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经编:“一号产业”升级进行时
每年5月,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经编企业、设计师都会齐聚浙江海宁,赴一场属于他们的盛会,展示和交流在经编行业的科研成果。不知不觉间,已有10年。10年来,企业发展脚步越发稳健,经编产业也渐入佳境。而在当前经济发展脚步逐渐放缓的今天,“经编新常态,孕育中的新一轮创新与变革”成为2015经编行业年度专业盛会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也在逐步渗透到园区发展的思路中。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的管理者也在思考着,如何能让作为“一号主导产业”的经编产业发展更进一步。 传统赛事也有新亮点 “4月启动招展工作以来,不到1周,标准展位就预订一空。”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范浩毅介绍说,交易会共有69家常驻企业和71家场外企业参展,设置了中国经编总部商城的3000余平方米常驻型展示区和经编总部广场新搭建的3250平方米展示馆,规模超过历年,今年活动则更突出了接地、融合、延伸、环保的新亮点。 经编园区华丽转身 传承之外是突破,要让产业发展到新的高度,就要谋求新的思路。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找到了两个突破口。一个突破口是从工业一枝独秀突破到产城全面融合。5年前,经编总部大厦投入使用,“服务业生产性集聚区”的核心区启动;一年前,海宁智慧城正式挂牌,经编产业园区进入经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新里程,“两园三中心”格局初步形成。另一个突破口是从单打独斗突破到抱团合力发展,园区组建了中纺经编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筹建产业公共平台和基地,推动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和强强联合,持续增强品牌合力、科技合力和产业链配套合力,“马桥经编”区域名牌的“无形集体资产”效应不断扩大,集群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也在提升。 正是依托这种传承和创新的精神,与5年前相比,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开发面积从5平方公里增加到5.7平方公里,企业数量从367家增加到597家,技工贸产值从200亿元增加到300亿元,年利税从12亿元增加到18亿元,单位面积产出和效益连年提升。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集聚了全球2500多台高档经编设备,每年的省级新产品超过50个、各类专利超过200个,每天有2.1万名职工在这里工作、创业,1300多吨经编产品在这里诞生,并远销132个国家和地区。 源自小镇志在世界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的负责人也在思考着未来的发展之路。“园区要以经编新材料产业基地和海宁智慧城融合发展为契机,二产提升、三产创新,在改革中破除发展的瓶颈制约,打造产业集群发展升级版,推动‘马桥经编’从头越。”魏国锋谈及规划时信心十足。 “我们要始终把经编产业作为园区‘一号主导产业’,不断完善横向发展,拓宽产品链,确保海宁经编产业在全国行业中的占比。”魏国锋介绍,他们要努力推动园区与“世界500强”、央企等知名企业合作,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力争通过3年努力,培育5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5家。” 在新常态的竞争中,价值链更加重要。海宁经编产业园区还将推进品牌建设,通过争创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重点培育20家左右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企业,着力培育1-3个国际知名品牌作为园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驱动力,增强品牌化经营能力。 “我们还要建设美丽园区,继续深化‘清气’、‘治水’、‘植绿’等生态行动,全面推广节能减排技术装备。同时围绕劳动关系和谐、绿色发展、‘两富’同行等,推行‘美丽纺织·责任发展’的理念,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魏国锋表示,在推进经编产业高度集聚发展的同时,海宁经编产业园区还将盯紧“现代服务产业”,全面推进“三产创新”战略,打造转型升级新经济园。 据悉,海宁经编还将以经编总部大厦为依托,打造创新型金融集聚区,发展创新型金融服务业。在目前已成功引进1家融资租赁公司、2家担保公司、1家小额贷款公司和51家基金公司的基础上,继续重点引进担保、小额贷款、融资租赁、创业投资、基金、保险、审计等创新型金融服务业,打造海宁唯一的创新型金融集聚区,成为未来海宁最闪耀的金融圈和海宁的“华尔街”。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