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先从美国运到越南做成棉纱,再来到中国或者孟加拉做成成衣,然后这些成品又被运到世界各地销售,经历了漫长的工序。”北江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顾翔说。这样漫长的产业链,让企业成本除了材料等绝对成本之外,中间环节还有大量不确定因素和损耗影响效率。
而若将信息化与工业发展相融合,不仅在具体生产环节中,可以通过智能机器用几十秒做完人工数天的工作;还能大幅节省企业管理中垂直上下游、平行各部门的沟通时间,提高效率。
因而,广东乃至全国均高度重视工业化与信息化(下称“两化”)融合工作。日前,工信部公布全国首批200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名单,其中广东企业达25家,占总数八分之一,北江纺织名列其中。在今年1月,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家第一家申请评定的贯标试点企业。
“两化”融合好在哪里
大幅提高效率定制服务成为可能
顾翔说,在全球生产、仓储和调货中,每个地方的信息都是分散的,沟通很费力。“有的企业规模做大后管理跟不上,货物放在仓库什么位置只有几个仓管知道,不利于企业由大做强”。
他表示,只有“两化”深度融合,实现信息集中和详细跟踪,才能对企业内部高效管控。“通过信息化系统,每个产品原料来自哪里、在何处生产、货品在不同仓库的数量、交货期以及询价次数、流程去向等信息都能详细记录。这样企业的反应速度才会更快,更有竞争力”。
不仅如此,“两化”融合对企业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还体现在缩短工时上。如牛仔衣的水洗效果以前要靠手工一点点擦出来,现在通过引进镭射设备,拿着图稿用激光一扫就能做出水洗效果,每一件仅用时20秒左右,成本大幅降低。
“两化”无疑解决了眼下大部分企业面临的矛盾:工厂大批量生产的愿望和客户小批量定制的诉求。“在订单趋于小而散的当下,“两化”融合能够帮助企业提前反应。”他解释,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清晰获取哪个品牌哪个产品调货最多卖得最好等数据,通过对它们的分析能够使企业掌握客户喜好进而预判趋势,改变了传统的订单生产模式,提前做好准备,快速反应。
“两化”融合为何推进难
客观资金限制主观认识不足
“当前,信息技术在整个工业中的充分应用,直接推动国家工业的转型升级。而高质量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必须靠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支撑。”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工信部电子五所所长谢少锋说。
谢少锋表示,“不同于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先现代化后信息化的渐进式发展历程,我国跳跃式发展具有历程短、速度快的特点,导致不少企业消化不良,缺乏认知”。
首批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广州环亚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吴知情说,西方发达国家自18世纪末引入机械制造设备进入工业1.0“蒸汽时代”,纵观到目前4.0时代的历程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中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进程,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引入自动化设备,借助IT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提升效率,并逐步精密化、智能化。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化发展周期短、基础相对薄弱。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工业信息化智能化飞跃式发展,行业技术快速换代,管理模式迅速更新,没有按部就班的链条式路径,而是一次性到位,导致很多企业对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理解不透,主观上尚未意识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益处。”她说。
另外,客观上发展阶段和资本实力的限制,也会影响企业的积极性。
对此顾翔坦言,“两化”融合的近期成本较大,是很多企业不愿意投入的原因。“软件上投入相对还小,一旦涉及硬件系统就很昂贵。比如针对水洗的整套镭射设备要三四百万;红外线验货系统要100多万;自动分颜色的系统只投了一条生产线就花了几百万元”。
但他补充,“红外线验货一台机器能取代30名工人;镭射设备更是用20秒完成了以前工人几天才能做完的事情,长远来看性价比很高”。
对此,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波表示认同。“在贯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中,短期内信息系统、设备增添及人力等相关投入会增加成本,但长远来看,将带给企业巨大的效益”。
他举例,“通过从原材料到产品销售全过程数字化溯源追踪,可以对质量实时监控,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后面的工序直接叫停,不仅对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对外还改善了服务质量”。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推进“两化”融合还面临更深层的改变。企业坦言,当软硬件配备之后,要让整个企业去使用和执行标准并不容易。
“要改变以前的习惯推行新的东西,比建设一个新工厂难得多。”顾翔说。
工业4.0需要什么样的标准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适应新的趋势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中指出,“两化”融合不仅是技术的融合,更是管理优化的过程。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但管理仍是一个薄弱环节。
吴知情表示,过去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代表的国际化管理体系,分别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引领企业规范管理过程,推动着企业从小做大,从大做强。但她强调,“现有的管理体系因侧重点不同,不能充分应对当前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趋势,也无法体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系统性和引领性。”
而在谢少锋看来,有别于ISO9001等其他管理体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战略层面的管理体系,能帮助企业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更有效务实创新。
眼下,工业4.0时代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云计算、大数据、众包服务、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工业信息化注入了新的技术内涵,加速推动着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高端制造转型升级。“这要求我们必须有相对应的管理体系和标准。”吴知情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不断优化原有的管理体系,促进不同体系深层次的融合,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现代化水平。”
专家表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国际上没有先例,是我国创新性提出的规范企业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一种通用方法,包括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个要素,旨在帮助企业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谢少锋透露,预计今年贯标试点企业数量会更大,之后逐渐成为一种“企业信用证明”,如果企业按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标准进行管理和经营,证明产品质量、供货能力和服务质量是可靠的,将来消费者、合作方就会选择它,作为一种证明和保障。
贯标是推广先进做法的有效方式?
广东“两化”融合贯标试点规模全国领先
今年1月,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工作现场交流会在广州召开,会上,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第一家申请评定的贯标试点企业。
“如何大面积推广‘两化’融合先进做法和经验,贯标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式。”谢少锋指出,即关于什么是真正的“两化”融合制定出一个标准,按照这个去执行,逐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周剑强调,“中国的制造业很复杂,早年我们可以模仿美国、日本等国际先进经验,但一旦要并驾齐驱甚至超越的时候,我们必须摸索出自己的管理模式。”他指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指导中国企业利用好数据和信息这些区别于过去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制度的新要素,打破对旧有资源的依赖,实现创新和提升的特色模式。
关于评定现场交流会率先在广东开展,周剑表示,广东在我国改革中一直作为排头兵先行先试,一方面政府大力重视,“两化”融合推进工作全国领先;另一方面,广东的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拥有较好基础,也具有创新氛围,在广东率先推进希望能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据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积极响应工信部要求,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与规模,除32家企业和4家服务机构被列入国家级试点外,还选出68家企业和8家服务机构作为省级试点,推动我省成为率先同步开展国家与省级贯标试点的省份,总共遴选100家试点企业、12家服务机构参加贯标试点,试点规模全国领先。
同时,资金补助方面,广东参照国家贯标试点资金补助标准,安排补助资金783.2万元保障试点实施,试点企业每家补助10万、服务机构每家补助3万。在宣传和培训上,在全国率先编制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教材,组织服务机构为试点企业量身定做贯标方案和开展服务指导,并在全省举办12场贯标培训,培训1500余人次,推动100家试点企业与1000家IT企业牵手合作,贯标理念不断深入企业,贯标氛围日趋浓厚。
另外,省经信委依托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搭建我省贯标服务子平台,在家电、家具、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材、金属制品、造纸轻工、中医药等优势传统产业,分别选择2—3家龙头企业开展贯标示范,率先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成果,带动全行业“两化”融合能力提升。推荐30多家试点企业参加国家评定考核。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