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对于整个汉派服装行业来说,经历了一次里程碑式的变迁。
6月18日,也就是汉口北交通总站启用的当日,420家汉派服装商户正式从汉正街搬来,在汉口北品牌服装城内开业迎宾。据悉,这批北迁至汉口北的服装商户们,大多在汉正街经营超过20个年头,大部分都属于生产加工型服装企业,具有设计研发能力,是支撑汉派服装发展的中坚力量,年交易总额约200亿元。“盼了五六年,终于搬过来了。”坐在100多平方米的崭新店面里,奥欢服饰的老板何少兵喜笑颜开。这名两鬓已经斑白的老生意人乐滋滋地告诉记者,在汉口北的这间店面是他自己的,以后再也不用支付高额的房租了,话匣子就此打开。
不再忍受高额租金420家商户告别汉正街
“汉正街的店我已经关了,租房合同到期了就不签了。”何少兵告诉记者,近20年来,他虽然一直在汉正街做生意,但由于一直是租用门面,可谓“居无定所”。“门店换了七八次,最后在汉正街新街市场的二街区找了个小门面,一年的房租30多万。”何少兵说,新街市场是汉正街汉派服装产业的聚集地,根据地段的不同,房租也高低不一。他所租用的二街区位置较偏,租金算是相对低一些的,像六街区、七街区,不少门面的租金今年已将近百万。“近些年来,汉正街的门面一年一个价,越来越高。”何少兵坦言,2010年,武汉市提出汉正街外迁后,他就第一时间在汉口北市场买下了属于自己的门面。然而,当初,由于汉正街的生意人们习惯于抱团经营,汉口北市场的各项配套条件尚在逐步完善,因此这几年来,他仍在汉正街苦苦支撑。他的经历,其实也是大多数汉派服装商户的一个缩影。“很多在汉正街租门面做服装生意的,基本上都来汉口北买了门面,等待合适的时机搬过来。”
记者现场看到,与汉正街10多平方米的门面相比,汉口北上百平方米的门面不仅更加宽敞大气,在设施更加现代化的市场内,老板和店员们也享用上了中央空调。
客运枢纽同日启用交通物流环境极大改善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随着汉正街周边的交通条件日益窘迫,物流成本逐步攀升,商户们的经营压力也进一步加重。形势所迫,有搬迁意向的商户们自发成立了协会,正式将北迁之举列上了日程。恰逢此时,他们翘首以盼的汉口北交通总站,也传出了投入使用的消息。
记者了解到,刚刚启用的汉口北交通总站是武汉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运交通综合体,主要用于满足商贸业繁荣所需,长途客运班线按汉口北客流需要安排布局。其班线除了铺满省内各地市县外,还将重点覆盖温州、福建、河南、安徽、湖南等上下游市场的17个省和直辖市,为汉口北市场集群搭建通达全国的公路客运网络。此外,轻轨、长途汽车站、公交换乘站、社会车辆四位一体,在该站无缝换乘,也将为汉口北市场的交通条件带来质的飞跃。此外,记者还获悉,省客集团旗下专门服务于零担货物快运的“大地快运”也将前来,进一步提升汉口北市场的物流配套服务。“客户下车就是市场、回去就是车站,打货轻松高效,比以前方便多了。”商户们开心地对记者说,搬来汉口北后,交通和物流条件相比汉正街,都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回头客肯定会越来越多。”“这几年来,汉口北配套设施的日渐完善,也让我们对搬迁越来越有信心。”何少兵坦言,420家商户能走出这一步,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简单。
走上重振品牌之路汉派服装打通成本命门
是不是怕原来的客户流失,一直不敢离开汉正街?面对记者的质疑,何少兵摆了摆手表示,这根本不是问题。对于服装批发生意来说,客户绝大多数都是熟客,都是多年交往积累的老关系,客户会跟着他们走。此外,搬到汉口北后,经营成本降低,也能使他们有更大的空间降低产品价格,吸引新客户。
黎铭服饰的老板胡建章算了笔账,搬到汉口北以后,他的店里每件服装的批发价至少可以降低两元钱。“在批发行业,每家商户一年几十万件的销量,这两元钱的差价是可以决定生死的。”胡建章表示,下游的客户对于价格更为敏感,近年来汉派服装产业出现下滑,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成本降不下来,产品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所致。
商户们告诉记者,他们大多数都是生产加工型服装企业,不少加工厂都设在汉口北附近的佳海工业园。每家加工厂的企业员工均在150人以上,规模最大的可达1500人。这次搬过来后,便等于实现了“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物流成本及用工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因此,他们心里也都很清楚,对于整个汉派服装行业来说,此次北迁算是打通了成本这道命门,可以为下游市场注入充足的活力。
汉口北集团副总经理李斌表示,市场方将给予这些商户们全面的支持,陆续出台系列举措,推动汉派服装持续发展壮大。初步设想是,在下半年举办汉派服装大型设计时尚展、专家高峰论坛、电商对接会、上线仪式等活动,同时利用全国最大的互联网线上批发平台“卓尔购”,为汉派服饰打通和建立线上渠道,重振汉派服装,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