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行业分析>正文

撇清“投产泡沫” 纺织原料市场谨慎应对经济周期与行业周期

                     ——2011年四季度数据解析 (一)

  行至2011年四季度,纺织原料市场走进每况愈下的“死胡同”。除郑棉期货主力合约微涨0.85%,其余全线下跌,约六成跌幅超过10%。其中,粘胶短纤、腈纶、锦纶位于跌幅前三位,四季度分别下跌19.70%、17.67%、17.07%。以粘胶短纤为首,在2011年三季度的最后一波反弹后便大跨步下挫,主流价格从19500元/吨~20000元/吨一路下探至15500元/吨~16000元/吨水平,跌幅之猛甚于当初上涨时的气贯如虹。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不少品种之所以有如此惨痛的“冻伤”,主要缘于经济周期和行业周期的复杂交织。

  在去年“十年不遇”的火爆行情刺激下,涤纶、粘胶、氨纶、锦纶等产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扩能热潮,几乎家家化纤企业都有正在或准备新上的项目。据统计,2011年1~11月全国化学纤维产量突破3074万吨,同比增长14.88%。然而,今年以来欧美主权债务危机频频恶化,新兴经济体国家通胀问题突出,央行连续收紧的政策以及国内经济放缓导致下游工厂需求萎靡,出口企业作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主力军饱受折磨。

  自去年6月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呈逐月下降。据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2月,我国出口纺织纱线及织物83.01亿美元,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34.42亿美元,分别比11月增长3.32%、9.28%,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增幅均降至个位数。在“下游需求不见放量,新增产能蓄势待发”的情况下,市场出现供应相对过剩的窘境,利润水平不断下滑直逼成本线,部分品种甚至处于亏损境地。

  内销市场也不容乐观,国内服装鞋帽类内销增速进入9月后明显逐月趋缓。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12月CPI同比上涨4.1%,较11月下降0.1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1.7%,较11月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CPI价格指数创新低给市场带来一定支撑,但PPI价格指数下滑明显增添市场忧虑,这表明需求仍然乏力,企业赢利能力还在被绞杀。

  2011年,我们见识了市场行情的无常跌宕,以及太多经验主义导致的操作失误。2012年,由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的需求萎缩或需求增长放缓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对商品市场形成压制。纺织原料市场依然充满不确定性,那些产能过大、市场黯淡的品种企业开工负荷会下调,停产和转产企业将增多。

  跌幅15%~20%

  粘胶短纤

  一边销售利润率逐年下滑一边却新建产能不断扩大

  01后市箴言:2011年粘胶短纤价格一跌再跌,行业呈现集体亏损。昔日粘胶龙头企业山东海龙因深度亏损被重组,不少人士在感慨世事难料的同时,也对各自企业的前景更为担忧。未来几年,粘胶短纤在建、拟建产能仍将不断扩大。据了解,2012年上半年如果某些粘胶企业资金链不出巨大问题的话,将会有60万吨的粘胶项目建成并投产。一边是销售利润率逐年下滑,一边却是新建产能不断扩大,国内粘胶短纤行业正陷入产能扩张的怪圈。

  2011年10月,粘胶短纤市场无价无市,悲观沉寂。粘胶短纤各主流厂家走货数量极其有限,整个行业库存数量已由月初的20天左右上升至30~35天附近。鉴于此,在恢复全线生产短短两个月之后,市场再次掀起“限产保价”浪潮,各地生产企业陆续降低负荷或停车检修。但是,粘胶短纤价格并未因供应量减少而出现上涨。由于人棉纱跌跌不休,下游纱企或停车或改换品种或降低开工,致使粘胶短纤货源消化缓慢,市场明显进入僵持停滞状态。

