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探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纺织服装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而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理念。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我们要持之以恒,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而对于纺织行业而言,“天蓝、地绿,水清”,无疑就是要在今后的产业发展和产业链的优化、改造、转型、完善上要围绕“绿色环保”开展工作,让行业发展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稳步推进,不再让污染成为制约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的短板。
环境与发展必须双赢
在《政府工作报告》的“2016年重点工作”部分,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反观当前一些纺织企业,尤其是以印染企业为代表的污染大户,其实并没有在“双赢”上做到位。
废水排放是纺织行业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同时纺织企业也是用水量和排水量较大的工业部门之一。据了解,纺织废水主要包括印染废水、化纤生产废水、洗毛废水、麻脱胶废水和化纤浆粕废水五种,而印染废水则是纺织工业的主要污染源。
当下,姑且不说国际市场的林林总总的各种以“绿色”、“环保”为核心内容的贸易规则已经对我国的纺织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单就国内市场而言,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也正在逐步被消费者摒弃,而生产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更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牺牲环境换取的经济增长、生产成本的下降以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显然不是一种双赢的发展模式。而如何更有效地减少污水排放,做到环境与发展的双赢,早已经成为困扰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难题。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谈道,以企业效益下滑和财政增速放缓为借口,减缓治污和环境保护或者淡化环境保护的决心,这说明在认识和观念上有一定偏差,把经济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立开来是不妥贴的,也是不正确的。“我个人认为,越是经济下滑越要保持绿色发展的定力,越是经济下滑越要增强绿色转型的决心和勇气。”吴晓青说。
如何才能实现双赢?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中予以了明确阐释:“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扩大绿色环保标准覆盖面。支持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广泛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
补环保短板力度加大
虽然“绿色环保”已经在行业里呼吁了很长时间,而且相关的政策法规也不断推出,但是一段时间以来,还是有一些纺织行业企业治污的步子一直“迈不开”、“走不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保经济与保环境两个问题上患得患失。
对于如何平衡经济与环保,吴晓青认为,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的GDP增长,这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可取的。
“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里增加了环境质量的考核指标。增加的指标有几个特点:一是更加全面,新老指标共同组成了考核指标体系,对环境质量的指标考核更加全面、更加完善;二是更加科学,新老指标和老百姓息息相关,切身利益更加贴近、更加结合;三是更加严格,增加的指标全部是约束性的指标。如果要完成指标考核要付出辛勤劳动和辛勤努力。”吴晓青说。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对排污企业全面实行在线监测,强化环境保护督察。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必须严格执行,对超排偷排者必须严厉打击,对姑息纵容者必须严肃追究。
此外,《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减排,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
由此可见,对待环保这一关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相关部门是绝不会姑息迁就,而企业自身更不能心存侥幸,必须提高自身认识,看清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寻找突围途径。
不难看出,在国家层面已经不可能继续迁就忍让“污染”这个短板,虽然这直接造成了一些落后产能的关停,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也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新的机遇在哪儿?《纲要(草案)》提出,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培育服务主体,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支持技术装备和服务模式创新,完善政策机制,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扩大环保产品和服务供给,发展环保技术装备。
环保产业,以及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这就是行业乃至企业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把握的新机遇。 纺织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是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