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科技>正文
泡沫上浆是采用易于发泡的浆液与发泡剂和压缩空气均匀混合,通过机械作用形成比较稳定的泡沫,由施泡装置将泡沫浆液均匀施加到经纱上,经过压浆辊挤压,泡沫破裂,浆液均匀地附在纱线上,使经纱获得一定的浸透和被覆盖,提高经纱的可织性。泡沫上浆与传统上浆的区别在于:传统上浆是以水为介质将浆料传送到纱线上;泡沫上浆则是以泡沫即空气和水为传送介质,且其上浆以被覆盖为主,渗透作用较弱。
传统上浆中,浆纱压出回潮率一般为90%~130%,而泡沫上浆因烘燥纱线所需消耗的热能较少,经纱的压出回潮率一般仅为40%~50%。泡沫上浆所上的浆料主要被覆在纱线表面,所以可以适当降低上浆率,节约浆料。泡沫上浆用空气代替了部分水,具有节水效果,且浆料渗透到纱线内部较少,因此退浆容易,可节省退浆助剂。此外,由于泡沫上浆的上浆温度低,色纱在上浆中不会发生脱色、渗色现象。由于泡沫上浆采用的浆槽性能较好,浆料又主要被覆在经纱表面,所以浆纱的毛羽少、耐磨性好、开口清晰,织机效率高,而且浆纱的落浆少,有助于提高上浆质量。
虽然泡沫上浆优于传统上浆,但是泡沫上浆对浆液的要求较高。在含固率方面,泡沫上浆经纱的压出回潮率较低,要达到10%~12%的上浆率,浆液的含固率需在20%~25%,所使用的浆料必须保证高浓低黏。如果1kg的浆液可以产生20L的浆液,则发泡比为1∶20,发泡比过小,会直接影响泡沫施加的均匀性和节能效果。对于泡沫上浆而言,发泡比一般应控制在1∶10~1∶20;泡沫上浆所用的泡沫并不是越稳定越好,泡沫的稳定性过高,施加到经纱上的泡沫不易均匀,快速地破裂,易造成施加量不均匀。而泡沫的稳定性过低,则由泡沫发生器形成的泡沫未输送到经纱表面就已破裂,易造成施加量不均匀,同时还会造成压出回潮率过高,影响节能效果。泡沫的稳定性可由泡沫外观大小来判定,泡沫越细小越均匀,泡沫的稳定性越强。泡沫上浆用的泡沫一般小于100μm,50μm的泡沫最为适宜。
泡沫浆液的黏度一般较普通浆液黏度高,一是由于发泡后,液相表面积扩张,表面黏度大于液体黏度,故泡沫黏度增大;二是泡沫中气泡壁具有一定弹性,增加了相对移动时的阻力。由于泡沫中气泡界面的弹性作用,使整个泡沫体系的黏度增加。浆液黏度过高,浆液阻力大,搅拌器难以带动浆液使气体进入液体,发泡困难。浆液难度过低,泡沫间薄膜层流失加快,即单位时间内流失的液体容积较大,泡沫不稳定,也难获得较高的发泡性能。
泡沫上浆所用浆料必须是高浓低黏型浆料,此外,浆料在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后,应具备发泡性能,不应使用添加消泡剂的浆料,如日本的PVA-205、国产的PVA-1788都不适合用于泡沫上浆。此外,由于泡沫上浆属于低温上浆,因此在低温下凝冻或黏度增加,很多的普通淀粉类浆料及在低温下结皮的浆料(如PVA-1799)也难以用于泡沫上浆。
泡沫稳定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增黏型泡沫稳定剂,主要是提高液相黏度,增强液膜表面黏度和抑制表面膜变薄,延长泡沫半衰期,增加泡沫体系稳定性。另一类泡沫稳定剂对溶液黏度影响较小,但能提高泡沫薄膜的质量,增加薄膜的黏弹性,减小泡沫的透气性,从而增大泡沫的稳定性。如十二醇是一种良好的泡沫稳定剂,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添加。在选择浆料时应特别注意,油脂会缩短泡沫寿命,严重破坏浆液的发泡性,所以在泡沫上浆中尽量不用油脂。
目前,我国的泡沫上浆工艺仍存在技术难题。泡沫上浆工业化生产的产品大都为股线,股线本身对上浆要求较低,单纱泡沫上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泡沫上浆工业化生产的浆纱上浆率偏低,难以满足单纱上浆要求,使得泡沫上浆在单纱上难以工业化;由于泡沫上浆工业化生产的泡沫浆液含固率偏低,致使泡沫上浆的上浆率偏低,影响浆纱质量;泡沫浆液的发泡比偏低,使得泡沫上浆节能、提高浆纱速度的优势不明显;目前的一些浆料,如PVA-1788、PVA-205本身已加入了消泡剂,严重影响了泡沫浆液的发泡比和泡沫稳定性,致使发泡比偏低,压出回潮率过高,节能和提高上浆速度的目的没有达到。因此,要提高泡沫上浆的质量,仍需从浆料到工艺的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