  11月,粘胶短纤市场继续维持低迷局面。月初,下游纱企受月结政策托底展开适度补仓。但短暂放量之后,市场心态再度回归观望,成交量再度陷入“一单难求”的地步。而有出口定向的厂家,出口数据同样差强人意,市场气氛多显凝重。由于销售压力无处释放,粘胶短纤生产企业恐慌中自乱阵脚,产品对外报价竞相下滑。截至月底,粘胶短纤1.5D*38mm市场主流报价向16500元/吨一线靠拢,根据不同客户及采购数量不同,实际商谈价格在15800~16200元/吨不等。

  12月,粘胶短纤市场止跌企稳。月初,粘胶短纤厂家疯狂抛货套现,困扰行业多时的高库存压力终于缓解。另一方面,上游棉短绒、棉浆粕价格稳步走高,则对市场形成成本面支撑。下游纱企在“买涨不买跌”心理作用下,跃跃欲试入场采购。经过近一个月的集中走货,粘胶厂家库存已经回归至合理位置,甚至以唐山三友、富丽达、赛得利为首的主流大厂由于订单充裕而供货紧张。然而,粘胶短纤厂家并不敢贸然大幅提涨。由于下游人棉纱出货不温不火,再加上出于对春节假期前后市场需求的担忧,化纤工厂多力求通过积极走货来规避后市风险。

  腈纶

  丙烯腈投机区间段减少行情大幅波动频率降低

  02后市箴言:在腈纶价格走势影响因素中,成本面的变化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原料丙烯腈市场的涨跌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后市行情预期和操作方向变化。2011年丙烯腈无疑是化工市场中波动最大的产品之一,自7月份开始市场疯狂下跌近万元,年末又在限产保价的炒作氛围中急速攀升。随着供需环境的改善,丙烯腈的暴利时代或逐步消失,市场价位将更趋于合理。未来,上游原料可炒作投机的区间段或将减少,腈纶行情大幅波动的频率也将随之降低。

  10月,腈纶市场前期稳如泰山、后期摇摇欲坠。上旬,腈纶市场呈现横盘整理局面,国内生产商整体装置负荷稳定,对外现货供应充足,但需求面并未出现往年的采购高峰。进入中旬之后,原料丙烯腈市场持续走跌,致使腈纶市场看跌心态普遍,买家递价接盘气氛谨慎。下游全腈纱线产销滞缓,对腈纶需求难以大幅拉涨,市场交投气氛疲弱。截至月末,腈纶短纤1.5D和3D主流成交21300~22000元/吨;3D腈纶丝束主流成交在21300~22000元/吨;3D腈纶毛条主流成交在22300~23000元/吨。

  11月,腈纶市场大幅走跌,逐渐跌至底部。但是随着腈纶价格逐步触底,部分买家低位建仓意向增加,市场交投气氛或将回暖。截至月末,腈纶短纤1.5D和3D主流成交18500~19200元/吨;3D腈纶丝束主流成交在18500~19200元/吨;3D毛条主流成交在19500~20500元/吨。

  12月,腈纶市场窄幅振荡,价格波动范围有限。上旬,在产销的提振下,腈纶生产商库存水平呈现下降态势,部分丝束、毛条主流厂家计划量超前完成。下旬,腈纶市场炒作气氛不减。但是由于下游纱线交投平缓,节前市场难走旺,价格上行空间难放大。同时,随着上游丙烯腈价格趋稳整理,成本面推涨动力减弱,腈纶市场攀涨预期逐渐下降。

  锦纶

  有效控制产业生产节奏合理调整自身售价走向

  03后市箴言:经历了2010年的疯涨、2011年的深跌之后,2012年锦纶长丝市场将何去何从?由于宏观面大环境持续低迷,我国锦纶行业依然难以独善其身,将继续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行走。国内生产商普遍认识到,只有理性、有效地控制产业生产节奏、合理调整把控自身售价走向,才能为危机重重下的锦纶产业谋得后市强力反转的生机。

  10月,锦纶长丝市场不断走低。至月末,POY方面,高端类85D/24F商谈围绕在32500元/吨上下;DTY方面,义务产70D/24F高端货源出35500~36000元/吨,中端货源出35000元/吨;FDY方面,江浙产70D/24F市场报价在32000~32500元/吨,跌幅均在1000元/吨左右。由于销售势头持续不佳,锦纶生产企业开工积极性降低,整体行业开工率降至5~6成。

