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深挖产业发展潜能的先行者
继3月9日“2015年中纺联春季大调研——区域结构调整”组走访江西九江之后,3月13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副秘书长杨峻、袁红萍、李进才,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等一行又赴皖,围绕区域结构调整等话题,与安徽华茂、铜陵麻业、郎溪经都、望江纺织等企业、园区、集群,共计二十多个单位进行深入座谈。 在经历了数年福建商人走向江西、浙江商人走向安徽,中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之后,以江西、安徽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在区域结构调整方面比较活跃,但还有问题。 以安徽为例,2014年全省纺织行业利润(96.6亿元,2.3%)和销售收入(1831.7亿元,12.7%)尽管呈现双增长的态势,但是利润增幅缓于收入增幅;固定资产投资(513.3亿元,2.2%)也低于全国纺织行业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 后续,中部地区纺织行业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 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是此次安徽调研的一大启发点。目前,安徽省纺织行业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纺织品的比例是49:29:22,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异军突起、不断壮大,成为行业新的经济增长亮点。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非织造布企业近百家,年无纺布产量达到24.2万吨,产能位列全国第五,同比增长1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也高于本省纱(10.3%)、布(8.9%)、印染布(8.5%)、服装(5.8%)、化纤(-28.4%)的产量增速。典型企业——安徽南澳地毯有限公司,2013年进入淮南工业园,投资近2亿元,当年规划建设、当年投产,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2015年一季度经营指标预计比上年同期增长30%。 目前,按纤维总加工量计算,世界发达国家产业用纺织品占比40%,个别国家甚至达到50%。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60%的纤维加工量用于产业用纺织品。显然,壮大产业用纺织品业是我国行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 安徽南澳地毯有限公司的代表建议成立安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表明安徽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将绝不止于此,安徽人还有更大的梦想。 关于劳动力问题,是此次安徽调研的另一大亮点。 在两地调研过程中,关于人员紧缺、招工难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是在工资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国家总体定调之下,劳动力成本增长成为必然。如何保持一个稳定、敬业、有技术的队伍,是当前形势下,每一个纺织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座谈会现场,申洲针织提出的“人性化管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活力之源”,应当说很有启发和现实意义。 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在安徽望江县投资,建设大型针织服装生产出口企业已经六年。企业在当初进行产业转移之时更看重的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不是土地、税收的优惠政策,正如企业代表所说“六万劳动力是要回来的”。 如何吸引劳动力回乡?借鉴下申洲针织的做法。当地政府用行政手段推动,动员全市力量招工,并把招工列入政府考核,提出“招工就是招商”。企业方面,员工公寓、班组长公寓环境舒适优越;每年耗资5000万元实施全员免吃住,建立自己的蔬菜供应中心和配菜中心;开通申洲员工公交专线;开设常白班组,方便部分员工早晚照顾孩子;着力培养本土基层管理干部,建立接地气的管理团队。目前企业有300多名从一线成长起来的班组长和进100名中高层管理干部。在多重努力下,申洲针织也从起初的两千人发展到现在的近一万人。 此次安徽之行,既看到了行业发展的广度延展,也看到了综合生产率提升的深度挖掘。未来,在城镇化推进和人均收入增长助推下,相信中部地区纺织产业想象空间巨大。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