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贴牌加工,低价竞争,劳动力密集……在新消费时代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国内传统的纺织服装业弊端逐渐凸显。正处于大步追赶阶段的青岛时装产业同样遭遇了这一瓶颈。为了超越瓶颈,青岛的时装产业谋划“华丽转身”。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下,青岛时装企业着力品牌化、互联网化,实现转型升级、逆势发展。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549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86.6亿元。
路径一:品牌化
品牌服装市场需求增多
“居家过日子无非就是衣、食、住、行,穿衣服怎么也不能亏待自己呀!”聊起服装,“时尚达人”李英表示,自己现在购买衣服,款式如何已经不再是首选,服装品牌成为重要衡量因素。她告诉记者,与过去不同,如今她买衣服通常都会优先选择专卖店,虽然价格要高一些,但胜在品质好,穿起来也更加放心。
在中国(即墨)服装品牌孵化中心,“设计”“品牌”“渠道”六个大字异常醒目,相关负责人卢先生告诉记者,服装行业向来以“设计”打头,其次就是“品牌”。“过去青岛的服装产业多以来料加工为主,在新形势下,品牌化经营已经成为必由之路。”卢先生说,该孵化中心目前共有两种品牌化渠道,一种是企业自创品牌,另一种则是与国际名牌合作,拿到生产、销售代理权。
“来料加工不必承担时装行业最大的库存压力,稳赚不赔的经营模式消磨了不少企业的斗志,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中一集团常务副总裁庞骏分析了当下市场情况,他表示,受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是服装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服装企业想留下自己的客户群,就必须打造品牌,强化其固有优势。此外,庞骏还为记者解析了品牌与名牌的关系,他认为,由一个普通的品牌发展成名牌,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品牌对企业来说是一个符号,当这个符号逐渐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形成消费惯性,吸引消费者进行二次消费、多次消费,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品牌就将成为名牌。
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陈秀才,在服装行业已经打拼了三个年头,如今的他已不再单单做服装批发零售生意,走在行业转型前沿的他切实尝到了品牌化运营的甜头,他打造的WOWPINK品牌,如今不仅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而且已经开始进驻日韩、欧美市场。“在这个行当没有自己的品牌,若干年后除了赚到的那点钱外,我将一无所有。”陈秀才说,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无论是从长远发展还是产品附加值来看,均是明智选择。根据陈秀才统计,3年时间里,他的团队已经由刚创业时的3人增加到了30多人,3万元的创业金也增了500多倍。据悉,目前岛城80%以上的服装企业均开始着手发展自己的品牌。
童装品牌抱团打“江山”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一个情况:童装品牌抱团打“江山”在岛城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青岛的内衣行业过去在全国都小有名气,现在虽然不比往昔,但基础尚存。在产业调整中我们发现,童装对舒适度要求与内衣相仿,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童装列为发展重点。”庞骏说,目前在中一·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已有爱贝翔、左左牛、贝贝宠、鲁鲁帝等数十家青岛实力童装品牌签约入驻,童装企业品牌初具规模优势。其中,爱贝翔等3个童装品牌更是刚刚参加了第十六届时装周,可谓风头正盛。
这么多童装品牌聚集在一起,如何保证其健康发展呢?对于记者的疑问,庞骏表示,童装品牌的抱团发展属于一个良性循环。“竞争是相对的,如果产业城仅有几家童装品牌,整体市场份额小,企业之间还会互相提防。但几十家、上百家企业聚集在一起,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庞骏说,全国各地的采购商在进行采购时,必然先寻找童装企业集中地,青岛童装品牌多,来青岛的采购商就多,蛋糕越做越大,各企业的市场也就越大。
服装产业产值实现增长8.3%
