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行业分析>正文

棉价突变之下的中国棉纺业

                     ——中国棉纺业2011盘点

  2011年,棉价下滑,订单流失,人民币升值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我国棉纺行业发展受到巨大阻力。然而,即便是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国棉纺行业依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纺织服装周刊》筛选了2011年行业发生的重要事件,希望与读者一起回顾行业在过去一年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

  变局1:棉价暴跌让企业困难重重

  棉花原料是整个棉纺织产业链的命脉,2011年棉花价格的巨大波动,无疑成为2011年最牵动行业人心的事情。

  2010年9月开始,我国棉花价格节节攀升,从8000元/吨一路暴涨,突破30000元/吨关口,最高报价甚至到了34000元/吨,涨幅近90%。然而从2011年3月份开始,我国棉价又开始一路暴跌,从34000元/吨一路狂泻至11月份的19196元/吨左右,跌幅高达38.5%,如此大的波动让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

  新闻回顾:为了稳定棉花市场,2011年9月,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正式启动,有效稳定了我国棉花价格,保证了棉花市场和整个产业链的健康运行。

  变局2:“十二五”方向更加明确

  2011年,棉纺行业“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之路。

  在生产目标方面,棉纺织行业到2015年纱线产量预计将达到3450万吨,棉布产量预计将达到1200亿米。

  在对国民经济贡献的目标方面,棉纺织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将进一步加大,将为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国家外汇的平衡以及为国家安排大量就业等方面做出自己应有贡献,将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向前发展。

  在产品、技术和装备水平发展目标方面,棉纺织企业将会更好地应用优质高产低耗的纺纱、织造设备,应用新的纺机及配件,加强与纺织机械制造企业的交流、合作,淘汰落后产能,研究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生产加工工艺,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产业布局结构发展目标方面,棉纺能力要向具有资源和劳动力支撑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新疆自治区要发挥棉花原料资源优势,棉纺锭规模以700万锭左右为宜,棉花加工量不超过70万吨。中部地区要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加快存量资产的优化升级。此外,棉布生产能力要紧密结合上游纺纱、下游印染、成衣及家纺纺织品集聚地发展,向中西部地区有人才、技术、资源优势的地方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棉纺织行业确定了人力资源、用工水平、节能减排、社会责任等四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效推动整个棉纺行业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新闻回顾:2011年9月,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正式颁布了《中国棉纺织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了行业未来路线图,为实现棉纺强国目标,保障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变局3:产业集聚现象愈加明显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细纱机1.2亿锭,转杯纺232万头;棉布织机126万台。2010年纱线生产2717万吨,纱线产量最大的省份是山东、江苏和河南,占全国总产量的57.62%;全国布产量800亿米,色织布(牛仔布)产量达到65亿米,布产量最大的省份是浙江、山东、江苏,占全国总产量58.97%。由此可见,我国棉纺织产业集聚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对整个纺织行业的竞争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棉纺织产业集群在2011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产品结构得到了调整,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但是我们依然需要看到的是,集群企业还存在用工紧缺问题突出、技术和管理人员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科研力量薄弱、信息来源有限以及成本上升等问题,企业集群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很长的路。

  新闻回顾:2011年4月6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山东省郓城县签署了“十二五”期间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共建协议书,山东郓城县被列为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并被授予“中国棉纺织名城”的称号。

  变局4:品牌建设逐渐加强

  在行业品牌方面,我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在2011年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纺纱织造能力排名继续世界第一。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棉纺环锭纺生产能力约占世界50%,织造能力约占世界45%,拥有的紧密纺、涡流纺、转杯纺及高速无梭织机为全球第一。

  在企业品牌方面,截止到2010年,在1.2万余户棉纺企业中,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统计的前100户企业的产能达全行业30%,为企业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产品品牌方面,我国棉纺织企业不断应用高端核心技术,研发高新产品,提高创新能力,通过与终端产品品牌的结合,产品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强。截止到2010年,包括纯棉纱、色织布及牛仔布、高支高密纯棉坯布、精梳纱四类产品在内,共计27个企业35个产品品牌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新闻回顾:2011年2月,2010/2011年度针织用纱“用户信得过产品”评比结果公布,共评选出“用户信得过优等产品”28个,“用户信得过产品”47个。

  2011年9月15日,2011年中国棉纺织行业“最具影响力产品品牌”公布。共评出纯棉本色纱产品品牌7个、纯棉本色布产品品牌8个、纯棉色纺纱产品品牌2个、纯棉色织布产品品牌2个、纯棉牛仔布产品品牌3个。

  变局5:新型纤维应用更广泛

  在原料资源短缺、价格高企且波动的情况下,企业已逐渐减少对棉花的应用,更多地开始使用各种新型纤维,棉纺原料更加多样化。

  2011年,山东惠民基德科技纺织有限公司、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虞弘强彩色涤纶有限公司等一些棉纺企业相继研发和应用了各种新型纤维,不仅仅为企业打开了销路,带动了企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激活了企业发展模式,增强了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同时也让棉纺原料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新闻回顾:2011年7月5?6日“2011全国纺纱新技术、新纤维应用研讨会”在江苏常州市举行。会议提出,行业未来应重点关注高仿棉聚酯纤维、新型天然纤维素纤维、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等三大新型纤维的发展。

  变局6:两化融合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作为纺织行业两化融合的试点行业,棉纺行业的两化融合一直走在行业前列。2011年,我国棉纺织行业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涌现出了一批两化融合应用水平较高的企业。

  2011年,棉纺行业完成了工信部下达的“棉纺织行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各项要求,通过对典型企业的评估,约有85.5%的企业制定了信息化规划,36.4%的企业在生产、进销存等主要业务管理环节信息化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在大中型棉纺织企业中,进销存、办公自动化、配棉管理等局部应用已经实现。企业两化融合相关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大大提升了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截至2011年,棉纺行业中共有11家企业成为“全国纺织工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共有3家企业成为“全国纺织工业两化融合突出贡献企业”。

  新闻回顾:4月27日,全国棉纺织行业两化融合推进会议在江苏盐城召开,为“十二五”期间行业两化融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变局7:科技创新水平整体提升

  2011年,我国棉纺织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应用。

  在“纺织之光”201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和2011桑麻奖获奖项目中,包括多项棉纺织技术。

  推广和应用无PVA浆料技术在2011年获得突破性进展。由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大学、常州市润力助剂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新型改性淀粉浆料生产与替代PVA应用关键技术”,解决了目前传统PVA用量过大及浆料生产中废水、废浆不能达标的问题,提高了上浆的环保性。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新型纺纱技术,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明确提出了未来我国棉纺织行业应重点推广和运用多元纤维差别化加工技术、新型环锭结构纺纱技术、喷气涡流纺技术、转杯纺技术和自动化应用技术等五种纺纱新技术。到“十二五”末,我国纺纱新技术将实现新型结构纱线400万吨、紧密纺纱线280万吨、喷气涡流纺纱线40万吨、低扭矩技术500万锭的目标。

  新闻回顾:2011年11月,新型花式色纺纱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多项棉纺技术,获“纺织之光”201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2011年11月30日,“新型改性淀粉浆料生产与替代PVA应用关键技术”现场推广会在山东淄博举行。此次推广会对无PVA上浆在行业的推广,促进节能减排有着重要意义。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分享按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