒体所关注的一些问题”的媒体沟通会上这样说。 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陈玲等以及受邀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纺织报、服装时报、中国商报、中国企业报、中国经营报、第一财经、财经网、新浪财经等新闻媒体参加了此次媒体沟通会。 记者:目前,有报道称中国服装行业陷入“库存危机”。对此,您怎么看? 王茁:库存是服装作为季节性终端产品在经营过程中所体现的行业特性。目前,随着国内市场消费疲软,一些服装品牌出现了库存量有所增加的状况。但这并不对这些品牌生产经营造成影响,更不能以此认定说服装全行业构成了“库存危机”。 首先应明确的是,存货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销售的成品,或为了出售仍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以及在生产过程、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任何行业企业都必须保持一定的库存,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服装是快消品,因其具有季节性强、变化快、对存货的需要程度高等特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服装行业库存结构进行进一步分析。 品牌服装企业,是将自有品牌通过自营、代理、特许加盟等方式进行市场运作的服装企业,其库存构成一般包括3种情况,一是产成品仓库内的备销、滞销及残次品存货,以及原料仓库中的备用原辅料和过剩原辅料存货;二是渠道内的存货,包括直营店存货和经销商存货;三是在途存货,即在物流环节的存货。其中,滞销品、残次品以及过剩原辅料等,才属于需要处理的不合理库存。可以看到,服装上市公司财报中“库存”所包涵的范畴明显更广,并非仅指一般人概念中的“积压和滞销产品”。也就是说,根据服装上市公司财报中存货数据来认定其全部为“积压和滞销产品”,是不符合服装行业特点的,也是不科学的。 除上述“库存”并非仅指“积压和滞销产品”的因素之外,现阶段服装上市公司存货增加也财务处理方式因素、季节性因素、合理备货需要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012年前三季度产生价值2569.66亿元的成品存货。而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计算,2011年,中国服装内销额达1.4万亿元,2012年预计将达1.7万亿元。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认为,目前部分媒体“全国服装企业库存够国人穿3年”的说法,缺乏对服装行业的正确认识,是极不负责任的。 存货水平的确会影响下一个销售周期经销商的订货和销售计划,但对于目前引起各方关注的服装行业库存问题,我们认为,总体上上市服装公司存货水平尚处于可控范围,大部分企业,乃至全行业,未达到“危机”地步。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内部分品牌服装企业的确有库存不合理增长的情况,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对市场的预测信息和实际情况不符,造成销量低于预期而导致库存增加;二是在资本市场的压力下,部分服装品牌存在一味追求速度的做法,开店、生产速度都大幅提高,但其单店平效下滑,造成库存增加;三是部分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信息管理水平等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反应速度较慢,从而产生库存积压。 记者:许多服装企业在谈零库存。零库存可以实现吗? 王茁:零库存还是可以实现的,比如一些定制、代销为主要产销模式的企业,就可以出现零库存。 记者:听闻一面料商在卖3年前的库存,您怎么看? 王茁:确实存在企业将今年卖了以后的服装封存,3年以后换标再卖的情况。因为他们对自己生产的服装有信心,不愿打折去卖,这是企业自身的经营策略。 记者:您认为同质化是造成产品积压的一个原因吗? 王茁:是这样的,但是这不是品牌自己的问题,这和营销体制有关。目前,寻找代理的营销体制是中国服装企业的主要营销体制。而代理商以追逐利润为目的,往往会要求品牌所有者在违背自身意愿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大量生产畅销款。所以代理商所占比例就是一个平衡点。当代理商所占比例达到某个比例时,代理商的话语权就会占主导。品牌商在生产服装的过程中,既要保留自己的风格,又要迎合市场需求,这是与代理商的博弈之后的结果。从宏观来看,未来的市场发展会使产品越来越细分化,大家将越来越重视这个工作,相信中国未来的服装品牌将越来越个性、越来越鲜明。 记者:品牌应该如何选择自营和代理的比例? 王茁:每个服装品类都会根据品牌和经营特点的不同,选择自营和代理的比例,力求达到一个平衡点。最终目的,是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记者:我们和国际化品牌的差距在哪里?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 王茁:在中国市场经济的环境下,ZARA、H&M等国际快时尚服装必然会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将不得不面临和国际化品牌全方位的竞争。一方面,国际化品牌渠道下沉。另一方面,我国服装品牌国际化的战略初步开始走品牌升级、品牌渠道上升的道路,会面临与国际品牌的品质、创新、社会责任、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的正面较量,我认为这是好事。鹿死谁手,尚待时日。 记者:企业应该选择哪些正确的方法来处理不合理库存。 王茁:当前,对产生的不合理库存,服装行业和企业已经高度重视,各公司也纷纷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消化库存。比如,通过产品规划、定价控制等多各种手段,调节生产采购及销售订货规模,提高市场预测能力;通过网络线上销售,开办折扣店,加大促销力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信息化控制、终端销售能力,对货品进行有效调拨等。 从最近的三季报可以看出,通过以上措施,部分上市公司库存情况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此同时,11月份服装内销呈现一定的向好迹象,这也对服装企业库存消化工作的推进,产生积极影响。 记者:针对近期部分运动品牌上市公司出现“关店潮”、大力打折的情况,您怎么看? 王茁:前一段时期,上市公司由于资本增长的需要,需要多开店,而开店速度过快会导致平效不高的店铺关闭。而打折促销是市场经济下商家常用的营销手段。 记者:消费者普遍反映国内品牌价格贵,您怎么看? 王茁:服装价格的上涨是自发性的市场行为,会随着市场经济的调节,在目标消费群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成本传递。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