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行业分析>正文

纺机10年的跨越

                     

  国有企业由强到更强

  过去的10年,纺机国家队的企业成员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地位仍没有动摇。这些企业或者通过不断收购、并购其他企业实现了全流程设备生产;或者通过内部管理结构改革,成为行业的领跑者;或者通过技术革新,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经纬股份总产值增长323.26%
  10年来,经纬纺机一直跟踪世界纺织机械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先后研制出一代又一代的新型纺织机械设备,推动了中国纺织工业的振兴与发展。目前,公司已形成了全工艺流程的棉纺织成套设备产品体系,产品主要分为棉纺成套设备和织造设备两类。

  10年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02年,公司收购了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95%的股权和宜昌纺织机械有限公司64.38%的股权,参股设立了无锡经纬纺织科技试验有限公司;2003年,公司注册地迁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收购山西经纬合力机械制造公司28%股权,荣获“中国纺织行业百强企业”称号;2005年,公司收购了无锡纺机专件公司40%的股权,纳入经纬纺机的经营体系;2006年,经纬股份完成了对咸阳织机公司的股权收购;2009年,整合专件业务资源,成立专件事业部和榆次专件公司;2010年,收购了鞍山海虹农机51%股权,完成了对湖北新楚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设立,完成收购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36%股权,这些战略性结构调整举措的实施,标志着公司向非纺机领域的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2011年,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提升,营业收入、利润总额首次突破100亿和15亿大关,标志着公司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经营格局不断稳固,主业赢利能力明显增强,“三类业务”协调发展,新的赢利模式和发展方式逐步形成,为经纬纺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0年间,公司总产值由2001年12月的40.12亿元增长到2011年12月的129.69亿元,增长幅度达323.26%;主营业务收入由2001年12月的22.15亿元增长到2011年12月的65.49亿元,增长幅度达295.67%。

  无锡宏源产品实现系列化跨越
  
这10年是宏源自主创新最快的10年。宏源潜心化纤高速弹力丝机的深度开发,实现了产品系列化跨越式发展,宏源已经成为世界化纤设备制造专家,如今“宏源牌”系列高速弹力丝机已经升级换代到第8代产品,HY-8全自动落筒假捻变形机,进一步凸显了自动化、差别化、节能降耗等优势,代表了当今化纤机械设备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棉纺机械产品也由辅助地位向主导产品地位提升,其中电脑粗纱机在国内第一个实现了批量生产,累计实现销售1200多台,达到国内领先地位。特别是最新一代产品HY-Auto498型自动落纱粗纱机采用全新的全自动落纱技术,可实现后序粗细联的无缝传送,是用户的最佳选择。

  这10年,是宏源在市场布局发生深刻变化的10年。目前,公司产品出口口岸已经扩大到30个国家和地区,涉足欧洲、美洲、亚洲及非洲等地,成功开拓了俄罗斯、斯洛文尼亚、土耳其、巴西、埃及、南非、伊朗、印度及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家市场,提升了宏源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如今,“宏源”牌系列化纤高速弹力丝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生产制造商,市场占有率保持在40%以上,在国内多年保持产销量第一;“宏源”牌系列棉纺粗纱机产销量也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这10年宏源公司大力推进哑铃式管理模式,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推进集约化经营,针对原来国有企业的机构臃肿、人员负担过重等弊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管理结构进行了改革,推行轻型化,特别是以整体搬迁为契机,对生产结构进行了调整,推进精益生产,对传统的加工工序、非专业化部件生产等进行外托、外协;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增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化特色得到提升,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中丽制机成功跻身国际前三甲
  
10年来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通过科研技术升级,成功推出了多种型号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细旦、超细旦纺丝卷绕新型装备。公司现有资产规模达数10亿元,其中拥有一大批具有多年化纤设备设计和化纤工艺研究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近几年大力引进各类人才(人员)占总人数的20%。

  2005年,中丽制机公司在通州区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了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花园式工业新区,现有各类先进加工设备210余台套,其中100多台/套为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等自动化、柔性化生产设备,具备了年产3500纺位纺丝机、3500台高速卷绕头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涵盖涤纶、丙纶、锦纶民用长丝、工业用丝、短纤维生产设备和各类差别化产品以及其他棉纺、化纤成套设备用电气控制柜和多种规格喷丝板等。

