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纤维行业出路何在?
对于胡亚珍来说,这次上海之行,总算是缓解了她的些许焦虑。在9月12~14日由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和中国化纤总公司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再生聚酯会议上,她在会场上利用花名册为自己的产品——PET瓶片,找到了几个意向买家。胡亚珍所在的吉林省辽源市全鑫再生资源产业园有限公司在今年年初投资百万,开始生产PET瓶片。 先进产能并不过剩 只有落后的产能,没有过剩的产能,化纤企业需要扩大新的领域,做好产品的升级,去开发功能性和差别化的产品。 胡亚珍告诉记者,她的企业在年初上项目的时候是因为东北的瓶片生产商屈指可数,这样的话可以保证企业在区域的议价能力和竞争力。不过,东北再生聚酯行业的落后让她很无奈,产品很难在当地被消化。虽然她在会场找到了几个有意向合作的南方化纤企业,但是企业们还在犹豫:江浙地区的瓶片生产商已经遍地开花,为什么要花高额的运输成本从东北进货? 圣山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经理周洋则抱着调研的目的来参加本届再生聚酯会议。圣山集团准备向产业链的上游开展再生瓶片的生产业务,“如果公司自己做这块儿,可以控制终端产品的质量,也可以节省采购环节和流通环节的成本。”但他现在依然持着观望的心态:现在的经济形势不是很明朗,瓶片加工企业虽然遍地开花,但是没有形成大规模、高值化、资源化的再生利用,他希望在瓶片生产企业经过整合和转型之后,再做打算。 然而,有人已经上项目了。5月份,江阴市柏莱涤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5万吨聚酯再生功能性涤纶长丝项目正式开工,该公司工程师李宗存似乎并不担心产能过剩:“公司在上项目之前考察过一段时间,江阴周边地区的企业生产再生涤纶长丝的比较少,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商机。” 在安徽东锦化纤总工程师孙富强看来,只有落后的产能,没有过剩的产能,化纤企业需要扩大新的领域,做好产品的升级,去开发功能性和差别化的产品。 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国强更相信市场的力量。他认为,化纤行业的准入门槛比较低,虽然产能存在过剩,但不排除个别好品种畅销。市场竞争就是有本事生存,没本事淘汰,即使上了项目,若技术水平不高的话同样面临淘汰。 回收渠道亟待完善 密集出台的严管政策并不是将再生PET企业逼入死胡同,企业可以通过上下游整合,将层层微利聚集为整体,获取最大利益。 隆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志宏在再生聚酯会议上与大家共同探讨了再生PET企业如何生存与发展。他认为,中国的废旧物品回收行业是典型的“政策密集型行业”、“政策依赖性行业”,可谓兴也政策、败也政策。 不过在他看来,密集出台的严管政策并不是将这个行业逼入死胡同,企业可以通过上下游整合,将层层微利聚集为整体,获取最大利益。谢志宏说,上下游整合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政府的严管倒逼再生PET产业朝着规模扩大、产业链延伸的方向发展,企业要选准切入点,集中优势资源,在擅长的领域精耕细作。 谢志宏认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必不可少。我国目前对于废聚酯瓶的回收渠道非常有限,回收体系大部分是由拾荒者走家串户地回收来维持,几乎没有一个有效的渠道,更缺乏专业的回收机构。回收系统的不完善导致不能在回收的初级阶段对聚酯瓶进行很好的分类,致使后续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回收来的聚酯瓶重新分类后,才能分别除污、消毒杀菌、去除异味以及进行后道加工,因此企业大多不愿在此过程上浪费人力物力,而选择高价购入国外的成品瓶片。 亚星(太仓)再生资源开发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自强则讲述了比较成熟的日本PET瓶回收体系。日本的环保法规定由生产企业代替地方政府和一般纳税人,对产品废弃之后的回收和再利用承担费用,以此来抑制废弃物的产生并促进再生利用。另外,日本PET瓶生产行业的自律规范和三种固定的回收模式确保了生产者责任的落实并且确保了PET回收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运营。 盈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则建设了一个自动分拣体系。据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松波介绍,自动分拣中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形成对下游的原料保障,产能是30个个体作坊的产量。它带来的社会效益也不可小觑,分拣中心代替了回收市场、粗放打包、个体粉碎等旧模式,提高了废物的利用价值。但让李松波不解的是目前购买这些设备的企业很少。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再生化学纤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林世东认为,国家应积极通过政策引导、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体系来规范再生聚酯市场,促进再生聚酯产业的发展。