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据广州、青岛、宁波、上海等地的棉纱进口企业反映,由于9-10月份外纱抵港比较集中,保税库存快速上升,主要以棉花棉纱贸易商、中间商要货为主,织布厂、印染厂要货并不积极,除了少数贸易商有比较稳定的客户外,大部分经营商销售压力较6-7月份大幅上升。另外,2015年下半年进口纱市场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棉纱支数和品牌越来越齐全,OE10S至80S都有,且40S-80S棉纱保税区都有少量现货,可看货可试织;二是不带票成交是山东、江浙、广东等地最普遍的操作方式(包括织布厂),据青岛、淄博、潍坊及佛山等地贸易商表示,不带票报价一般要低于带票价600-800元/吨;三是信用证结算成为棉纱进口贸易、国内进口纱销售的最主要结算方式,特别是采购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产地的棉纱,使用信用证能更有效的保护采购商的利益,一般棉纱订购合同要求保证金不低于15%。
据多地进口纱贸易商反映,10月份以来国产、进口棉纱市场报价整体小幅下滑,一方面受ICE主力合约持续在60-62美分/磅间振荡,而国内郑期、棉花现货及籽棉收购价格全线下跌,CF1601合约一度向12000元/吨靠拢;另一方面进入10月份精梳纱、高支高配棉纱的订单明显减少,而明年春夏季订单正处于打样、制版阶段,订单没有落实,对于中国棉纱、坯布市场而言“旺季”逐渐进入尾声。青岛、广州进口商表示,一些前期要货比较积极、单次需求量比较大的织布厂、经营商近期采购调整为几个柜一签合同,个别中间商甚至几百公斤、几吨的拿货,市场需求呈现持续萎缩趋势。
针对7-10月份外纱进口量全面爆发的情况,一些机构和业内人士并不感到吃惊,一方面虽然中国政府从严从紧控制棉花进口配额,但却对外纱进口不做任何限制或提高进口门槛,中国中小棉纺织厂在原料、劳动力和税收“三高”的打压下纷纷倒闭,印巴越南等东南亚产地棉纱对中国企业形成“围剿”;另一方面从统计来看,在越南、巴基斯坦、印度及乌兹别克斯坦、泰国等国设厂的中国企业所产棉纱的50%左右均返回国内市场销售;再者人民币汇率反复大幅调整,使一些国内棉纱进口、国外出口商赌市场的意愿上升。近日巴基斯坦国内纱厂呼吁政府应该禁止进口印度棉纱,导致一些印度纱厂、出口商及时调整船期和出口方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不排除一些印度纱厂、出口商担心中国政府对棉纱进口设限而加大保税量的可能。
进口棉纱9-10月份大量到港,广州、上海、青岛等地保税库保管、保险、搬倒等费用小幅上涨,一些棉纱贸易商和外商预计10月底我国主港外纱保税量将突破10万吨(港口中转库、库外少量棉纱已有买家未提走),一些印度纱厂认为中国政府或在10-12月份下调棉纱进口关税,因此棉纱“寄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些棉纱贸易商分析,由于港口库存量大,国内棉价短期难以探底结束,再加上中国棉花、棉纱消费下滑幅度大于预期,因此进口棉纱或再跌500-600元/吨,棉纱经营商“赔本赚吆喝”的概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