  10年间,中丽制机公司实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相互支撑、发展的战略,产品远销印度、伊朗、俄罗斯、叙利亚、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浙江桐昆、江苏长乐、印度JBF、ALOCK等代表的样板企业在当地乃至全行业均树立起了中丽制机公司的标杆,不仅在国内行业居于领先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公司已经成功跻身国际前三甲,与日本、德国著名公司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自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行业市场投资热情迅猛高涨,公司及时抢抓机遇、适时调整经营战略,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取得了超过50亿元的产品订单,目前产品生产计划已排到2014年。进入2012年市场形势出现持续下行,受大环境等综合影响公司新签合同量虽然出现波动,但在前期积累的有效合同保有量为企业保持稳定运营提供有力保障的前提下,各预算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其中多项指标甚至超过了历史上全年的业绩。

  外资企业蜂拥而至

  中国纺织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国外著名的纺机企业纷纷在过去的10年加快了在华投资建厂的步伐。高端设备的本土化生产,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价格,使得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国内纺织企业享受到了真正的实惠。

  立达持续投资拓展在华业务
  
2002年,立达(常州)纺织公司厂房占地面积为50000平方米。2012年3月立达(常州)纺织公司新工厂一期正式投产,预计到2013年底整个工厂的建设完工。届时,新厂房占地面积将达到120000平方米,它将使立达能够更加全面的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中国第一批纺纱厂客户购买达立达的设备是在1940年。此后,立达与中国纺织企业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中国也成为立达纺机设备的重要市场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立达在华业务不断扩展,并于2000年在常州高新区开设了独资工厂——立达(常州)纺织机械公司。随着进一步加大在华投资,立达在常州扩建了新厂房,并把更多的设备拿到中国本土来生产。今年,立达(常州)纺织仪器有限公司更名为立达(中国)纺织仪器有限公司。3月,新工厂一期正式投产,预计到明年底整个工厂的建设就将完成,它将使立达更加全面地满足中国市场需求。

  立达常州工厂设有研发部门,满足中国投资商对机器和流程的特殊要求。作为全球唯一能够提供四种纺纱技术的全流程系统供应商,立达持续不断创新技术来帮助客户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和成本。

  如今,立达中国已有830多名员工。销售和服务位于上海,生产和纺纱技术中心位于江苏常州。同时,公司集团董事会将会议地点选在了常州。立达将瞄准中国和国际市场,不断扩大投资提高产能,打造成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纺织机械生产基地。

  欧瑞康纺织集团 中国市场销售高速增长
  
2002以来的10年间是欧瑞康纺织集团在华拓展最快、取得成就最大的10年。欧瑞康纺织集团在华销售额每年以25%~35%的速度上升,从2003年的38亿元,到2011年已高达65亿元人民币。在中国生产的欧瑞康设备的销售额也从2003年的不足3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近24亿元。

  拥有159年历史的欧瑞康纺织集团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向中国输出先进的纺纱、加捻、刺绣和人造纤维生产设备。上个世纪末,欧瑞康纺织集团(前苏拉集团)决定在中国投资建立生产基地。1997年9月28日,由瑞士苏拉集团独资投资的“苏拉加捻系统(苏州)有限公司”在江苏苏州成立。2002年10月10日,欧瑞康纺织旗下巴马格公司也在苏州成立“巴马格纺织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开始组装生产KF系列加弹机。2003年底,国产赐来福品牌BD320系列抽气式半自动接头气流纺纱机全面推向市场。2004年3月,苏拉集团又斥资组建了苏拉(苏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2005年,欧瑞康纺织旗下的青泽罗拉生产线、细纱机组装线、Texparts摇架组装线等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内,还促成金坛纺机总厂作为前纺事业部加盟欧瑞康纺织集团,进一步完善了从棉花到细纱的产业链。

  2006年1月1日,欧瑞康纺织集团携旗下所有品牌搬迁至苏州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新厂房,更名为“苏拉(中国)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底,原苏拉集团整体并入了全球高科技集团之一——欧瑞康集团,苏州生产基地更名为“欧瑞康(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欧瑞康纺织集团中国战略的新篇章。

  特吕茨勒与中国客户一起成长
  
2002年,德国特吕茨勒集团的中国独资子公司——特吕茨施勒纺织机械(上海)有限公司在青浦工业园区正式奠基。上海公司的成立体现了特吕茨勒集团“立足中国,长期发展”的信念。

  早在TTMS成立之前,特吕茨勒就已经在中国开展销售工作,并拥有了自己的客户群。2002年,特吕茨勒掌握住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好机会,决定在上海成立服务团队,并进行一小部分的生产。上海公司成立初始厂房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只生产并条机。经过2004年二期、2007年三期和2011年四期的三次扩建后,公司厂房面积已逾31000平方米,能够生产和组装从清花、梳棉至并条的全流程前纺设备。员工人数也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今天的近500人。特吕茨勒深知赢得客户信赖是公司发展的基础。为了使上海出品与德国出品在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等多方面保持一致,公司采用德国管理模式,严格实施德国工艺质量标准,定期接受德国总部的培训,持续增强自身实力。

