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我要创业了,到时候来捧场啊!”不久前,一位在圈内小有名气的设计师朋友兴奋地告诉笔者,他即将和某荷兰华裔艺术家合作创立一个针对年轻女性消费者的服装品牌,并当即打开手机,分享其目前已经做出来的几款设计。
几款裙装巧妙地融合了荷兰艺术家的作品,看起来简练又颇为讨巧,笔者刚要一拍胸脯“预定”几款,却被他给出的价位着实一惊——一件无袖的及膝连衣裙竟要2500元。
“定价这么高是否考虑了市场接受度?不是针对年轻女性的吗?是用了特殊材质,还是手工定制……”
“材质就是普通的亲肤面料,但我们的定位是轻奢品牌。”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便堵住了所有的提问,就这样,一个出身“平民”、并不显赫的设计品牌与“平民”又一次擦肩而过——如此打出原创设计名号的品牌总能在给你小小惊喜之后,以高出同类产品一大截的价格抑或高端、商务的定位,让如笔者一般的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失望之余,不禁让人怀疑:难道原创设计便意味着高价?还是只有“轻奢”“高端”这样的字眼方能彰显设计的价值?不然为何放眼望去,即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除了零星隐匿于城市中、并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的小设计作坊外,我们几乎看不到针对平民、针对大众的设计品牌?
回望过去一年,出现最多的、最接近大众消费能力的设计品牌恐怕来自于那些生产了很多看上去充满科技感、用起来却颇为鸡肋的智能硬件设备公司。不久前,在国内某知名设计公司子公司的开业典礼上,一位创业代表慷慨激昂地直言,现在已经到了设计营销的时代。他以该设计公司去年大卖的一件智能硬件产品为例,“难道大家真的需要用到这样一款产品吗?并不是。那么,这款产品为何销售火爆?是因为它背后的故事感染了人们。所以,现在,设计师不仅要会设计,还要会讲故事,有情怀。”
当然,笔者并不否定智能硬件设计产品,只是,如果设计师们能把一件普通消费者原本并不需要的产品成功地营销出去,为何不能多多关照现实需求——哪怕是小小的家居物件也能兼具美观、实惠,让设计真正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这样的要求并非难以实现,最好的例证就是在中国急速扩张门店的日本设计品牌无印良品和瑞典设计品牌宜家。
1980年创立于日本的无印良品从服装、生活杂货、食品、化妆品到家具全都囊括在内,每一件产品都采用极简包装,其定位则是日本中低端杂货店,而这并没有降低产品的设计感,相反,和大多数大规模零售品牌相比,它的产品中被注入了更多的设计智慧。尽管进入中国后,无印良品的价格比日本国内贵了几近一倍,但比起我们的原创设计师品牌,仍在大众消费得起的合理范围内。
再来看宜家,在过去的2015财年里,中国消费者在宜家消费了105亿元,增长超过18%。尽管不少人质疑宜家的产品设计雷同、品质不佳,但毫无疑问的是,在将现代设计高性价比地融入家居空间方面,宜家做得一直不错,其产品在提供必要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亦保证了设计审美。而在中国,宜家卖得最好的大多是低价经典款,近5年,其价格又下调了15%。这样的平价设计品牌带来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比如很多年轻人,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正是在经过了较长时间宜家风格的家具启蒙后培养起的家具设计消费。
而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案例是名创优品,这家打着“日本快时尚设计师品牌”旗号的店实际上是由中国湖北商人叶国富和日本青年设计师三宅顺也联手创办的,从2013年底至今已经在全球陆续开了1100多家门店。3年多前,叶富国去日本旅行,发现百货精品店遍地开花,有很多200日元店且绝大部分商品是由中国生产。“2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多少钱?12块。12块钱买这么好的东西,别说放在日本,就是放在中国也会被人抢购一空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可以做一件这样的事情了。”于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叶富国和三宅顺也联手创业,三宅顺也负责设计和日本公司运营,叶国富负责供应链整合和中国公司运营。
财经作家吴晓波评论认为,名创优品撕掉了最后的一层纸,即零售终端价格的虚高,一是渠道的陈旧与沉重,二是品牌商对价格的贪婪控制,把这两个打掉,价格的空间就突然出现了。而笔者更好奇的是,为什么这样的合作没有出现在中国设计师品牌之中?是中国设计师的水平不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我们从已有的很多中国设计品牌中看到的产品并不差。
既然工业化批量生产后,设计的成本可以压缩,那么我们的原创设计品牌为什么不能放下身段更亲民、更务实一些,而不是一味地讲求“轻奢”“高端”“情怀”?
事实上,笔者偶尔也曾遇见希望自己的设计产品价格更亲民的设计者。在不久前北京一场青年设计师路演上,一位尚未毕业的大学生带着“萌哒哒”的智能花草养护产品做推介,吸引了不少投资人的目光,然而当这位设计者提出“希望生产后售卖价格不高于25元”的要求后,在场的投资人明显面露迟疑和不解。
“因为现在做出的成品成本价不到30元,我们希望批量生产后降低成本,让更多人愿意买。”这位年轻设计师的想法最终能否实现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显然,做高性价比的中国设计品牌需要设计师和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探索。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我们一直在渴望、呼吁中国设计走出去,形成国际影响力,但并不是只有高端设计品牌才走得出去,此时此刻,我们更需要的恐怕正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高性价比设计。 谁来做高性价比的中国服装设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