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自7月15日ICE期棉主力合约创下75美分/磅高点后,“疯牛”行情终于被牵住僵绳(75美分/磅为2014年7月以来新高),25日低点回落至71-72美分/磅,保税棉、即期船期、远月船期的美棉、澳棉、巴西棉、西非棉等报价整体振荡回调,但幅度明显滞后于ICE期棉。近日国际市场有两点引发关注:一是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因ICE期棉、印度棉报价暴涨引发棉纱FOB、CNF、CIF报价持续大幅上涨,但由于涨幅严重不协调、不一致,纱厂、布厂利润全面下滑甚至产销“倒挂”。据统计,过去3个月,印度棉价大涨40%(3月中旬以来涨幅超过55%),但纱价却只跟涨20%,坯布、服装的涨幅只有5-8%;二是7月20日以来印度国内棉价终于止涨回落,S-6轧花厂出厂价从94.6美分/磅下跌至90美分/磅,主要受主产棉区降雨增加、对2016/17年度种植面积和产量的看增、CCI开放储备库以低于市场价格供应小纺企,及大中纺企采购外棉和棉纱的跟涨幅度减缓拖了棉花上涨的“后腿”等等利空影响。
据了解,目前青岛、宁波、佛山等地印度大厂产C21SA+、C32SA+、JC32SA+的CNF报价已普涨至2.66-2.68美元/公斤、2.92-2.95美元/公斤、3.05-3.10美元/公斤,个别品牌C32SA+的报价已报至3美元/公斤左右;而巴基斯坦棉纱的FOB、CNF报价涨幅则相对缓慢,C21SA、C32SA的报价仅2.58-2.62美元/公斤、2.90-2.93美元/公斤,低于印度纱0.02-0.05美元/公斤。一方面巴基斯坦国内因棉花供应非常短缺,纱厂产能不断下滑,可供出口的棉纱明显减少,市场对巴基斯坦赛络纺纱、针织纱的关注度下降;另一方面因印度出口棉花品质下滑,巴基斯坦纱配棉等级下降,出口棉纱在强力、CV值、毛羽等指标上的表现“差强人意”。
由于国产棉纱、印度棉纱共振上涨,贸易商大多采取“反向”操作,一方面对8/9/10月船期的印度、越南、巴基斯坦棉纱谨慎签约采购,既有纱厂、出口商报价“高不胜寒”且装船期可能延迟的原因,又有对8-10月国内外棉花走势难以判断的担忧;另一方面对国产棉纱、坯布的大涨的预期又使贸易商有“囤积”港口保税棉纱或即期装运棉纱的冲动,部分印度、巴基斯坦纱厂、中间商保税现货甚至不对外报价,持货待沽。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织布厂、贸易公司表示,7月以来,国产棉花推动整个产业链上涨的趋势已形成,棉纱被动大涨使内外差价再次缩小,特别是国储棉最低成交价不足3个月大涨4830元/吨(5月3日最低9730元/吨,7月22日最低14560元/吨),C32S以下国产纱竞争力大幅萎缩,因此近日询价、要货的客户较4-6月明显增多,但贸易商考虑到棉花价格风险很大,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只肯接小单、短单。进口纱看涨势头明显 贸易商囤货待价而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