  11月,锦纶长丝跌幅继续扩大。上游己内酰胺市场内外盘延续低迷态势是压制本月尼龙切片并锦纶长丝市场价格逐步向下的直接因素。至月底,浙江市场中高端POY85D/24F一般成交水平在28000~29000元/吨,高端大加弹DTY70D/24F从月初的35500元/吨跌至33000~33500元/吨,喷织用FDY70D/24F从月初的32000元/吨上下降至29000元/吨上下。在民用布料、工业帘胎、渔网短纤布等领域,主要厂家虽然在原料下跌下脱离未来亏损预期,但由于订单匮乏、资金紧张,市场信心依旧不足,整体开工在4~6成低位水平。

  12月,锦纶长丝出现企稳迹象。己内酰胺市场结束扩日持久的跌势开始小幅反弹,使锦纶长丝市场出现积极态势,生产商走量逐渐好转,产品价格也逐步走稳。此外,下游锦纶和纺织品企业原料库存消耗殆尽,对年底补充货源需求加强,也共同造就了本次市场止跌企稳。

  跌幅10%~15%

  涤纶

  长丝供给过剩压力日渐显现景气度将延续回落趋势

  04后市箴言:近年来,我国涤纶长丝产能进入投产高峰期。2011年江苏恒力、吴江新民、浙江新凤鸣、绍兴古纤道、绍兴天圣、张家港欣欣等新建聚合纺长丝装置相继投产运行。据不完全统计,明年国内涤纶长丝在建、拟建项目在600万~700万吨左右。然而,2012年中国纺织业的运行环境将更加复杂,国际国内各种经济问题或将集中爆发。产能过快增长的同时面临下游需求下滑,涤纶长丝市场供给过剩压力逐步显现。中国聚酯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聚酯行业景气度将延续2011年四季度回落趋势。

  四季度,在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每个聚酯工厂都想争取优先跑货的机会,而在产品同质化的激烈竞争态势下,又不得不卷入惨烈的价格厮杀。

  国庆节后,受国际油价上涨带动,聚酯市场信心有所恢复,下游加弹、织造企业周期性补货需求启动。10月8日,国内主流市场——江浙市场整体产销一度上升至150%~200%,少数较高可至300%~400%。然而,这次市场回暖仅仅是“昙花一现”。

  受制于订单少、低赢利等问题,自10月份开始,下游织造企业生产积极性下挫。期间,吴江盛泽及周边地区织造企业停机率一度上升至30%~40%,长兴地区喷水企业以及海宁地区经编企业停机率也逐渐走高。部分工厂的库存量最高时甚至超过一个月。高库存压顶,涤纶长丝市场剧烈跌势没有给聚酯工厂喘息的空间。以常规品种为例,涤纶长丝POY150D/48F市场一度出现日跌幅500元/吨的优惠让利,较低价格下探至10700~10800元/吨。

  12月,市场突然峰回路转。央行宣布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美联储携手五大央行达成下调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全球性的流动性利好信号释放预热了整个市场。在经历长达2个多月的深度调整后,涤纶长丝市场终于迎来止跌反弹,纺丝工厂产销数据也来了个反转。最高时,市场整体产销达300%~500%,个别较高能达到900%。然而临近年关,终端内外销市场接近尾声,在实质性需求匮乏时期,纺丝工厂产销数据难以持续保持良好。

  涤纶短纤

  低负荷低库存开端良好投资机会多于价格拉升

  05后市箴言:“低负荷、低库存”成为2011年涤纶短纤市场收官之作,也为2012年的开门红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全球增速放缓的隐忧继续笼罩,涤纶短纤市场熊途漫漫,价格依然难以实现大幅上涨。但是,上游聚酯原料PTA可能适时发挥成本推动作用,相关产品棉花价格可能有所抬头,另外需求也会阶段性向好,从而对市场产生拉升作用。综上所述,2012年涤纶短纤价格总体预期偏弱,但却可能会存在较多的投资机会。