同时,国家应加速推进环保园区建设、回收体系建设,筹建废弃聚酯的回收网络系统,为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高科技设备必不可少 随着人力成本的激增以及由此带来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再生聚酯行业想要保证产品质量,必须考虑应用先进设备。 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在废弃纺织品特别是聚酯产品回收方面尚未形成规模,废弃聚酯的回收利用率、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还存在较大差距。而外国先进的再生聚酯设备制造商正是看到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纷纷摩拳擦掌。 今年,再生聚酯会议主办方首次为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企业提供了展览场地,很多国外设备制造商都借此机会隆重推出和展示新型设备。废料传感分拣方案专家TITECH中国区总裁JacobRognhaug称,新一代TITECH机器集成一系列近红外线(NIR)扫描和分拣的技术优势,将显著降低运行成本,加速分拣过程和提高再生塑料产品附加值。但记者发现,前来咨询该设备的人并不是很多。多次参加该会议的上海中纤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曹文婷告诉记者,国外的设备商每次会议都不缺席,但是“他们的设备很昂贵,一套设备所需的资金都能开一个化纤厂了,另外国内的设备进步也比较快,基本上可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美国毕派克斯再生PET面料业务拓展专家GirishBhatt认为,随着人力成本的激增以及由此带来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再生聚酯行业想要保证产品质量,肯定要引进先进设备。由于现在的技术不足,中国市场上的再生纤维产品仍以低档产品为主,对国际市场需求大的高性能聚酯纤维、差别化聚酯纤维等产品,很少有企业涉及。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真正做到转型,国外的先进设备必不可少。 延伸产业链需谨慎 下游纺织品行业不同于化纤行业,企业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做好功课,切忌盲目进入下游领域。 记者根据会议主办方提供的与会名单发现,与会的聚酯企业选择停留在纤维生产层面的企业较多,而深入到纺织成品生产领域中的企业少之又少。 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晓倩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尚未成熟,很多再生聚酯行业的生产企业都是小型企业,缺乏研发能力,只能勉强停留在短纤阶段,维持生计。另外,由于经济、理念等问题,国内消费者对再生纺产品的认识不足,大型企业生产的再生聚酯产品主要是销往国外,这些纺织品较纤维的进出口检验标准更加严格,致使多数企业宁愿生产利润空间相对较低的再生聚酯纤维而不愿冒险涉足再生聚酯纺织品的生产。 刘晓倩指出,如果再生聚酯产业可以贯穿整个纺织品生产的产业链中去,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利润。各生产环节的企业之间可以相互联合,对每一环节进行改进、监管,增加废弃聚酯的可回收性以及回收再利用的便捷性。 赵向东告诉记者,目前化纤行业的产业链整合更讲究上下游的资源整合。控制成本,做好自己的化纤产品,了解下游企业的需求,与下游企业做好合作是化纤企业当前的主要任务。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志平也认为,下游纺织品行业不同于化纤行业,企业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做好功课,下游终端市场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化纤企业很难介入。 专家视点 目前化纤行业的产业链整合更讲究上下游的资源整合。控制成本,做好自己的化纤产品,了解下游企业的需求,与下游企业做好合作是企业当前的主要任务。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向东
国家应积极通过政策引导、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体系来规范再生聚酯市场;加速推进环保园区建设、回收体系建设,筹建废弃聚酯的回收网络系统,为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再生化学纤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林世东
下游终端市场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化纤企业要谨慎进入,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做好功课。 ——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志平
上下游整合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政府的严管倒逼再生PET产业朝着规模扩大、产业链延伸的方向发展,企业要选准切入点,集中优势资源,在擅长的领域精耕细作。 ——隆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志宏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