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纤维:战略产业须谋势
无论是竹子还是海藻、玉米,都能成为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原料。生物是等待挖掘和利用的资源宝藏。 目前,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生产几乎覆盖了所有品种领域,是不落后于国外的新纤维品种,而且在追求环保可持续的现代工业的发展潮流中,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通过“十一五”期间的高速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纤维素纤维已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技术水平、工程化居于世界领先;聚乳酸及纤维正在实现产业化;1,3-丙二醇、1,4-丁二醇等生物法二元醇等单体原料、聚合物及纤维深加工进步迅速;竹浆、麻浆等新型再生纤维素原料多样化、千吨级Lyocell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等已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发展万吨级Lyocell纤维产业化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产业起步较晚,基础研究薄弱,创新能力不足,下游应用偏窄等原因,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规模还不大,生产成本比较高,生产原料一头在外,工程化水平较低等问题还须解决和突破。 当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门正在联合推动“国家生物基材料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专项实施方案”。行业深入理解发展意义、探讨发展模式、增加资金投入,尤其是抓住“十二五”时期国家把高新技术材料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加速发展,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深入理解发展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石油资源日益匮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传统石油化工技术及产品的副作用和不可持续性日趋显著。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伟说,发展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是顺应发展形势的需要。用生物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来替代石化产品已成为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化纤工业90%以上的产品基于石油,原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80%以上,且进口量约占化纤原料总需求量的2/3,对外依存度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行业平稳发展的安全警戒线,对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投资风险和不稳定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化纤生产国,我国化纤的发展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说,积极发展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产业,不仅是实现化纤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还承载着化纤强国的重任。 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是绿色化工原料的未来出路,越来越多的化工产品可通过生物质资源得到。目前,世界化工巨头如杜邦化工、DOW化学、帝斯曼、巴斯夫等企业已经从上个世纪开始从传统化纤和化工产业转向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的研究和产业化,现已将其作为最优先发展的业务。对生物基化学纤维有着深入研究的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郑植艺说,化学纤维从生物基途径取得原料的趋势在全球日益明显,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世界金融危机后,均把发展生物产业作为走出困境、争夺高新技术制高点、重新走向繁荣的国家战略。 据了解,《“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化纤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都把发展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作为重要专项内容。端小平指出,我国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认真落实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的发展规划。 积极创新发展模式 有关规划表明,到2015年,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产量将由2012年300万吨(包括传统生物基再生纤维)提高到510万吨,年均增长17%。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的总产值将达到1050亿元,增加值达440亿元。 业内专家指出,加快行业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主体,也要充分发挥政府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推动作用,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处理好产业发展与企业竞争的关系,为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建立良好的支撑平台。上海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修才就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表示,企业在市场前沿,会自主选择有潜力的产品,国家应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工作。在纯壳聚糖纤维及产业化项目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经申报国际、国家专利120多项。副总经理张明勇强调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地位。他说,要通过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国内企业要有专利申请的意识。 在发展步骤上,产业发展正着眼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条件成熟、成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的现代生物产业重点领域和重大产品。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增俊说,产业发展会着力于突破一批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前沿生物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加快实现产业化。 在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的发展模式上,可以总结常规纤维的发展经验。端小平说,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汉麻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郝新敏说,生物基化学纤维不能再走常规纤维的发展老路。在培养人才,保护知识产权、挖掘产业文化、注重环保技术工艺等方面要有所突破与创新。广东百合医疗代表也认为,行业发展不能再像传统纤维那样,一窝蜂进入。非良性竞争对该产业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着力提升产业技术 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是战略性新型产业,各国的技术封锁比较普遍,国际合作空间不大,行业内普遍认为,应当树立依靠自主开发的战略思维。 开拓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原料资源和开发新的生产技术成为行业目前技术领域关注的重点。东华大学副校长朱美芳说,在技术拓展方面,目前主要着重以下几点:一是采用离子液体、低温碱/尿素溶液等无毒安全、可回收利用的溶剂,熔融纺丝等新工艺制备纤维素纤维;二是利用甲壳素、海藻等海洋生物质和各种蛋白为原料生产生物基化学纤维;三是研究利用农产品、农作物废弃物等资源,采用生物合成技术制备PLA、PBS、PTT等生物基化学纤维新品种。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行业发展的技术特点。对常规材料再设计是发展生物基化学纤维技术的重要思路。从传统的生物学科及其相关的物理、化学学科渗透到材料学科、能源学科、复合材料学等领域。生物质纤维材料研究与相关学科不断交叉、渗透,新的学科增长点将会不断出现,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袁其朋认为,交叉学科成果对产业的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顾问赵庆章也表示,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的发展要吸收非纺织领域的专业人才参加。 在技术攻关方面,与国外大型企业的财大气粗相比,国内相关企业显得势单力薄。郑植艺说,对于国内相关企业来说,单打独斗实力有限,借助平台力量会加快技术研发的突破。新乡白鹭化纤的有关负责人认为,在行业面临的共性的关键技术问题上,协同作战会加快产业化的步伐。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玉萍介绍,“海洋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应用产业联盟”、“PLA/PHA纤维及应用产业联盟”等技术创新联盟都将在随后的工作中逐步建立。 技术发展靠人才。为行业的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是各大专业院校的重任。对于人才培养,端小平指出,一本贴近行业发展的生物基化学纤维教材不可或缺。他建议各大专业院校可以编著一本这方面的教材,为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了解前沿技术的人才。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