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再生纤维环保加工技术前瞻(三)
了解离子液体新介质及其应用 东华大学研究院化纤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华平 对离子液体我们要有一定的认识,离子液体的溶剂成本高,需要一定的规模化与专用高效工艺。离子液体的结构可设计、可互溶,直接溶解的工艺简单,可连续溶解,溶解能力强且溶解种类多。 但离子液体为溶剂制备纤维素纤维尚未实现工业化,但其独特性质在高值化纤维素纤维中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纤维素溶剂类别包括亲水型离子液体体系、纤维素复合溶剂体系-离子液体/DMSO体系、溶解新技术-真空捏合溶解法。东华大学研究发现,捏合溶解制备纺丝液,溶解时间相比搅拌溶解减少6h,溶解温度可降低20℃。溶解过程中纤维素聚合度减少不超过15%。 在工程新技术方面,中纺院提出多倍拉伸的方法避免原纤化,空气段长度50mm~300mm,拉伸倍速5倍以上,制备纤维原纤化指数≤1,力学性能为2.3~3.5cN/dtex,即抗原纤化纤维素纤维制备技术,在此基础上,离子液体纤维素纤维生产体系也陆续开始,东华大学和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年产30吨再生纤维素纤维中试生产线,并分别于2008年、2009年通过国家教育部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鉴定。 从原料和纺丝的技术与装备上,不难看出纤维素纤维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原料:低成本大容量高效高品质合成、可控改性、溶剂与助剂规模化。纺丝技术与装备:高效高均匀度的原液制备技术,高压纺丝技术,干喷湿纺、液晶纺丝、增塑熔融纺丝技术;干燥脱水技术;高效纤维水洗技术;溶剂回收技术。 在推动离子液体为溶剂纤维素纤维产品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离子液体体系在高附加值纤维素纤维产品方面的独特发展潜力。以离子液体为溶剂,开发具有独特性质、高附加值的新型纤维素纤维,是实现离子液体纤维素体系快速发展的可行途径,我国应加快相关领域的规划,增加科研开发投入。 海藻酸盐纤维及其应用的发展现状 佛山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晓东 从1898年开始,人类就发现了海藻酸盐纤维纺丝技术。在我国,纺科院的海藻酸盐纤维生产线于2011年通过鉴定,2012年广东百合的海藻酸盐敷料生产线通过鉴定,浙江越隆集团也在同年建成了一条海藻酸盐纤维生产线。 要利用海藻酸盐纤维就要充分了解它的主要性能,海藻酸盐纤维具有12~17g/g的高吸湿性,极限氧指数达34%,离火自灭、阻燃性能良好,断裂强度为1.7cN/dtex,离子交换方向为逆向。然而其可纺性差、耐酸碱性较差,这些性能还有待在今后的开发应用中提升。 海藻酸盐纤维作为敷料,在医用敷料方面开辟出了新的市场,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产品。用非织造布工艺生产缓解了可纺性差的矛盾,逆向离子交换性能也可变成优点,在此过程中,耐酸碱性差也不是主要问题。 海藻酸盐纤维产品可分为普通型和功能型,普通型包括M型、G型及MG型(MG比例基本相同)。功能性产品可含有抗菌性、吸湿保湿性及其他特性。 作为敷料应用,海藻酸盐纤维还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实现其生物降解性,获得更高的成胶性;如何制成有效且安全的抗菌敷料,或可以有效抑制、减少伤口中的金属蛋白酶等问题。 关于海藻酸盐纤维在纺织中的应用,现有的学术研究有很多,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阻燃性能、吸收液体性能、染色性能。其实,海藻酸盐纤维的实际产品很少,这主要是受限于其可纺性差、耐酸碱性差,且生产成本高。 未来,对于海藻酸盐纤维的静电屏蔽性能和耐日晒性能还有很大的深入研究的空间,而要充分利用海藻酸盐纤维的性能行业和企业还须解决一些技术问题,比如改善其耐酸碱性的方法,利用共混改善纤维可纺性的技术及降低其生产成本的途径。 生物质再生纤维的纺织服装标签要求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教授 吴雄英 纺织品标识体系包括强制性标识和自愿性认证标识。强制性标识是国内外技术法规或强制性标准,一般是指纤维含量、护理标识、号型规格和原产地标识。 自愿性认证标识是国内外相关规范要求的、通过自愿性认证来实现的标识,主要包括生态纺织品标识、功能性纺织品标识及其他品质保证标识。 生态纺织品标识,如Oeko-Texstandard100“信心纺织品”、Eco-label“欧洲之花”等。功能性纺织品标识,包括抗菌、防电磁波、吸湿排汗速干、透湿防水、抗皱、防紫外线、抗静电、远红外线、拒水拒油、拒污、阻燃、保暖、除臭等。 随着纺织品的升级更新,新型标签开始不断涌现,如碳足迹和水足迹。 在纤维成分标签技术法规方面,美国(FTC)要求绝大多数纺织纤维制品、羊毛制品及毛皮制品的标签中包括纤维名称、成分含量、原产地和制造商等。FTC同样执行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的纤维通称及纤维制品定义。如《纺织纤维制品鉴别法》、《毛皮制品标签法》、《羊毛制品标签法规及其实施规则与条例》。 日本通产省颁布的《家用产品品质标签法》、《纺织品质量标签规则》要求:纤维成分标签上要标明织物的纤维名称和含量、贴标签人的姓名以及地址、电话号码;纤维原料的名称必须使用日本工业标准中的特定术语,但贴标签的人也可选择其他的非指定术语。 在技术要求上,法规适用于所有进口和在其国内销售的纺织品和服装,且均是强制性要求、永久性标签。各国对各种纤维的命名大部分都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叫法不同。对于纤维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各国的检测方法基本一致,但在修正系数等方面有差异。 然而,人们也存在一些困惑,比如新的纤维不断出现,一些纤维命名滞后;现有的检测方法不完善;对回用纤维如何进行鉴别与检测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展生物质再生纤维产品,我们建议规范生物质再生纤维的命名;建立再生质纤维的鉴别和成分检测方法;参与建立国际上生物质再生纤维的命名和检测方法。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