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上个月,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全球顶尖的荷兰帝斯曼公司签署己内酰胺二期项目技术许可协议,加速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建设;
下个月,国内锦纶行业最先进的全自动化高速生产线将在福建景丰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用,吹响“机器换工”的新号角……
在迈过千亿产值大关后,与其他传统产业一样,福州纺织业也遭遇发展瓶颈。福州主动跟进“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积极实施“机器换工”,大力推动产品、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延伸产业链,千亿纺织产业集群效应日渐凸显。
机器换工:企业用工下降近40%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招工难、用工贵日益成为困扰纺织企业的难题。在此背景下,“机器换工”被一些纺织企业视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推进器。
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正全力打造全球最大的锦纶聚合及纺丝生产企业。公司副总经理陈立军介绍,因为应用了半自动的新设备,车间用工数量比以前减少50%以上。
“机器换工”成为新常态下纺织企业的共识。在福建景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丝饼从卷绕机里出来后,需要工人手工取出,一件件放在丝饼手推车上,再推到物检室进行检测。公司生产部经理李勇君告诉记者,公司也在实施“机器换工”计划,斥巨资从国外引进的全自动化高速生产线,下月就可投入使用。“届时这些繁杂工序都将被机器取代,丝饼手推车也将‘下岗’”。
“机器换工”换出新动能。李勇君告诉记者,同母公司福建锦江科技公司相比,在同等条件下,新的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将减少用工约50%,降低能耗约30%,每吨锦纶长丝可节约800元成本,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数据显示,在福州纺织产业的“主阵地”长乐,当地85%以上棉纺企业设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机器换工”使企业用工水平从技改前的58人/万锭下降到目前的36人/万锭,下降近40%。
产品创新:为客户“私人定制”
面对全球纺织产能过剩、国内外市场需求减少的不利环境,福州纺织业还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
“单是今年初以来,就已推出新产品30多个。其中,尼龙凉爽纱、扁平纱、分纤母丝等特色产品受到市场欢迎,产品附加值比常规产品提高10%以上。”陈立军介绍,公司正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速度,推出更多“接地气”的高附加值产品,减少常规品种,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企业效益。
产品创新正成为纺织企业突围的市场利器。“恒申锦纶长丝、聚合切片产品生产线产能全国第一。”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恒申氨纶二期的建成投产,恒申氨纶产品进一步丰富,将广泛应用于尿不湿、毛绒玩具、箱包、运动鞋等产品,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选择体验,真正做到产品的“私人定制”。
延伸链条:让企业逆势突围
眼下,纺织业正加紧升级换代,逐步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打造“千亿纺织产业集群”。
福建恒申集团是目前全球最大、产业链配置最先进的锦纶聚合、纺丝以及氨纶生产企业。作为转型升级的先行者,恒申集团深刻认识到,己内酰胺短缺的问题不解决,中国锦纶业发展的喉咙就被卡死了。为此,恒申集团主动出击,采用自有技术打造全球最大的CPL化工生产企业,建设年产百万吨的己内酰胺项目——申远新材料。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6.8亿元,正在进行土建施工核设备采购,预计2016年底投产,达产后年产值300多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聚酰胺和己内酰胺生产基地。
向上下游进军,已让一些纺织企业尝到甜头。今年前两季度,福建鑫港纺织机械有限公司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实现逆势增长。在公司总经理郑春华看来,这得益于延伸产业链。
鑫港纺机公司的“前身”是长乐航港针织品有限公司,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企业将产业链向上游的设备制造延伸,创建了鑫港纺机公司,并自主成功研制国产经编机,打破了经编机依赖进口的局面。目前,鑫港生产的经编机占据全国市场60%的份额。
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快转型升级,福州纺织产业力争今年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谱写升级新篇章。
记者手记
创新驱动促转型
“中国制造2025”提出,用3个10年实现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具体到纺织行业,同样也面临着由“大”向“大而强”的转型,这是机遇同样也是挑战。福州纺织产业只有坚持创新驱动战略,走智能制造的路线,才能在夹缝中求生。
可喜的是,以力恒锦纶、景丰科技、鑫港纺机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先行先试,积极找准转型升级的切入点,成功实现由“制造”转向“智造”,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
龙头带,链条舞,产业兴。相信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助推下,福州纺织产业一定会在危急中蜕变前行,走出一条富有福州特色的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