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2011年,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落户阿拉尔市,作为浙江洁丽雅集团在新疆的品牌产业生产研发基地。几年来,该公司在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政策和浙江省产业援疆力量的支持下,围绕“以产业促进就业,以就业改善民生,推动民族融合”的整体工作思路,悉心探索企业发展的“新疆方法”,致力于打造民族团结示范企业,营造了各民族职工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为各民族相互融合和共同进步发挥应有作用。10月底,记者走进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实地探访新疆洁丽雅的“发展密码”。
2015年9月,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越丝路)一期工程全线建成投产,2000多名各族职工进入生产车间,支撑起一条从棉花、纺纱,到毛巾成品的完整产业链。这些职工无疑是新越丝路最宝贵的财富。
如何用好当地不同民族的劳动力,是新越丝路成立之初面临的首个课题。
把60%以上的岗位留给少数民族员工
10月27日,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1号工业园区。
这是新越丝路的厂区所在地,已是深秋时节,天气明显转凉,但整洁明亮的生产车间里却是一派火热忙碌景象。在棉花、纱线、毛巾坯布的交织中,身穿统一工作服的纺织工人正专注于各个工序。每天,近25万条五颜六色的毛巾产品从这里流出。
“公司有少数民族员工近1500人,包含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用工比例超过60%。”在眼花缭乱的毛巾成品车间,新越丝路总经理夏敬永介绍。
“打造产业援疆示范项目、争创民族团结示范企业。”
夏敬永说,新越丝路是带着这两个目标落户新疆的,项目建设伊始,用产业带动当地发展,让企业成为各民族员工共同家园的期望,就随同项目一起,牢牢扎根在了南疆的这片土地上。
直到现在,新越丝路的管理人员仍对其总部公司——浙江洁丽雅集团董事局主席石昌佳那次掷地有声的表态记忆犹新。2011年,企业建设之初,石昌佳就明确表态:“决定新疆基地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大量招收并使用好少数民族员工,这是企业真正融入当地、实现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
随后,新越丝路决定把60%的岗位提供给当地少数民族员工。招工期间,阿拉尔市委统战部等部门、开发区管委会给予了大力协调和帮助,除了招收阿拉尔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员工外,新越丝路还与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克州阿合奇县以及图木舒克市等地建立了长期的劳务合作关系。新越丝路的用工范围由此覆盖南疆,各民族职工共同工作、生活的大家园轮廓初显。
到“洁丽雅”上班去!
如今,新越丝路的一期工程已顺利运行一年多,各民族员工各司其职,生动的“生产进行曲”每天都在上演。对于当时招录员工的一幕幕,新越丝路人力资源部部长刘长伟记忆深刻。“2015年3月,公司到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招人,原计划只招录50人,谁想到了当地,竟有上千人来报名,当时设备正在安装,最终招了100人。”刘长伟说,“8月,库车县乌尊镇的女工招录现场,50个维吾尔族姑娘身穿艾德莱斯绸裙、头戴花帽,打扮得漂漂亮亮来到招录现场。”原来,听说要招女工,姑娘们十分重视这次机会,纷纷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这给刘长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地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希望走出家门,“洁丽雅”让她们心向往之。记者听说了一个故事。2015年春节后,新越丝路与兵团第一师合作招录的100名纺织工人佩戴红花去厂区上班。不在名单之列的雪合热提·赛麦提乘坐运送米面油的随行车辆,一同来到了公司。10月27日下午,记者在后纺车间见到雪合热提·赛麦提时,他神情专注,正在倍捻机上熟练地挡车,提起那次“搭车”,这个身材高大的男人还有点不好意思。原本,雪合热提·赛麦提一家7口人除了靠家里的12亩土地,几乎没有其他的收入,加之母亲身体不好,他特别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多挣点钱。2014年底,雪合热提·赛麦提不顾家人反对,参加了新越丝路的岗前培训。没几天,因为妈妈住院,他不得不去乌鲁木齐陪护,等回来培训已经结束了,这才有了“搭车”那一幕。雪合热提·赛麦提顺利进入厂里后不久,把自己的妻子也接了过来,两人成了厂里的夫妻工。
后整理车间的茹克亚木·艾则孜自己报班学习汉语后主动前来应聘,最终成了新越丝路的职工,喷气织造车间的阿瓦古丽·赛米提跳槽后又二次返回来……类似的故事真不少,“到‘洁丽雅’上班去!”成了很多人的默契表达。
“我们准备买车了”
同新越丝路的管理人员交流时,不时能听到兄弟工、父子工、夫妻工、甚至全家都在公司上班的故事,更有甚者,连亲戚带朋友几十个人都在新越丝路工作。记者采访时,听到员工表达最多的,是在这里的种种获得。工资待遇、人际关系、工作环境,每一项都吸引着他们。最终,他们选择留在这里。在筒染车间工作的居马洪·吾米尔来到新越丝路后,每月收入至少在3500元以上,这与自己在农村务农的收入相比,高出一大截。经过一番思考,居马洪·吾米尔动员堂哥、侄子、外甥等亲戚,还有自己的朋友在内的21人先后来到新越丝路工作。
居马洪·吾米尔的堂哥,今年38岁的依斯拉木·艾麦尔如今和妻子、一个儿子都在新越丝路工作,今年5月,儿子麻木提江·依斯拉木结婚后,随即将自己的妻子接了过来。现在,依斯拉木·艾麦尔一家四口每个月的收入达12000元,抵得上过去全家一年的收入。
10月28日,记者走进新越丝路的夫妻房宿舍楼,正好碰上穿戴一新准备出门的吐尔松·沙依木两口子,两人难得同时放假休息,一大早,先是把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吐尔松·沙依木打算继续去驾校学开车,妻子古哈尔古力·肉斯坦木则准备到市里面逛一逛,顺便买点生活用品。他们的房间收拾得温馨又整洁,厨房、卫生间里的设备都很齐全。去年8月,夫妻俩从库车县来到新越丝路,一个在筒染车间,一个在整理车间,安顿下来后,索性把家里的冰箱和电视机也搬到了宿舍。“我们俩每个月能赚五六千元,一年下来能存4万元。”说着话,吐尔松·沙依木与妻子相视一笑,“我们准备买车了。”古哈尔古力·肉斯坦木在一旁轻轻地说。新越丝路“密码”之一:到洁丽雅上班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