  200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公司继续坚持优化自身结构,持续发展。公司业务于2010年初开始回暖,至今一直保持良好的业务状况,市场份额仍在不断提高。

  10年来,特吕茨勒与中国客户一起经历了世界经济的跌宕起伏,共同见证了中国纺织行业的腾飞,并携手推进了整个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民营企业日益壮大

  这10年,一些民营纺机生产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完成了由小到大的转变。对于不少民营企业来说,这10年是艰苦创业的10年、不断超越的10年,也是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10年。这10年同时也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黄金期。

  同和公司净资产增长近200倍
  
这10年是同和公司高速发展的10年,是艰苦创业的10年,更是不断超越的10年。这10年公司经营规模不断壮大,从6个股东、96万元人民币、9台旧设备和租用厂房起家,到现在已经拥有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总资产6亿元、净资产达5亿元,净资产是2002年的200倍。201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25亿元;实现利税6500万元,技改投入3000多万元。2012年公司预计销售收入5亿元,可实现利税3500万元,分别是2002年的12倍和7倍。

  10年间,员工队伍由原来300多人壮大到现在100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40%,科研人才队伍占12.8%,分别是2002年的3倍、10倍和16倍。公司现有高级职称31名,25~35岁年龄员工占总人数的80%,员工平均年龄在35岁。

  公司从做单一纺机专件产品——罗拉起家,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纺机罗拉生产基地。2004年~2005年,公司先后研发成功高性能螺旋弹簧加压细纱摇架和粗纱摇架、杠杆式气动加压摇架、粗纱和细纱板簧摇架。2006年,紧密纺装置全面投产,先后开发了四罗拉负压式一代、二代、新二代紧密纺系列产品和第三代网孔罗拉负压式紧密纺装置。2011年,公司组织研制开发棉纺系列粗纱机、棉纺系列细纱机、毛纺系列细纱机、棉纺自动落纱细纱机改造,棉、毛紧密纺细纱机改造。10年间,公司实现了从专件到主机的蜕变,产品向着更节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目前罗拉、摇架和紧密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70%、40%、50%。罗拉、摇架、紧密纺和主机十年累计实现销售量与2002年相比环比增长200%。

  为保证新产品按期完成,公司确保研发经费的投入,已经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亿元,占销售收入的4.5%,研发投入环比增长300%,专利数量达到2002年的11倍。至2012年公司已累计投入5亿元人民币,从瑞士、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引进世界一流的精密数控专用加工成套设备,装备性能、精度较2002年实现了质的大跨越,实现了“五少三提高”。

  赛特环球进入发展黄金期
  
从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是赛特环球公司快速发展的黄金期。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11年的欧债危机成为了环球纺机的战略机遇期,环球纺机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发展,实现了由争创中国纺机名牌向“打造世界纺机名牌,服务全球客户”的蜕变,成为引领纺机行业发展的行业先锋。

  10年来,环球粗纱机的产量实现了近40倍的增长,市场占有率由3%上升到2012年的30%,产品由2002年的单一品种发展到2012年的十几个品种,企业赢利能力提升了20倍,企业规模扩大了10倍。10年来,环球公司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核心员工队伍,目前核心团队的平均年龄为35岁,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总员工人数的40%以上,拥有包含欧洲专家在内的专家型研发人员40多人。

  2008年以来通过退市入园,公司打造完成了1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的纺机生产基地,投资6000万元更新了整套的数字化、自动化装备,建立了国家认可检验检测中心。

  10年来,环球纺机产品实现了由国内先进到世界领先水平的跨越式飞跃,创新速度和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国家专利和创新成果增长了50余倍。2002年6月注册企业成立了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进入中国纺机行业50强,2006年中意合资——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成立,2007年中外专家组成的赛特环球机械研究所成立,2010年环球集团总部迁至海滨工业园厂区。

  10年来,公司产品研发成绩不俗。2008年全球耗时最短的全自动粗纱落纱系统研发成功;2009年,现代化的纺机生产基地开始启用;2010年,CMT1801全自动落纱粗纱机全面推向市场;2011年,在环球集团创建45周年之际,HCP810智能喷气织机全面推向市场,环球粗纱机年销售突破1000台;2012年,CMT1800粗细联合全自动粗纱机系统全面推上市场,国内市场占有率100%,并全面进军国际市场。

  浙江越剑从小剑杆转向加弹机

  2002年,有着敏锐市场判断能力的越剑公司董事长孙志祥放弃了当时生意尚好的小剑杆织机,而只保留了较有特色的毛巾剑杆织机,同时把更多的精力转向了加弹机的开发和生产。而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转变,成就了如今中国市场“加弹机在越剑”这一美誉。