“纺织服装产业是青岛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工业。”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表示,2015年,围绕消费升级需求,实施品牌带动、创新驱动和内需拉动,加快实施“互联网+”新常态下智能化改造,全市服装企业克服成本上涨、外需低迷等不利因素,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549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86.6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出口交货值265.7亿元,同比增长2.5%。
除红领集团借助互联网工业在2015年实现逆势增长外,即发集团把加快发展全自动信息化生产线和车间、推进智能化生产列入集团“十三五”规划,推广应用基于ERP管理的新一代信息化数字化自动控制技术设备和个性化定制系统,全面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青纺联依托国家多组份、差别化纱线坯布开发基地,开发的多组份、差别化、功能性纺织品在业内享有盛誉;凤凰印染的蜡染布系列产品产量,位居国内行业首位。红妮、鑫天、海丽等一批骨干企业积极适应新常态,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水平不断增强。目前,我市即发、红领等6家企业入选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最具竞争力500强。
路径二:互联网化
时装企业瞄准互联网工业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机器取代人工,柔性化定制取代大规模生产均已成为趋势,服装产业也不例外。“互联网时代,服装产业的发展一定是以定制化,满足消费者的碎片化需求为转型方向。“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这样说。
在刚刚过去的时装周上,一辆青岛红领集团魔幻色彩的大巴车吸引了众多时装设计师和时尚爱好者的关注。据青岛红领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这辆大巴车上装载了该集团用十年时间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3D量体仪,顾客站上去,只需要前后各一秒钟的扫描,就可以获取顾客身体19个部位的22个数据,数据通过车载电脑发送到制衣车间终端,为消费者量身定制专属服装。市民只要在手机上下载魔幻工厂APP,点击预约量体,就能呼叫大巴上门服务,7天后市民就可以足不出户收到个性化定制的服装。
众所周知,红领是青岛一家老牌服装企业,21年前刚刚创立时,主要依靠批量生产和贴牌代工等传统模式经营。然而,随着用工、原材料成本越来越高,传统的营销模式难以为继,这也引领红领走上了一条“互联网+私人定制”的全新模式。消费者只需通过手机下单,在软件上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款式,红领就会根据顾客的需要设计服装,然后寄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它去除了商场等中间环节,从产品定制、设计生产到物流售后,全过程依托数据驱动和网络运作的C2M。客户直接对工厂而不是对渠道,从而实现了零库存,达到了投资低、回报率高的效果,形成了很高的客户黏性。
“我们专注于个性化服装定制,客户遍及世界各地,海外尤以美国为主。2014年整体定制业务比2013年增长150%,2015年比2014年增长100%。”谈及公司的海外业绩,董事长张代理眉宇间充满着自豪感。
借助电商平台实现弯道超车
当然,在销售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时装企业进军电商渠道。经信委冯伟处长说,进百货店门槛高,开专卖店房租贵,服装批发市场分销体系还不够多,因此,近年来开淘宝店成为很多起步女装品牌的选择。
天猫店“一华正红”来自于青岛设计师张一华的一华正红公司,从2010年开设,至今已经是6年老店了。记者登录网店看到,网店首页上做了醒目的提示,告诉消费者这是中国十佳设计师品牌。点击店内服装,包括短裙、连衣裙到大衣,最贵的599元,最便宜的近百元,总体价格高于一般淘宝品牌女装。其中销售最好的一件短裙,累计销量已经到了556件,价格是168元。记者了解到,2009年,张一华在市经信委支持下创立品牌,开始是做定制,随后在天猫商城开店,网店产品价格低,逐渐实现量产。“虽然在网上销售的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但是以量取胜,而且起到了不错的口碑宣传。”张一华这样评价自己品牌电商化的效应。
另外,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高企,纯加工的企业已经基本无利可图,尽管品牌化是条出路,但通过开门店创品牌的方式风险比较大,资金压力不是一般企业能够承担的。相比之下,无须太大资金压力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弯道超车变成可能。例如即墨纺织服装企业就集体走上了电商化的路子。目前,即墨共有针织服装企业2800余家,其中涉足电商的已逾70%。仅在去年“双十一”期间,即墨电商企业销售额就突破5700万,18家本地快递公司当日发单量达到47万余单,服装类快件占到发件总量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