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科技>正文

产业用纤维更注重个性

        

  尽管化纤产能压力依然较大,但是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认为,我国今年宏观形势中城镇化有序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有利因素将支撑内需市场保持平衡。而且,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大气污染治理、军事国防、防恐安全等方面加大投入,这为纤维产业的平稳发展提供了空间。而这些领域,正是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范畴,因此,产业用纤维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受到更多关注。

  然而,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广阔、类别繁复,产业用纤维与服装家纺用的纤维在应用上有哪些区别?除了性能规格的差异外,纤维企业如何抓住该类市场的特征?近期在湖州举办的产业用纤维技术与市场论坛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与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共同探讨了上述问题,并分析了产业用纤维可能的应用领域及前景。多名专家学者提出的产业用纤维专业化、细分化发展的思路值得深思。

  同时,企业对于产业用纤维的投资还需要理性克制。端小平呼吁化纤行业不能盲目乐观,要理性看待产业用纤维未来3~5年的发展空间。虽然未来纺织产业前景广阔,但面临的困难显而易见,短期内的高速增长难以实现。

  整合碎片化市场

  产业用纤维更要讲求差异化发展,东华大学现代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华平认为,这是它的应用市场决定的。

  从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领域来看,产业用纺织品涵盖了医卫用纺织品、过滤用纺织品、土工合成材料、特殊装饰用纺织品(篷帆布、灯箱布、革基布等)、交通运输用纺织品、航空航天用纺织品和新能源用纺织品、农业用纺织品、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等20多类,又称之为技术性纺织品,王华平表示,应用环境不同所要求的性能不一,这对于成品和纤维的技术要求更高,要求生产更加专业化。同时,随着各个市场的成熟,细分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企业要做各个领域的专家,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聚酯工业丝的发展,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会长李陵申表示,面对产业用纺织品细分碎片化市场,聚酯工业长丝生产企业要走差别功能化纤维和高新数字化技术之路。

  浙江尤夫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茅惠新表示,聚酯工业丝的技术这两年快速提升,应用范围持续扩大,进入到更多领域,本轮行情走势呈现下游需求快速增长、替代性需求增长量大的特点。

  尤夫作为聚酯工业丝的专业生产者,同时产品多元化发展,不断开拓应用领域,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正如王华平所言,产业用纤维发展呈现系列化与系统化、专业化与精细化、专一化及组合化等特点。

  产业用纺织品需求性能相对固定,但使用纤维的种类却不一定。不同类别的应用之间纤维原料也相互交叉。寻求纤维的应用空间不可拘泥原有的应用范围,突破限制常常需要企业努力开拓。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郝新敏博士举了一个例子,某家著名运动服饰生产商与上游纤维企业合作,将碳纤维应用在跑鞋上。这个例子虽然不是产业用纺织品的范畴,但是却能给人启发。郝新敏认为,下游开拓市场、品牌传播需要上游技术和产品支撑。碳纤维应用于跑鞋,虽然单件量上用得不多,但是无疑能给下游更多卖点。跑鞋消费量大,碳纤维应用量积少成多,年消费量也非常可观。

  由此,单种产业用纺织品与其应用纤维并不是一对一关系,纤维企业可以跨出原有产业链,开辟更多市场。而单个纤维与其多个应用领域的关系看似是总分关系,却需要在每个领域进行优化。东华大学教授张玉梅介绍,聚酯工业丝除了要达到通用特性指标外,在轮胎帘子布、汽车安全带、三角线绳等应用上要满足各自个性化的指标要求。因此,在开拓市场之前要研究应用条件与聚酯工业丝的性能,从微观结构出发,为新工艺和新产品的设计提供依据。

  建立全流程平台

  产业用纺织品对纤维原料的技术要求相对高,需要专业化的生产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更需要融合。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表示,产业用纤维企业不能再走先研发生产,后推向市场的弯路。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与下游企业对接,研发市场所需的产品。

  在目前的产能压力下,纤维企业主动与下游对接,寻求市场突破变得更加重要。而下游的研发也需要上游的配合。李陵申表示,现阶段的产业用纺织品研发要变参与研发到全程参与,他希望化纤企业和产业用纺织品企业能更多的参与到产品全过程的开发和应用中。

  能够进入军需品采购名单是很多企业向往的,尽管有很多领域已经向民用放开,通道顺畅,但想要进入却十分不易。表面看,军用纺织产品性能要求高是问题所在,但是主要难点还在于产业链的整合上。郝新敏介绍,军队装备更注重最终成品的整体性能。而申报企业未必能考虑和解决申报军需纺织品的所有技术难题和实际应用需求。在他看来,产业链上对应的一系列技术指标非单个企业所能应对的,要想进入该领域首先得组好产业链条。目前产业脱节问题拖了企业进入该领域的后腿。

  显而易见的例子还有医用纺织品领域,上游企业既没有该领域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相应的资质与渠道,甚至连如何进入都摸不着头脑。上下游的沟通不畅导致技术提升困难重重。虽然高精尖的产品不易做到,然而只要企业有心进入,该领域的一些常用产品可以成为消化产能的突破口。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人士介绍,一家业内的大型聚酯企业近期成功进入了输液管领域。

  专业化不仅指企业的研发生产,产业链的搭建与融合也需要专业化。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副会长郑俊林和王华平都认为,技术融合需要专业化的平台。王华平表示,建立纤维设计与开发数字化技术可实现纤维加工全流程数字化,可实现从理论研究、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再到纤维的加工和品质控制的全流程监控,这一技术是一大发展趋势。

  优先建设标准体系

  独特个性与全流程平台也是产业用纤维应用时的标准所要求的。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的一大特点就是单个产品都会有标准体系。纤维在推广应用上就需要首先达到这个标准门槛。然而,国内市场标准体系不健全甚至没有标准的情况还较为普遍。这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建筑补强市场方面缺乏标准,导致相关材料的应用混乱。碳纤维曾用作补强材料,因为标准缺失,产品应用效果不理想,导致受挫。碳纤维材料想要再进入该领域变得困难。李陵申表示,产业用纺织品在产品质量、测试、应用等工作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下一阶段将在上下游各环节配合下,把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

  多位专家表示,产业用纺织品的优越性能还没有被社会认识到,往往需要强制性措施。目前修桥铺路要求用土工布,公路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就是一例。

  借助强制性法规,还需要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例如,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副会长郑俊林说,地毯阻燃性要求如果像国外实行强制的话,我国的阻燃纤维使用就会快速得到普及。

  就标准体系而言,与国内市场相比,国外相对健全,因此相关市场更加成熟。以聚酯工业丝为例,茅惠新看重国际市场。他认为,国外的应用体系非常规范,市场成熟,在与国际客户的交流中能学到很多东西。而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该领域的成长可借鉴国外发展的路径,依照国外的发展历程来挖掘国内市场。相关领域标准缺失也是机会所在,如果企业率先进入或许能成为该领域的标准制定者,一如海利得取得了车用丝市场的主导地位。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