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纳米在织物上附着”获“挑战杯”特等奖
所有前来参观的人都难以置信,居然就是在这里,一个1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墙壁斑驳,不少实验溶液就装在几十个矿泉水瓶里––吴志祥,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的一名本科生,正是他和同伴,让“纳米在织物上附着”这一印染行业的期待,提前了10年。 2009年11月,吴志祥及其团队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并获特等奖。 普通的丝绸经吴志祥一浸、一轧、一烘,竟产生了神奇的变化:丝绸是最容易褪色的织物,现在再怎么暴晒、搓洗仍色泽如新;柔软的丝绸在烛火下只泛黑了一小片,火光就熄灭了,居然烧不着;倾倒在丝绸上的水仿佛是滴到了荷叶上,瞬间形成滴滴晶亮的水珠,在丝绸上滚来滚去,丝绸干爽无渍。 最令评委兴奋的是,吴志祥的处理,可使织物不含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成分,特别适合婴幼儿贴身穿着。而且,采用这种染色方法,整个印染过程可以不产生一点废水。要知道,现有的印染行业,一米布平均产生的废水就是50公斤,印染业废水占到整个工业废水近一成! 在一批名校牛人的作品中,吴志祥的成果让评委大开眼界。就在一年前,一位纺织业的专家还感叹,中国要把纳米附着在织物上至少还要10年!不料,仅仅一年后,整个行业的期待,就在一群毛头小伙子手中变成了现实。 吴志祥的这一处理方法,叫“原位纳米生态染色及功能整理”。百姓一般叫不出这个拗口的名词,但很快就知道这个东西的好。吴志祥把经过处理的几双袜子送给海安老家几位患严重脚气的乡邻,结果不到一个月,乡邻的脚气痊愈了。“织物纤维里牢牢地楔入了矿物纳米,纳米具有抗菌、防紫外线、阻燃等特性,不同的纳米配方,可强化织物某一方面的特性。”吴志祥团队的袜子成了苏州大学的骄傲,下转A2版 今年110周年校庆,受邀贵宾的礼物之一就是这些袜子。 “是他啊?”拿了大奖的吴志祥一下成了学校名人,同学感到意外:这个不起眼的毛头小伙,没有特别之处啊!和他相处了四年的指导老师郑敏却认为是水到渠成,“他不是最聪明的,但绝对是最有韧性、综合素质最高的。”从大一下学期进实验室开始,整个大学期间的周末和假期,吴志祥几乎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 “前面很多人都试过了,我根本没想过能成功,只想着花几年时间用心去做,总会有收获。”吴志祥笑着告诉记者。前年暑假,他从早上8点进实验室到晚上11点离开,每天手握研棒要把50毫升的溶液磨干,实验禁止空气流动,不能开空调,不能开电扇,一个单调的研磨动作在酷暑里重复了20多天共300多个小时,右手虎口生生磨出了厚茧。“那么多天,都没有进展,我受不了了,在宿舍呆了3天,最后还是选择‘坚持’回到了实验室。”而大部分同学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放弃了。
采访结束,吴志祥又把见面时的话强调了一遍:“我只是幸运地赶上了。前面郑敏老师和学长干了8年,时机成熟时,接力棒传到我手里”。老师和同学,还就是喜欢他这种似水的平和与柔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