  进入10月以来,涤纶短纤市场展开杀跌行情,之前对“金九银十”的期待终以不及格而收场。据统计,本月涤纶短纤价格跌幅达6%,从月初13100元/吨一路滑落至12300元/吨。而本月外围主线——欧洲债务问题贯穿始终,让整个商品市场难以走出跌宕无序的阴霾。本月涤纶短纤行业库存继9月份的逐步累积之后继续增加,部分大厂的库存一度增至万吨左右。虽然月内上游原料市场几次反弹,但涤纶短纤市场并未一致跟随上涨。

  11月,涤纶短纤市场继续维持下跌走势,从月初12050元/吨一路下滑至10650元/吨,跌幅近12%。本月欧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原油价格高企却难以给予原料PTA市场以刺激,PTA期市跌破前期低点并创下新低,化纤原料市场心态备受重挫,涤纶短纤市场跌势连连。原油价格的高企未能让PTA市场如期跟上,相反化纤及终端的萎靡需求却逐步被放大。聚酯工厂亏损幅度继续加大,涤纶短纤生产厂家纷纷降负减产,行业整体运行负荷达到年内最低值。

  12月,涤纶短纤市场整体振荡上行,月初市场中心价为10750元/吨,月末市场中心价为11500元/吨,涨幅近7%。国际油价在百元高位振荡,聚酯原料PTA上行明显,对涤纶短纤市场形成成本面支撑。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持续下跌,涤纶短纤市场亏损严重,加之主流生产工厂生产负荷处于年内最低水平,使得市场继续下跌动能不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原料发力上涨带动了涤纶短纤市场出现止跌反弹的局面,市场社会库存得以全面消化。月底,在合同结算价的推动下,下游纱厂陆续入市补仓,涤纶短纤生产企业逐渐出现欠货现象。

  跌幅0%~10%

  氨纶

  价格下降促普及率提升新兴应用领域份额扩大

  06后市箴言:2011年的不景气给氨纶市场带来了沉重的伤痛,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同比普遍大幅下降,但我们依然要看到行业未来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有利因素。首先,随着氨纶价格不断下降,其普及率将逐渐提高,其次,我国出口纺织品及其服装中大约60%的品种含有氨纶成分,氨纶的用量在逐步扩展。再者,一些氨纶厂在新兴的应用领域也在拓展各自的市场份额,诸如医药,纸尿裤、航空等领域的差别化氨纶也在加大力度。

  10月,氨纶市场弱势下滑。由于外围经济环境低迷,导致终端订单量大幅少于往年同期。但因前期售价上调促成行业生产负荷拉高,再加上浙江地区新增产能陆续投放,从而形成市场货源过于充足的局面。至月末,江浙市场20D包纱用价格在56000~59000元/吨,圆机用价格在62000~64000元/吨附近;30D主流价格在51000~53000元/吨;40D包纱用价格在44000~46000元/吨,圆机用45000~46000元/吨,经编用48000~51000元/吨。

  11月,氨纶市场延续低迷格局。终端需求萎靡不振,供应面库存压力居高难下,伴随市场货源的持续增加,同质量的品牌间价格竞争十分激烈,市场低价不断被刷新。月末时,20D发售范围已至54000~59000元/吨,30D发售范围在45000~55000元/吨;40D发售范围控制于40000~45000元/吨。由于氨纶生产商报价一直处于稳步下滑状态,使得市场整体消耗量迟缓,不少有意抄底补仓、压货的中间商们也转以观望为主操作。在需求无法放量的情况下,氨纶生产商限产比例陆续上调,尤其是40D以上规格减产比例较高。

