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环境更加复杂 中国纺织业逆市前行
“10亿双袜子换一架飞机”,这曾是关于中国纺织业的最发人深省的比喻。在规模快速增长的10年以后,如今,中国纺织业的“低成本、高成长”时代正在逝去。 历经全球经济危机、贸易摩擦的冲击以及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后,中国纺织业正在从“拼成本、拼价格”走上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道路,单靠低廉的加工来赚取微薄的利润已难以为继。 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看来,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可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发展质量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10年,整个行业在规模效益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均颇有建树。 “十五”规划实施期的2000年,中国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有1.94万户,共创造了8894.52亿元人民币的总产值。2002年以后的10年间,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在进一步夯实世界纺织大国地位的同时,又不断向纺织强国的目标挺进。 2003年,中国化学(7.01,0.02,0.29%)纤维产量为1181万吨,纱产量984万吨,布产量354亿米。及至“十一五”末的2010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已是2003年产量的2.6倍,纱产量是其2.8倍,布产量是其2.3倍。2010年当年,中国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已发展到5.46万户,并创造出47612.80亿元的总产值。迄今,中国化纤、纱、布、丝织品、服装等产量均列世界首位,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最大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国。 毋庸讳言,国际市场一向是带动中国纺织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中约二成五的销售产值是在国际市场上实现的。2003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805亿美元,而到2011年,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总额已快速上涨2.2倍,达到2541亿美元。中国纺织品服装也在国际市场迅速占据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日渐提高,中国居民的纺织品服装消费需求也开始快速增长。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国内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年均增长一成五,近年来中国纺织行业的内销市场更成为中国纺织业发展的主驱动力。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内销市场对中国纺织全行业的企稳回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03年中国纺织业的内销比重约为六成七,而到2012年前6月,中国纺织行业内销比重已提升到八成四。 王天凯认为,中国纺织业这10年的发展得益于较好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中国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金融危机爆发前国际市场持续繁荣,特别是2005年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正式取消,这些都为中国纺织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尽管进入“十二五”以来,中国纺织业所面临的整体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主要发达经济体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步入调整期,但中国纺织行业依旧保持了稳健发展。2011年,中国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创造了54786.5亿元的总产值。 时至2012年,国内外市场需求逐步向缓,中国纺织业遭遇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综合要素价格上升等影响,纺织业的生产速度呈现回落之势,但尽管如此,上半年中国纺织业仍保持了产销规模两位数的增长。2012年前6月,中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6646.9亿元,同比增长一成一。 但同时也应看到,虽然当前中国纺织业的产销规模仍在保持增长,然而其增速却较上年同期出现大幅回落。带动行业发展的出口市场、内需市场、行业投资这“三驾马车”的表现均差强人意。 王天凯表示,未来10年将是中国从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的关键时期。他认为,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整个“十二五”时期中国纺织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都将是复杂多变的,这使得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而外部形势的严峻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倒逼机制,从而加速中国纺织业调整升级的进程。 迄今,《“十二五”纺织工业发展规划》和《建设纺织强国纲要》已为中国纺织业未来5到10年的发展明确了发展目标——坚持转型升级、强化自主创新、品牌建设、人才培养和节能减排,为成为纺织强国奠定基础。 业内专家强调,“十二五”时期既是中国纺织业加快优化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更是其艰巨的攻坚期,因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