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逸绵模式
提到纤维品牌,“莱卡”是最常被提到的一个名字。莱卡品牌的缔造者——杜邦公司成功地把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化学纤维原料,做成了整个产业链、乃至终端消费者都认可和接受的时尚品牌。清晰准确的目标市场定位,全产业链的合作与技术服务,特许经销权与认证工厂的模式,方式多样的品牌推广,“莱卡”的成功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而作为国产纤维品牌的代表,逸绵也正在打造自己的模式。 联盟创新 从一开始,“超仿棉合成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国家科技支撑技术项目就是由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上下游27家企业共同攻关的。 由于单独依靠聚合、纺丝、纺织或染整的某个环节无法独立完成聚酯纤维改性,在逸绵纤维及其纺织品的研发过程中,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东华大学与纤维生产企业、下游应用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完成了结构可控的共聚酯连续聚合技术,形态性能可控的纺丝技术和新型纺纱、织造、染整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开发。与以前单一差别化技术或单一功能性产品的开发相比,“逸绵”产品的研发更加重视多种差别化、功能性技术的整合发挥,强调聚合、纺丝、织造、染整技术的相互融合。 江苏斯尔克集团董事长孙德荣表示, 在逸绵产品的联合开发中,集团与东华大学紧密合作,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东华大学利用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势,结合多年来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的研究成果与经验,从共聚、共混、混纤以及表面处理四个方面对纤维的光泽、手感,以及热湿舒适性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影响纤维光泽、手感,以及热湿舒适性的原理及因素。江苏斯尔克集团则发挥生产和工艺优势配合进行长丝的产业化实验。 据仪征化纤公司科技开发部主任赵付平介绍,鲁泰集团作为下游应用企业在逸绵产品的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完善的研发体系,使其能更好的与市场对接,让更多的消费者认可逸绵产品。 标准护航 目前,市场上的仿棉聚酯产品种类繁多,逸绵纤维既有短纤又有长丝,根据功能特点还分为吸湿速干型、易染型、亲水型等。要保证产品的品质,相关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围绕仿棉技术产业链发展的需要,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多次组织项目承担单位、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对仿棉聚酯纤维及其制品标准体系的构建和标准的制定进行专题研讨。经过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对研究开发的新一代仿棉聚酯纤维、纱线和面料系统地进行性能分析,经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吸湿速干型仿棉聚酯低弹丝》、《易染型仿棉聚酯低弹丝》等6项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标准。 据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薛立伟博士介绍,这些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规定了相应的核心指标标准。例如,吸湿速干型仿棉聚酯低弹丝标准的核心指标:吸水率/%≥400;蒸发速率/g/h≥1.5;易染型仿棉聚酯低弹丝标准的核心指标:染色均匀度(灰卡)/级≥3;常压染色上染率/%≥90;回潮率/%≥0.6;湿速干型仿棉聚酯短纤维标准的核心指标:吸水率/%≥400;蒸发速率/g/h≥0.09;亲水型仿棉聚酯短纤维标准的核心指标:吸水率/%≥400;回潮率/%≥0.6;易染型仿棉聚酯短纤维标准的核心指标:常压染色上染率/%≥90;回潮率/%≥0.6;亲水型仿棉聚酯低弹丝标准的核心指标:吸水率/%≥400;回潮率/%≥0.6。 认证规范 随着超仿棉产品研发及其产业化加快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有效合作加快终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当前的关键。对于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逸绵品牌市场影响力这个问题,大家表示:一方面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强质量监督认证、舒适性评价等工作,保障新产品市场推广的科学规范化、品牌化,引导消费者理念的转变。 鲁泰集团鲁丰织染公司产品开发科科长齐元章认为,制定一套完善的逸绵产品的行业标准,包括申请行业认可的产品吊牌对逸绵品牌的推广非常重要。仪征化纤公司薛斌主任也提出,要加强对逸绵品牌的管理,防止使用性能不佳的纤维影响品牌的整体形象。 为了规范逸绵品牌的管理,目前有关方面依据相关标准,制定了逸绵纤维的认证流程、认证方式,逸绵吊牌的发放原则、流程和管理方法等。 据介绍,“逸绵”吊牌只发放给终端产品生产厂或品牌商,如服装厂、袜厂等,用以挂在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纺织品上,证明该产品的性能和品质。由联盟根据相应标准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产品检测合格后将该产品纳入“逸绵”纤维供应体系,对企业发放该产品认证证书,企业在销售该产品时可以使用“逸绵”标识。目前已提交申请的化纤企业有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江苏盛虹化纤有限公司、江苏斯尔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厦门鸿信特种纤维有限公司等,相关认证吊牌工作正在开展中。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