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麻时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麻”作为天然纤维,有着其他纤维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国内市场却长期被边缘化。如何让“麻”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麻纺技术的进步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否能让麻产品迎来春天?不少业内人士都在为此而努力。 “麻时尚”境地尴尬 麻制服装是中国最古老的时装,素有“国纺源头,万年衣祖”之称。麻织物的源头可追溯到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据考证,麻的使用比丝绸早5000年,比毛早6000年,比棉早9000年。可是在如今纺织这个大家族里,麻织物却面临尴尬境地。 说起麻,不少人对于它的优点津津乐道:麻织物散热、散气味、散湿气,粗犷、挺括、典雅、轻盈、凉爽、透气、抗菌。麻衣料冬暖夏凉,透气滑爽,所以贴身穿麻布,等于随身携带“天然空调”。 尽管麻类产品妙处种种,却也不可回避它所面临的尴尬境地。市场上,麻多以与其他纤维混纺的形式出现,是纺织品中的配角。所谓的麻类衣物,不过是面料中含有很少一部分的麻纤维。其实这与麻的本身特点有关,麻是天然纤维,有着古朴的特性,但麻的服用性并不是很好。麻如果不与其他纤维混纺,其纺织成品粗糙,穿着时刺痒“扎肉”,且麻面料容易起皱,不成型,熨烫打理很费事。 国内麻制品风光不再,但“麻时尚”在国外却被发扬光大。这不仅仅是因为麻的优点,更重要的还有文化、传统等原因。在西方,麻制品一直被看作品位和高贵的象征,深受有身份、有地位者喜爱。埃及的法老服饰,日本的传统服饰,韩国的国服,甚至阿拉伯头巾,伊斯兰长袍,基督教庭的圣经、圣袍等,都是精美的麻织物。尤其是麻作为天然纤维,其抑菌杀菌的绿色特性备受推崇,欧美人十分喜爱着麻装、盖麻被、用麻具。 中国麻产业受制于人 麻纺行业是我国传统的纺织行业,尽管在整个纺织产业链中的比重较低,但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发展,中国现已经成为世界麻纺织大国。但中国麻纺织行业处于典型的“两头在外”(原料进口、产品出口)状态,既是麻生产、出口大国,又是麻原料进口大国。 麻纺行业“外俏内冷”的现状,使得作为产麻大国的中国受制于人,甚至横遭盘剥。在国际麻纺产销链上,中国大量生产麻纱、坯布,出口到发达国家,利润微薄。而人家通过织造、染色和后整理,织成高支轻薄的面料,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件件精美麻制品,价格翻了几番。 对此,著名的策划师赵明颇有感触。他在“亚麻商业模式创新论坛会”上提出,中国当下的经济模式表现最显著的是“追赶”,学习、模仿,却缺少创新。我国目前亚麻产业的基本格局是多和少的失重,即亚麻原料产量高,生产率低;亚麻企业多,品牌少;亚麻产地多,但产地分散。最明显的则是目前亚麻行业的“道与器”的分离,赵明认为,在工业化大生产的今天,亚麻带有强烈的自我个性和色彩特点,强调自然、透气和环保,在欧洲亚麻还带有高贵雅致的情趣,属于高档消费品。但是我国的麻制品中则多为麻布衣服、环保手袋等,没有把亚麻的内在文化属性与产品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仅无法大规模消费,甚至还处于低端消费的印象中。 麻文化的模糊不清以及技术的落后使得国内市场开发陷入困境,出现产品发育不良、销售渠道乱象、行业规则不清等现象。麻产品文化属性的开发和塑造还十分欠缺,从而导致整个产业的国内市场竞争力减弱。“这是一个布局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选择好的布局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亚麻产品的线上销售尚未形成有影响的门户网站和垂直电商,这就是亚麻产业的机会!”赵明反复强调亚麻的新发展商机。 在此挑战与机遇下,国内把“绿色健康、时尚生活”这一点诠释最好的亚麻制品企业要属新申集团。新申集团把“让世界亚麻更精彩”作为企业发展目标,充分钻研麻品质中的健康元素,发掘亚麻潜在的新活力,彻底打破以往单一的思维,将亚麻原料进行高度提炼和深加工,并进行全方位的广泛运用,使其涉及到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新申集团以清晰富有创意的思路开拓亚麻产品国内市场,从而成为推动中国亚麻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目前我国最大的亚麻纺织企业之一金达控股集团的代表产品有传统的亚麻纱线,古典的湿纺亚麻长纤维和湿纺短纤维纱线,以及半漂、全漂和原色纱。品种有针织纱、加捻纱、竹节纱、粗支纱、混纺纱等。公司研发的有机亚麻纱线迎合了未来纺织品发展的趋势,是天然与时尚的最好体现。谈及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公司国内销售部经理周海峰表示:“目前国内的麻纺织品开发程度还远远不够,市场还有很大拓展空间,相信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麻织品会越来越受欢迎。” 振兴麻业不是空想 中国是麻类资源最多的国家,各类麻种植面积2000万亩。现在国际上形成了一种对麻纤维的你追我赶之势,美国是麻制品的最大消费国,但其麻类种植为零;欧洲是传统麻制品消费区域,不逊于美国;亚洲更是一个大市场,尤其中国未来20年,天然纤维消费量将超过40%。非洲、澳洲也在争抢麻纤维市场份额,与美欧亚“四分天下”。这种大趋势将持续影响整个21世纪。 振兴麻业的竞赛已经开始,中国握有最丰富的麻资源,占得优势。但与对手相比,麻产业链条不完整也很明显。在上游,育种、生产水平滞后于国际麻制品市场的发展,收麻剥麻靠手工,优质率低,优质品种覆盖率低,纤维含量低;在下游,生物脱胶技术未充分推广,初加工、染整技术和后处理工艺仍薄弱,终端制成品短缺。 麻纺行业“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三大原则:一是不与粮棉争地,实施苎麻山坡地、亚麻冬闲地、红麻滩涂地的“三地”战略,形成麻类区域特色;二是紧扣环保主题,利用山地、荒地、盐碱地等边际土地,培育高产、优质、高抗、专用新品种,创建生态麻园基地;三是攻克麻纺脱胶、加工的关键性难题,提高麻纤维可纺性能和工艺水平,造就多样化的麻产品。 资源优势、政策支持,中国的“麻时尚”蓄势待发,我们期待用现代科技手段脱去其粗、退去其贵,展现其雅致与精美,使其符合消费者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打破季节性对麻产品的束缚,使麻产品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让“麻时尚”成为一种人们认可的生活方式,麻产品才能摆脱困境,麻市场才能焕发新生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