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服装:柔软胜真丝
聚丙烯,英文名字叫Polypropylene,简称PP,是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塑料。从产业用的编织袋、打包袋到电器、电信、灯饰、照明设备及电视机的阻燃零部件,生活中经常可见聚丙烯的身影,澳大利亚人甚至用它做起了钱币。更神奇的是,东华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用这种本来粗糙的“麻袋纤维”研制出了一款比真丝还柔软的服装。 PP细旦化项目“落户”东华 一件好的服装肯定要从好的面料说起,而好的面料注定要从纤维出发。这款比真丝还柔软的服装的故事就是从PP纤维的做细开始的。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在电话里对记者说:“留校后,我的指导老师陈彦模教授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共同提出将聚丙烯(PP)纤维细旦化的设想,我作为青年教师有幸直接参与了项目的启动研究。” 朱美芳已经从事教学科研20多年,将聚丙烯纤维做细是她研究的第一个项目,而且一做就是10年。小时候就向往着有一件“的确良”的她,用自己的执着和努力克服了很多苦难,比如在研究细旦化过程中就碰到把纤维变细需具有很高的纺丝熔体拉伸倍率,但PP的高黏度、高结晶度使纺丝应力很大,纺丝难以实施;细旦纤维纺织后加工没有适配的加工设备的问题;可染性研究中色谱不广,染色深度和牢度不佳的问题;细旦与可染难以统一的问题等等。 朱美芳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作为纺织服装研究“风向标”的东华大学对于聚丙烯纤维的细旦化有自身的学科和研究基础。中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1954年在东华大学设立,至今培养了万余名化学纤维人才,1992年东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化学纤维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于“东华子弟”来讲,他们有义务瞄准国际前沿,针对市场和产业需求开发进行开拓性的纤维基础与应用研究。 从纺织服装发展趋势和市场需要的大环境来讲,受能源资源环境约束,产业界希望服装向轻质、节约方向发展,百姓和市场希望服装穿着舒适并有各种功能,聚丙烯服装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服装轻盈柔软的需求,而且具有很多普通服装所没有的功能,打破了“唯丝绸独尊”的局面,让人们对化学纤维有了更深的理解。 柔软、导汗为细旦聚丙烯服装加分 细旦聚丙烯(PP)纤维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PP纤维的细旦化、细旦+有色、细旦PP纤维的高速化生产、细旦+可染、细旦+功能、细旦+可染+功能等6个阶段,现在已进入第六代产品的研发。事实上,聚丙烯在细旦化前就可以用来做服装,但与细旦可染聚丙烯服装相比逊色很多。 首先是后者要求纤维的单丝细度(dpf)小于1分特(dtex),即1万米长的单根PP纤维不足1克重,但普通PP纤维单丝细度(dpf)在2.5dtex以上。其次是可染色性,后者可以进行分散染料染色,染色达到中偏深色,色牢度在4以上,前者则不可以染色;再有就是织物的手感不同,同样粗细的纱线纺织成同样结构的织物,细旦聚丙烯服装因单丝细,手感柔软有光泽,而普通聚丙烯服装手感粗糙少光泽;而且织物的综合评价不同,后者外观和手感如丝,特别适合贴身穿着,前者手感硬挺,服用性能不佳。 谈到麻袋纤维变柔软衣服的原理,朱美芳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淋浴龙头如果不加莲蓬头,水流打在身上感觉很疼,而加了莲蓬头水压被分散,水流就变成了一个个细流,没有了不舒服的感觉。一根粗纤维变成很多细纤维制成的服装,也是同样的道理。 朱美芳说:“用于做麻袋和织带的PP纤维如何变成可穿着的舒适柔软的纤维,关键是使PP纤维细旦化,特别是PP单丝细度变小到1分特及以下。这个难度很大,我们经过很多年的努力,解决了这个问题。” “至于为什么细旦PP纤维做成的服装比真丝还舒服,源于细旦化PP纤维的导汗而不吸汗,而真丝是吸汗快、导汗慢,这是由于细旦PP纤维具有特殊的芯吸效应。”朱美芳补充说。 聚丙烯纤维在未来纺织品的应用 细旦聚丙烯纤维已成为制作功能性运动服、内衣、袜子及高档服装的极好材料,经过多年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我国在PP纤维的细旦化、可染化、高速化等研究方面居世界前列,并开发了100余种织物和服装制品,这里有纺织及化纤行业协会的支持,更有科学院、相关企业的合作和积极推进。但PP纤维占整个化纤产业的比重还不大,目前欧洲市场占有率要远超中国,所以我国PP纤维用于纺织服装方面的应用开发有巨大发展空间。 “聚丙烯纤维用于纺织服装具有质轻(密度是涤纶的三分之二)、柔软、舒适、真丝质感等优点,但也存在不挺括、不耐高温熨烫、染色色谱不够广等不足。所以,我们一直致力于研发既柔软如丝又有一定骨架的染色色谱广的细旦、可染和高力学性能的PP纤维,现已取得实验室成功。”朱美芳说。 此外,据了解,运用最新的杂化技术正在进行细旦+可染+功能+智能一体化的研究,并通过与纺织、染整及服装学科的交叉合作和技术集成,开发适用于民用、军用、体育休闲用乃至航空航天用专用服装。 对于PP纤维的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朱美芳给了四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及其工程化开发研究;二是上下游产业链的集成开发;三是满足市场需求的终端产品的大力度开发;四是产业政策的倾斜支持。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