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科技>正文
7月15日~16日,“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工程前沿技术研究高层论坛”暨“2015年(萧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浙江杭州萧山召开。7月14日,2015年高新技术纤维专业委员会年会也在萧山召开。会议在分析总结“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性能纤维行业发展现状和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对“十三五”期间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行业的重点发展思路进行了研讨。
我国高性能纤维主要产品包括PAN基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聚酰亚胺纤维和聚四氟乙烯纤维等。其中,芳纶、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并称为世界3大高性能纤维,是当今全球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高性能纤维。
目前,我国高性能纤维的总生产能力约12.8万吨。其中,PAN基碳纤维产能约15000吨,芳纶产能约186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能约12100吨,聚苯硫醚纤维产能约10500吨,玄武岩纤维产能约13000吨,聚酰亚胺纤维产能约4000吨,聚四氟乙烯纤维产能约2000吨。
但目前,国产高性能纤维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生产服务化和产品品牌意识缺失等。其中最大的瓶颈是,在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步伐与产能发展不同步。“有些产能开发出来,却没有打开应用市场,如果产品不能大量应用,质量稳定性能提升缓慢,成本也降不下来。”有专家认为,这已严重制约了整个高性能纤维产业及其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主要高性能纤维进口量为27435.5吨。
针对这一现状,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重点,应由此前的高度关注产能和产量,转向高度关注“用”的问题,应该形成依靠“需求引领产业发展“的思路,大力加强下游应用市场的开拓。而开拓下游应用市场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是,应充分把握当前汽车轻量化、高铁和飞机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依托我国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和高铁行业,加强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加速开拓在这些领域的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指出,汽车轻量化目前是高性能纤维最大的潜在应用领域,轻质高强的复合材料也一直是航空航天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也迫切需要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作为战略物资的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如果能广泛在民用领域推广应用,将减少交通工具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升级制造业的科技水平,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这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具有重要意义。但多位专家强调,要想加强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行业在下游领域的应用,单靠企业和行业自身努力是不可能完成的,还需要国家在研发和政策层面给予大力支持。
对此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指出,当前美国为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实行“革命性纤维与织物制造创新机构”的竞标,该机构将由国防部负责牵头组建,并将提供7500万美元的联邦经费,支持其初始发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政府应在资金、政策、税收等方面,重点支持国产高性能纤维产业,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培育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协同发展,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合作攻关,并培育若干产业集聚区,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中国工程院“高性能纤维与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秘书长、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余木火则建议,在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接下来的发展中,国家除了加大共性工程技术研发投入以外,可借鉴电动车行业的补贴政策,形成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形成和产量的提高,逐步降低成本,进而逐步取消补贴。
高性能纤维拓展下游应用现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