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科技>正文

康平纳模式:因为需要 所以创新

        

  3月4日,“‘康平纳模式’的精髓是:企业既是用户又是制造商,注重自主创新,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使产品工艺与设备工艺实现完美结合。”陈队范说,“只要把握准市场的脉搏,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创新主体。”
  在山东省泰山工业园区,有家名为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他们历时十年,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山东鲁泰联合研制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在2015年1月获得了2014年度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世界上第一条筒子纱全流程、现场无人化的自动染色生产线,也是中国纺织机械行业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
  康平纳集团总经理刘琳说:“我们只是一家小小的民营企业。”然而,民企拿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了本届的唯一。康平纳研发的纺织机械产品不仅在中国纺织行业引起轰动,更是世界首创。他们的创新经历更是被业内誉为“康平纳模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说:“现在中国整个纺织工业技术进步普遍存在装备和工艺脱节的问题,康平纳凭借对生产工艺的深刻理解,借助战略合作方式,解决了单独装备制造企业无法完全满足生产工艺的缺陷,‘康平纳模式’的成功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对中国印染装备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积极作用。”而中国工程院周翔、孙晋良、蒋士成、姚穆、俞建勇五位院士建议:加快“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产业化推广,大幅度降低中国印染行业用水、用工和污水排放问题,推动中国从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
  陈队长的突发奇想
  记者问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队范,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想到研发“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陈队范的回答非常直接:“因为需要用设备,所以才想到研发设备。”
  50多岁的陈队范是典型的山东男人,睿智、果断、亲和、有担当,作为康平纳团队的领军人,被队员们称为陈队长。作为有上千号员工的集团董事长,陈队范丁点儿没有老总派头。说着一口地道的山东方言的他,给人以谦虚厚道的印象。陈队范憨厚,可脑子活泛。
  2002年6月,因承担国家第八批国债技改项目,陈队范带着总工程师鹿庆福到欧洲考察引进设备,当他们看到全自动染料设备时,很是羡慕,可一打听价钱,竟然要二百多万欧元!陈队范心疼了,他对身边的鹿庆福说:“以后,咱们能不能自己做套类似的设备?”当时,鹿庆福觉得他只是在开玩笑,但陈队范可是认真的。考察回国后,他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与中科院自动化所达成共识,通过沟通、考察、调研,2003年,双方合作承担了“自动称重配送系统研究”等两项863计划项目。2005年,为使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康平纳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进行现代纺织染整系列装备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孵化。以后的十年间,公司坚持一件事儿——研发筒子纱染色自动化生产线。筒子纱染色是将成卷的原纱装入染缸进行染色,烘干后的纱线再纺织成各色面料。中国是世界纺织大国,传统的纺织印染工序用工密集生产效率低、染色质量稳定性差、能耗高废水排量大,严重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通过染色工艺、装备、系统三大创新,研制出适合于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的工艺技术、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装备及染色生产全流程的中央自动化控制系统,创建了筒子纱数字化自动高效染色生产线,建立起数字化染色车间,实现了筒子纱染色从手工机械化、单机自动化到全流程数字化、系统自动化的跨越,使中国成为世界首家突破全流程自动化染色技术并实现工程化应用的国家。
  记者在位于山东泰山工业园区的康平纳的印染车间示范线看到,与高温、高湿、高污染的传统印染环境不同,这里几乎看不到人在操作,只有几位技术工人巡视监控。整个车间秩序整洁,全部生产流程一键控制完成,整个纺纱染色过程全部自动化。相对陈队范他们在东欧看到的染色单机设备,这套数字化染色系统是一个从染料配置,到运送筒子纱投入染缸,再到烘干直至存贮的全流程系统,属世界首创。
  逼出来的点子
  “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能节约用工70%以上,这一数据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在大多数人看来,解决用工也是企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这么多的人被“节约”,是否会对区域就业产生影响呢?康平纳公司总经理刘琳说,其实,用工荒也是推动技术创新的一个因素。
  刘琳说,山东是纺织大省,但随着新型的产业工人的择业变化,纺织业出现用工荒的问题。特别是印染环节,劳动强度大,环境差,许多人都不愿意干。通过增加薪酬的办法解决,对企业来讲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会解决这一问题,如果企业一次性投入更新改造应用这套装备,三年左右基本就可以收回成本。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通过自动化生产线的科学配比和控制生产可靠稳定,能有效地提升产品品质,避免人工控制染色所造成的不稳定性,从而提升了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据统计,中国纺织行业的总用水量占全国用水量的28%,而印染又占这其在中国纺织行业引起轰动,更是世界首创。他们的创新经历更是被业内誉为“康平纳模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说:“现在中国整个纺织工业技术进步普遍存在装备和工艺脱节的问题,康平纳凭借对生产工艺的深刻理解,借助战略合作方式,解决了单独装备制造企业无法完全满足生产工艺的缺陷,‘康平纳模式’的成功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对中国印染装备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积极作用。”
