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文化遗产日,丝绸赋予其特殊的意义。在江苏苏州召开的“锦绣邻邦·中泰手工艺交流论坛”紧扣“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这一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以传统工艺中的“丝绸”为切入点,围绕传统工艺的技艺研究、传承创新等议题展开了对话。
挖掘非遗的新用途
作为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苏州丝绸博物馆创始人钱小萍介绍了宋锦织造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当代发展。她表示,宋锦技艺具有广泛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宋锦应该在传承基础上加以创新,要在扩展宋锦的新用途上下功夫。宋锦不仅用于装裱书画、锦盒和文化艺术品等,也适用于现代服饰,特别是女性的旗袍、男士中式服装等。当今,我们正处于对古丝绸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传承和创新的最好历史时期。如今非遗文化在流失,传统文化在渐渐的消逝,应重点将历史上失传的、有代表性的、高难度的宋锦文物珍品和宋锦技艺挖掘、传承下来。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金文在发言中讲述了面向未来的传统工艺——云锦的创新如何与时代结合。他说:“我们在讲发扬传统时,第一要务就是要将好的技艺完整传承下去。云锦工艺要传承和发扬光大,必须根植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贴近生活,不断创新。我们的任务是让它越来越能够在大众间生根,而不是进了博物馆。只有让年轻人喜欢它,云锦才能真正的传承下来。”
在金文看来,云锦当前发展缺乏的主要是打开市场的机制和平台。如何来弥补这块短板,金文认为需要在云锦设计上下功夫,在引进西方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法的同时,还可以吸收时尚元素。此外,在产品的种类上也需要不断更新,面向市场开发工艺礼品,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着重突出品牌的力量。
创新兼顾传统与时尚
泰丝以手工织制、品质出众、质地轻柔、色彩艳丽驰名世界,是泰国最著名且名贵的商品。交流论坛上,著名泰丝专家、诗丽吉皇后手工艺培训中心导师、泰丝设计师西提猜介绍了泰国丝绸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泰国皇室丝绸手工艺扶植与泰丝现代化发展。
“泰国多年来通过政府、王室与民间的共同努力,构建起非遗保护传承的立体格局。如设立了支持基金会和皇后手工艺培训中心,帮助贫苦农民通过学习制造传统手工艺品增加收入,同时复兴传统手工艺。如今许多泰国人都爱穿泰丝服饰,20余种传统手工艺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传承。”西提猜介绍,近年来,泰丝的颜色和图案设计有了一定创新,传统以红色为底色,现在有四五种配色方案,花纹图案也结合传统元素和城市流行元素,并通过“泰丝时尚秀”项目、泰丝设计大赛等,给传统手工艺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在品牌的运营上,吉姆·汤普森的做法值得学习——重视设计的内容内核,注重推陈出新,追随潮流,注重优雅精致,还在家居饰品、壁纸等领域使用丝绸。泰丝高端品牌吉姆·汤普森的运营总监楚媞玛介绍:“作为皇室奢侈品牌,吉姆·汤普森在泰国当地的市场较小,面向外销时,要根据欧美人的喜好去设计、研发新产品。为了技术和设计上的革新,我们还建立了自己的大学生设计中心,把大学生前卫的潮流设计,融入到传统的泰国丝绸文化中,碰撞出新的产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天然无公害的染色泰丝。把泰丝打造成为东南亚领先的奢侈品牌。”
加强合作互利双赢
“爱上了丝绸,便等于爱上了品质生活。”来自泰国的一位主讲嘉宾表示。他说,苏州丝绸种类花样繁多,非遗文化也博大精深,苏绣、宋锦、缂丝、吴罗、漳缎,都是苏州人乃至中国人引以为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帕拉南表示,通过丝绸苏州2016的展会,使她见识了中国丝绸工艺的先进。泰国已与中国开展了各项合作,希望双方能双赢互利,共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重视并致力于保护、复兴、传承中华遗产。
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徐艺乙等专家学者认为,手工艺品具有机器生产无法替代的优雅、质朴感,希望通过各界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手工艺品,促进新时期我国手工艺的大发展、大繁荣。苏州丝绸正在逐步走上一条国际化的道路,被重视、被传承,发现和弘扬苏州丝绸的手工精神,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让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
“学习技艺不仅需要把理论、艺术和技术结合为一体,还需要静下心来学习和积淀,才能出成果。但现在真正能沉下心来专攻技艺的人太少了。传承这项技艺又苦又累,且短期内很难见到经济效益,因此多数人都不愿意做这个,缺乏资金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宋锦织造技艺传承。”钱小萍表示。
据了解,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遗保护工作已有15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四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1042项省级非遗项目,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已经形成。与此对应,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2294名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我国共有38个项目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相关名录,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0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优秀实践名册”1项,是目前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介绍,根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6年~2020年,每年在全国范围选择并委托部分高校和企业及相关单位,组织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群参加研修、研习和培训,参与人数规模将达到10万人次,第一批已确定了57所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