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走进衙前一家纺织企业的纺织车间,耳边响起“轰隆隆”的声音,却只有几名纺织女工在机器前工作,这是衙前纺织业“机器换人”后的日常工作场景。7月13日下午,市经信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区经信局相关领导,镇街、平台工业口有关负责人,区化纤纺织行业企业负责人,“机器换人”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近100人参观了这家企业。
实施75个项目 投资14.11亿元
该企业名叫杭州益利隆纺织有限公司,是浙江益南化纤集团下属的一家纺织厂。企业从2008年以“机器换人”为切入点,开始投入设备改造,总计投入6500万元,目前有员工490人,纺纱设备10.5万锭,纺织类纱线1.4万吨,年销售额达2.6亿元。
前段时间,企业着手提升理落纱自动化工艺“机器换人”技改项目,即通过对细纱机自动落纱的改造,提升产品技术含量,降低人工成本。“该项目预计投入2000万元,已投入1200万元,已完成设备六成改造,预计全部完工可节约用工60余人,每年可降低成本400多万元。”该企业负责人说。
像这样通过改造现有设备“机器换人”,实现减员增效,并取得良好成效的企业,在萧山还有很多。益南的实践,可以说是萧山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缩影。据区经信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区共实施市级“机器换人”项目100项,已开工实施75项,完成投资14.11亿元,投资增速创新高。
“机器换人” 带来“红利”
据区经信局统计资料显示,在2016年各项经济指标中,萧山纺织产业共有317家,集中分布于衙前、瓜沥等镇。截至今年5月底,纺织业销售产值187.26亿元,同比增长4.3%。
纵观萧山纺织企业,大多是规模小且分散、产能低的小企业,始终没有形成一家垄断型纺织企业。在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纺织企业通过“机器换人”改造,提高技术,增加产能,摆脱同质化竞争枷锁,才有机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抢占先机。
而在纺织企业看来,“机器换人”也是喜忧参半。一方面能使传统纺织业向“互联网+”靠拢,并逐步向高端延伸,倒逼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在未来可能会带来滚滚“红利”;但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投入庞大,且并不能“立竿见影”,在短时间内还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
“这几年纺织行业招工难度大,且人工成本不断提升,考虑到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加大投入改造设备、提升工艺、缩减人力成本。”益利隆纺织企业负责人说,企业2011年有员工700人,之后6年时间“机器改造”持续推进,到今年已减少员工210人。
“机器换人”后,自动流水线作业降低“失误率”,提升了产品质量,为企业带来了“红利”。
“机器换人” 引发智变
从去年开始,萧山“机器换人”工作迎来新一轮发展。不仅是纺织行业,从我区汽车零部件行业列入省级“机器换人”行业试点,鼓励重点行业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到支持和培育发展“机器换人”和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服务公司。
全年计划实施区级“机器换人”技改项目500个,覆盖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培育成熟工程服务公司1-2家,建立完善“机器换人”工作服务合作机制。到2017年,实现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0%的增长。
以益利隆纺织企业为例,将车间192台细纱机全部进行“机器换人”改造后,设备性能的稳定可靠性将大大提高,同时能自动完成纺纱→落纱→开车→再纺纱→再落纱的自动循环过程,几乎无需人工干预,总体减少了因落纱造成的停台、空锭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车间用工管理。“机器换人”已然成为萧山传统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