  浙江越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近年来紧跟纺织市场变化的节奏,不断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每年都有新产品问世。2008年,越剑纺机从市场需求出发,又研发成功YJ800D加弹机、YJ800DS合股机、YJ950高速加弹机等具有节能特点的设备。其中,YJ950高速加弹机整机较同类产品省电30%,售价只有国外设备的一半。这一产品的推出正逢金融危机对纺织企业影响最严重的时候,同时也是纺织企业寻求出路的关键时候,而这种基于节能的加弹机恰好迎合了企业的需求。2009年,越剑纺机公司又研发出集加弹和包覆功能于一体的YJ800MLB型高速包覆加弹机。这种“二合一”产品,不但可以让纺织企业省下一台加弹机的钱,而且生产效率几乎提高一倍。之后,越剑纺机又推出了更为节电的YJ800DT加弹机。经测试,该产品占地面积比同锭位800机型少10%,用电比YJ1000型节约40%左右。

  目前,越剑公司已经形成了纺丝成套、毛巾剑杆织机、经编机三大系列产品。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让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公司已经开发出了1300转/分钟的普通型KS3经编机和2000转/分钟的高速HKS3经编机,公司推出的YJHDR6高速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效率比普通双针床经编机提高1/3。这些符合企业需求的新产品为越剑很快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市场。

  今年以来,尽管纺织行业经济运行趋缓,许多纺机企业感到订单下滑,但越剑公司加弹机却保持了较强的增长态势。

  天门纺机“鸭棚”变成“人才楼”
  
国庆前夕,西安理工大学等院校的一批大学本科生被湖北天门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录用,分别入住公司宽敞明亮的两居室“人才楼”,成为天门城区的新市民。而10年前,进入天门纺机工作的大学生因受当时的条件限制,只能住在被人称为“鸭棚”的瓦房里。

  这只是天门纺机10年变化的一个缩影。经过10多年打拼,公司拥有了一支具有专业技术实力的研发队伍,形成了以企业为实体、以市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

  截至2011年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5项、授权专利23项,其中外观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发明专利4项。2012年以来,公司又申报专利6项。公司主导产品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有FA和TMFD两大系列、10多种型号、80多个规格,并条机设备上的一些主关件或重要机构以及有特色的产品外观基本上都申请了专利,受到了法律的保护。

  改制10多年来,公司步入纺织行业迅猛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和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纺机行业的骨干企业,曾多次被评为天门市工业企业利税大户。

  公司依托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东华大学、乌斯特等公司单位实行强强联合,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天门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在吸引人才、进行技术创新,扩大、建设高标准厂房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善职工的生活和住宿条件,目前,95%以上的在职工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住宅。

  天齐平带销售收入增加2.9倍
  
2002年以来济南天齐公司生产经营指标连年创新高。2002年公司皮带产量不足15万平方米,到2011年产量已超过39万平方米。10年来,济南天齐公司始终瞄准国际特种平带行业的前沿发展动态,以平均每年12%的科技投入,不断推出市场急需的高端产品,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特种平带已占据高端领域市场的半壁江山。

  10年来,公司产品占据平带50%以上的市场,公司市场营销的目标是平带替代进口、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经过不懈努力,天齐平带不仅成为国内重点纺织和纺机企业稳定的平带供应商,而且成为国际上如“村田制机”和“欧瑞康纺机”可靠的平带配套商。

  10年来企业赢利能力显著增加。与2000年比较,目前济南天齐公司规模增加了2.6倍,销售收入增加了2.9倍,利税率提高了3.3倍。济南天齐公司能够做到这些,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有一支站在国际前沿的平带研发团队、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整套平带生产装备。企业十分重视员工队伍的培养,技术研发人员和市场销售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的40%以上,大专学历以上员工占员工总数的50%。

  10年间,济南天齐公司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各类新产品新技术160余项。2009年公司推向国内外市场的“高效聚酯节电龙带”,代表了新世纪特种平带的发展方向,具有带体轻薄、尺寸稳定、综合节电率达15%以上,特别适用于包覆纱机、倍捻机、超长细纱机,目前已大量被魏桥、华茂、华芳、领航、浪莎等国内龙头纺织企业首选使用。2010年研发的“CNU节电锭带”,特别适用于紧密纺和高速长车细纱机,由于带体柔软、尺寸稳定性好,齿形接头无方向要求,节电率在10%左右,一经推向市场,即得到广大纺织用户青睐。其他如紧密纺风机弹性带、高耐磨糙面橡皮、高挺性抓棉机覆盖带等高性能产品,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推向市场后为用户解决了急需。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