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质感差 差在企业软实力
一流的装备造不出一流的产品 记者平日若有机会接触下游服装企业设计师或是面料采购商,都想请他们聊聊与面料企业在贸易往来中所遇到的问题。当提及面料产品,记者听到很多类似的观点如“国内面料企业的一些产品在洗水后容易变旧,失去光泽感,这点没办法得到很好的控制”,“国内面料与意大利面料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色彩的纯净度和水洗后品质感的保证上”等。 而当记者与国内面料企业在聊及产品品质时发现,涉及下游服装企业的问题里很多面料企业都有各自的认识。那么,如何提升产品质感?面料企业的优势在哪里?短板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发力点又在什么地方? 就技术而言并不弱 德州华源负责人在向记者介绍企业“锦梳纺”技术时,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几年前,一家澳大利亚客户找到企业,想合作开发一种用于高档运动服的涤棉粗支纱。当时提出的要求是:布面不能有肉眼看得到的棉结和小疵点,不能有明显的毛羽,同时要保证彩条纹路清晰,染色均匀等。在企业看来,很多年前就开始做涤棉混纺纱,这类常规品种要达到客户的要求并不是难事,所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按照之前生产方式做出的小样,最终没有满足客户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决定成立技术攻关研发小组,尝试将“锦梳纺”技术应用于高档运动服的涤纶精梳棉混纺纱线。经过了多次反复的试验,逐步解决了此前存在的瑕疵,不仅达到了客户要求的布面效果,最终也确保了此类常规面料的品质感和稳定性。 在与贝利爽的副总经理黄振亚聊天过程中,他多次提到企业最具特色的后整理技术——特丽丝。它不仅可以提升面料的柔软度、光泽度和悬垂感,而且能保证纤维100%着色,使布面色彩非常纯净,从而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品质感。 特丽丝技术可以用于提升常规产品的品质,还可以为创新产品提供技术支持。贝利爽的科技创新产品高支汉麻特丽丝,原料是65%80S/2汉麻、35%棉。业内专家曾对此面料给出了这样的评语:“此面料采用汉麻和棉为原料,注重配套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通过纺、织、染、整等各个环节的综合科技运用,赋予面料在手感、风格、功能性和环保型等方面很好的科技创新价值。” 黄振亚介绍说,企业掌握了麻的最新脱胶技术,从而纺出高支的纱线,同时通过烧毛、丝光,特别是特丽丝等技术手段,让麻类产品在保留自身性能优势的同时,达到棉类产品的舒适度。特丽丝类产品不仅为企业赢来了美誉度,更为众多服装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市场效益。 最近记者也与一些出国考察的面料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他们大多都会感叹一个问题:国内面料企业整体技术装备可以说是一流的,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感,很多却称不上一流,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哪些环节在拖后腿? 国内某休闲装面料企业几年前接到了一家来自俄罗斯童装品牌的订单,尼龙面料染色后做压花后整理,面料生产完集装箱打包运到俄罗斯,客户拆箱后发现压花部分变白。这一订单面料长达3万米,企业最终赔偿了客户近百万元。 企业负责人感叹道,要不是跟这家俄罗斯客户合作多年,之后企业也做了大量积极的赔偿工作,企业很有可能会失去这个重要客户。负责人表示,后整理工艺确实能赋予面料风格和功能的卖点,企业也从中获利不少,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其性能品质的稳定,要不然企业不但赔了钱,更重要的是会因此失去我们的客户。 记者也多次与国内服装品牌设计师、采购经理聊及他们对国内面料品质的认识,多数人都会提到性能品质不稳定这个缺憾,特别是跟国外的面料相比。因此,他们很多时候会舍弃价格相对便宜的国内面料,而去选用国外的面料。 某国内面料设计师从韩国考察回来之后,也向记者感叹道:“经常与国内外面料企业接触,可以看到国内面料企业的设计研发能力并不输韩国企业,在某些领域可以说比他们更有优势,差距更多体现上工艺细节上,后整理环节上。” 她谈到,国内面料企业的生产设备、研发能力相对韩国企业而言,都比较有优势,但为什么做出来的产品品质有差距,是输在细节上,工艺没有做到位,印染这一块的问题比较大。究其原因一个是当前纺织企业工作条件不是很好,工人流动性比较大,导致大货的质量不稳定。另外很多下游品牌对面料要求高,但给出的价位低,因此在选择原料和印染助剂上,品质感也会降低。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缺少负责任的精神,很多面料是纹路和纹样都不错,但由于工艺没有做到位,以至于产品品质感上不去。国内印染企业的责任人需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最终舍弃产品品质感。 发力点落在管理上 其实关于加强控制产品品质稳定性这一点,国内面料企业也有清醒的认识。一些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或是直接与国外企业合作,来快速缩短与国外优秀面料企业之间的差距。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如何让这些资源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在记者与众多面料企业负责人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到,在他们看来,高效可行的管理手段是实现的大前提。 某面料设计师在韩国之行后,对他们的管理水平赞誉有加:“在企业内部管理上,他们基本上都会采用日本的企业管理体系。每个流程做什么都相当清晰,并有专业人员把控论证,保证大货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我们此行参观的都是中小企业,有很多小细节可以看到他们严格的管理,车间里没有随处乱扔的破布头,没有随意排放的污水,人员的素质非常高,我相信这都是高效管理的成果。” 某国内休闲装面料企业负责人谈到了企业当前实施的一个做法,同样也是梳理明确研发生产的各个环节,实行严格高效的管理条列。他详细介绍说,在企业的产品开发流程中,着重加强品质的评估环节。通常在后整理阶段,开发人员会根据面料风格及性能要求确定染色及后整理工艺,如采用柔软、起绒、防缩免烫、防辐射、抗紫外线等功能性后整理;然后将设计的样品进行试织,对每一次的检测数据进行保存,并对产品工艺生产进行数据和质量跟踪、分析和调整;同时开发人员分析试织中出现的问题、执行工艺的情况、生产技术的合理性及采取的改进措施等,提出改进意见。通常这是一个反复多次的过程。在这位负责人看来,在开发过程中控制产品的稳定性,能最大化节约开发成本,实现有效创新。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