  12月,氨纶市场主流价格止跌趋稳。伴随亏损面持续扩大,本月氨纶生产商减停产产比例持续增加,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国内氨纶大厂相继实施减、停产操作。至月末,氨纶行业整体开工负荷降至5~6成附近。而下游开机率无明显变动,并且受年末惯性补货需求支撑,不少企业陆续实施小单、适量为主抄底、补仓动作。成交、签约数量逐步上行,尤其是少数前期发售明显偏低的货源甚至因供应偏紧价格开始小幅回升。

  棉花

  春播前公布临时收储价植棉意向面积下降明显

  07后市箴言:2011年棉花临时收储成为国内棉市的“定海神针”,使得国内棉价一直稳定在收储价附近。这让我们看到国家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和作用。2012年春播前继续公布下年度临时收储价格。如果仍按棉花和小麦10∶1的比价来制定临时收储价,本年度19800元/吨的价格势必会提高。随着新年度收储政策的逐步完善和明确,农民的植棉意向也将随之调整,尽管眼下调查的植棉意向面积下降明显,但实播面积仍存变数,是后期棉价走势的不确定因素之一。

  10月,棉花采摘进入高峰,新棉上市量增加,但市场销售始终不畅,价格持续回落。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级)月均价19716元/吨,环比下跌0.1%,同比下跌19.9%。除皮棉滞销是关键因素之外,连续影响棉商心态的直接原因之一在于以山东魏桥为代表的众多重点纺企连续下调皮棉采购价。本月魏桥427级皮棉采购价累计下调1000元/吨,429级别、三级棉因货源相对有限而价格变动幅度有限。但目前内地市场四级棉为主题货源,纺企连续调价在迫使棉商降价销售之外,亦使得后期操作产生一定的不乐观情绪。

  进入11月以来,棉花基本面形势依然不乐观。纺织企业出口受阻、外单急剧萎缩的现象并未消减,内需市场增幅有限。基本面的严酷现实死死压制着棉价可能的上方空间,进而使棉花加工企业只能“望棉兴叹”。截至11月30日,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累计成交1036090吨,接近本年度国内产量的近1/7。与棉花现货市场相比,郑棉期货市场跌势有所缓和,主力CF1205合约运行区间为19880~20450元/吨,但成交量明显减弱。

  进入12月,棉花市场降幅放缓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给市场带来欣慰,发挥力挽狂澜作用当属高调而来的国家收储。截至月底,国家收储成交突破200万吨,加剧市场对于后期中高等级皮棉紧俏的预期,在此影响下市场对于中高等级皮棉的追捧给市场带来一定支撑,甚至出现缓慢上涨的局面。本月,郑棉主力CF1205合约运行区间为20325~20880元/吨,较11月份上涨2%左右,成交重心小幅上移,但21000元/吨一线对市场压制依然较强。

  10月,美棉延续了三季度疲软的市场表现。当月,ICE期棉12月合约结算均价101.05美分/磅,较上月下跌5.19美分/磅,跌幅4.9%;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报价按1%关税计算为20147元/吨,较上月下跌1621元/吨,跌幅7.4%;按滑准税计算为20522元/吨,较上月下跌1605元/吨,跌幅7.3%。

  11月,美棉市场情绪起伏不定,价格大幅振荡。截至11月30日,ICE期棉3月合约收盘在90.91美分/磅,当月累计下跌约10%。需要注意的是,3月合约在11月29日最低触及88.50美分,创近月合约2010年9月来新低。在美棉大幅下跌之下,进口棉价格指数同样走低。截至11月30日,进口棉价格指数M涨0.96美分至107.00美分,折滑准税价至17831元/吨,与国内棉价差-1208元/吨,外棉低价效应继续显现。

  12月,美棉市场上演“涨-跌-涨”三部曲。截至12月30日,3月期棉收报91.80美分/磅,较上年大跌36.6%。此外,外棉走势继续弱于内棉,两者价差呈内强外弱、逐步拉大趋势。由于进口棉的报价具有吸引力,加上担忧2012年进口配额发行,进口市场非常积极。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1月份棉花进口量为37.812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近两倍,较前月增加50%.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分享按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