  筒子纱染色是将成卷的原纱装入染缸进行染色,烘干后的纱线再纺织成各色面料。中国是世界纺织大国,传统的纺织印染工序用工密集生产效率低、染色质量稳定性差、能耗高废水排量大,严重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通过染色工艺、装备、系统三大创新,研制出适合于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的工艺技术、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装备及染中的85%!印染行业又大多集中在水资源丰富的地方,所以对社会、环境的危害很大。刘琳还说:“还有就是,以前我们做纺织挣了钱,就拿来投资购买进口装备,后来发现,很多钱都被外国人赚去了。我们就想,能否打出一个突破口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别人没做,康平纳做了。多年积累的生产实践基础、有的放矢的生产需求、行业发展遭遇的瓶颈……都成为推动康平纳创新的动力。
  陈队范向记者介绍说,这套装备实现了100多台套设备、2000多个参数在线检测、实时全流程闭环控制,全部实现了自动化,节约用工70%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年染色纱1000万吨,该装备推广后每年可节水3亿吨,节约标准煤233万吨,减少污水排放2.97亿吨,有助于推动印染行业实现优质高效染色,转型升级为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和低耗、低排放的绿色产业,是中国纺织印染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的重大突破。
  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2014年9月考察康平纳数字化染色车间,对康平纳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装备成功地将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用于传统纺织行业,为促进纺织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明确指出:将康平纳集团作为纺织行业数控一代的国家创新应用示范基地。
  康平纳,合作支持与共赢
  康平纳这个名字取自英语Companion,为朋友、伙伴、合作之意。无论创业还是创新,合作,一直是康平纳成功的法宝。
  1998年,陈队范放弃了“铁饭碗”,创建康平纳公司,1999年接手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泰安毛纺厂。两年后,同样是公务员的刘琳也加入了陈队长的“队伍”,一起经历了艰苦创业、创新的历程。在康平纳办公主楼外,陈队范指着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对记者说:“这原来只是我自己养的一小盆竹子,不断分栽,现在长成了一大片了!”办公楼前还有一片人工湖,是当年陈队范和刘琳穿着背心短裤和厂里的员工一锹一锹挖出来的。这对搭档,工作上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可俩人更像是患难与共的弟兄。当年,他们为了申请贷款抵押上自家房产,拉上各自的爱人到银行签字,想起家人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和经营民企的不易,刘琳至今仍唏嘘感慨。
  民营企业康平纳有一个“怪现象”,集团有科技人员223名,专业研发人员178人。而且,这个曾经的传统纺织企业,看上去更是“不务正业”——十年的主要资金和精力都投入到纺织自动化装备的研发中。在康平纳的科技研发中心,记者见到了高级工程师,机械设计室主任龚华刚。龚师傅是集团元老级的人物,从当年的泰安毛纺厂、甚至更早的泰安机械厂,他就在这里工作。集团不但重视新兴科技人才的引进,更加重视集团资深的技术人员,因为这样的人熟知集团的发展与需求。
  龚师傅说:“2003年刚刚上马这个项目的时候,有很多人质疑,认为这太超前了。当时大家都没有预料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会这么快!你看现在,整个纺织行业对现代化的需求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了,用工荒就是最突出的问题。我们项目的成功,和国家的发展、生产的需求、科技的进步完全是在一个节拍上。所以说,我们陈总和刘总确实超前。”同龚师傅一样,总工程师鹿庆福也是元老级人物。从在泰安市的小厂区到现在开发区的大厂区,再到那次跟着陈队范去东欧考察,2003年开始机械研究,2005年成功研发单机产品,再到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搞战略合作,全程参与。当年为了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搞合作,鹿庆福一周要跑三趟北京,那时候没有动车,鹿庆福就要从泰安乘坐夕发朝至的火车,办完事再坐晚上的火车回泰安。
  鹿庆福介绍,从2004年召开集团董事会,董事长在会上向董事会又一次提出了研发设想,到今天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0年间,董事会成员没有分过红。刘琳也感慨道,整个研发的过程就是“烧钱”的过程,投入研发的资金都来自集团自己的利润,要不是集团上下齐心协力,是做不成事儿的。
  “‘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13项。”——一句简单的介绍,涵盖了太多的艰辛与不易。合作伙伴——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吴双峰介绍,拿全自动无人天车这一项来说,国内传统的染缸都是立式的,要把重达数吨的筒子纱吊入、吊出染缸,天车的吊臂必须是直杆,这就得要求吊装得十分精准。为了能准确地把筒子纱放入染缸内,项目研发团队没日没夜地实验、调试,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在向记者展示该项目的幻灯片中,几乎每一个单机部分都获得了国家专利。
  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纺织行业的领导、专家们给予了康平纳极大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单忠德博士与陈队范一起担任了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中国工程院的纺织行业的院士、专家们也多次来到康平纳指导。
  康平纳的研究更是得到了山东省和泰安市的极大支持,“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生产线率先在山东的鲁泰纺织、孚日集团建立。目前,全国已经有3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该项目。与国际先进的卧式染色装备关键指标相比,康平纳的设备吨纱节水20%以上,产品一次性染色合格率提高5%。
  “康平纳模式”为民企的创新模式做了示范,在他们创新之路上,也提出了自己的诉求:中国的民营科技企业面临较为严峻的金融困境,影响了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康平纳也面临同样的制约,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一个稳扎稳打的民营企业,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迸发出绝妙的创新。这次采访,与其说是对“康平纳模式”的一探,不如说是对中国经济大发展中人们自觉创新意识实践的一次深刻领会。就像陈队范自己说的那样:“对民企而言,创新并非痴人说梦,高不可攀,只要把握准市场的脉搏,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创新主体,从而完成从资源驱动、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要使创新驱动战略落到实处,就必须进行管理制度变革、生产流程重组及商业模式改造。这不仅考验着企业家的智慧,也是有追求的企业家理应回答的时代命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