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商亲历的五年“聚”变
2010年春节回江苏海门老家,有朋友问余伟,你在夏邑发展的怎么样?余伟微笑着扬了扬手中的钥匙说:“我去的时候开的是桑塔纳,一年多,回来开的是奥迪A8,你说呢?”
今年5月29日,在罗莱家纺河南生产基地院内,余伟一边领着记者看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一边介绍自己回老家推介夏邑以商招商的趣事。
余伟是到夏邑县产业集聚区投资的第一个外地客商。2009年年初,他抱着“第一个吃螃蟹”的心情来夏邑投资创办了华夏纺织有限公司。让余伟惊喜的是,项目落地过程中,政府承诺的不但一步步全部得到了兑现,而且服务质量和效率超乎想象的好:不管遇到啥难题,只要给政府安排的驻企业“首席服务官”一说,自己不出门,啥都办好了。
余伟的境遇让海门的很多客商颇为艳羡。几年间,经余伟牵线搭桥,夏邑方面和海门客商互动频繁。夏邑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等多方面的正能量,最终将罗莱家纺、昊阳服装、大鸣发毛绒制品等4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吸引到夏邑,再加上已经投资1.2亿元的华夏纺织项目,5个亿元以上的项目形成了以商招商的“五连串”。
和华夏纺织几乎同时落地的还有在上海打工返乡创业人士刘怀坤创办的祥熙织造有限公司。刘怀坤说:“刚建厂时,四周白茫茫全是荒地,望三望都看不到一个人影,你看现在,我的厂都被其他企业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了,这就是地覆天翻的变化!”
2009年年初,夏邑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仅有华夏纺织、祥熙织造两个企业。目前,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已达19.4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6平方公里,累计落户工业项目148个,其中有永安纺织、大洋纱线、华鹏纺织、方舟棉业、金联发箱包等成规模的纺织服装企业78家。
“无中生有”,五年“聚”变。夏邑县产业集聚区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主导,不但实现了由少到多的量变,而且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质变,“全省优秀纺织产业集聚区”、“全省知名纺织和全省服装产业基地”实至名归。
从“无中生有”到“为我所有”
筚路蓝缕,以启山水。从零起步,排布新篇。
作为全国有名的“中国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铸件出口基地”的夏邑,在探求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征途上始终不停步、不懈怠。
2009年,东部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步伐加快,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正式启动。发展机遇轰然到来,夏邑县抢抓机遇,把纺织服装定位为第一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衔接力度,主动出击,盯紧长三角。
在产业集聚区筹建初期,夏邑县只有中峰棉业等两三个在乡级棉花加工厂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低档次的小纺纱厂,连纺织企业都没有,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可以说是从零起步,白手起家。
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求变,必须学会“借得东风好行船”。
为了确保招商引资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夏邑县实行了招商路线图计划:每月围绕一个招商主题,瞄准一个重点区域,组成一批招商团队,赴江苏常熟、浙江嘉兴、江苏南通等地举办招商推介会,并实行周汇报、月通报制度,掌握招商动态,解决存在问题,研究具体推进措施。
该县还围绕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延链招商”、“补链招商”和产业关联招商,实现配套企业集群发展,促进主导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配套。同时,还创新招商方式,采取组团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和网络招商等灵活方式,变政府招商为政府主导、以商招商,变全员招商为针对性招商,大力推行以情招商。
为招商,千里万里不为远;乡情、朋情、战友情,个个都是“招商眼”。
精准的招商策略,科学的招商措施,诚恳的招商态度,让夏邑县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在2011年、2012年迈出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关键一步。两年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链条从纺纱延伸到了纺织和织造。纺织服装产业覆盖棉纺、毛纺、西服、箱包等10多个领域,罗莱家纺、巴拉巴拉童装、杰克琼斯、翁利、庄娇、HM、法国“迪卡奴”等多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汇聚集聚区。
2013年,夏邑县招商引资再次升级,招引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6个,其中3亿元以上项目6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20亿元以上项目1个。当年,集聚区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上交税金4亿元,较2009年分别增长463%、547%。
从“软环境”到“长链条”
“没有软环境的吸引力,就没有今天夏邑县纺织服装产业的长链条。”这是夏邑全县上下的共识。
夏邑县北岭镇镇长骆松枫谈到河南大洋纱线有限公司落户夏邑时,感慨地说:“要不是夏邑的软环境经得起考验,老钱就不会到夏邑投资,也就没有‘世界第一缝纫线’之称的大洋纱线。”
老钱就是夏邑大洋纱线有限公司董事长钱瑞平。2008年、2009年两年间,骆松枫前后5次到张家港招商引资,6次邀请钱瑞平到夏邑考察,前前后后见面11次之多,钱瑞平就是不表态投不投资。一直到2010年年初,钱瑞平才答应签约17万纱线锭的投资协议。后来,骆松枫了解到,钱瑞平考察走的是“明”、“暗”两条路,他和政府打交道,明着考察,暗地里,他又安排公司的人员到夏邑蹲点暗访,政策、环境、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全都摸透了,他才下定决心。
如今大洋纱线年生产能力50万纱线锭,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今年,钱瑞平又投建了五洋公司。“从大洋到五洋,中间还有二洋、三洋、四洋,”钱瑞平说,“今后,要把这五个企业全部建起来,从纱线到纺织、印染、服装,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
通过钱瑞平这件事,夏邑县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打造软环境的重要性。很快夏邑县就叫响了“进了夏邑门,就是夏邑人;进了夏邑县,啥事都好办”的口号,并且推行了“123456”环境治理机制——
“1”是每个项目成立一个由县处级干部任指挥长的指挥部,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优质服务;“2”是实行项目征地企业不与群众接触、手续报批企业不与部门接触,一切问题的解决和手续的办理,均由政府指定的驻企业“首席服务官”为企业全程服务、全程代办,一办到底;“3”是严厉打击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垄断工料行为;“4”是严禁对企业乱检查、乱摊派、乱评比、乱罚款;“5”是坚决制止吃、拿、卡、要、报等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五种不良行为;“6”是对每个项目实行首招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站服务制、过错追究制、客商评议制、按期兑付制六项服务承诺,全力为发展保驾护航。
提到夏邑的软环境,余伟深有感慨:“我到夏邑5年多,没有到任何部门求过人,我的企业和我招过来的企业里没有发生过一次乱检查和乱罚款等现象,这样好的软环境,全国都不多。”
好的环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引发了夏邑县坐地等商、以商招商的“集聚效应”,一个个企业的落地,延长、补强了夏邑县纺织服装产业的链条——
上海客商张文明,在夏邑考察两个小时后,就决定在夏邑投资,他说,千好万好,都不如环境好,夏邑环境好,值得信任。将张文明介绍到夏邑的是夏邑外出务工青年戴良伟。戴良伟说,张文明投资1.2亿元建立的以生产加工出口针织衫为主的大型针织服装企业——河南京清蓉服饰有限公司落地后,自己又将一个原准备到周口投资的客商刘步云引到了夏邑。目前,刘步云投资的杰瑞服饰也已投产。
几乎与此同时,由江苏省常熟市经纬纺织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兴建的拥有织造、漂洗、印染、整理加工等先进生产工艺的夏邑祥龙织造有限公司落地,投资1.2亿元的河南女士装同类第一品牌“庄娇”服饰也花落夏邑。
目前,夏邑县产业集聚区合同约定纺纱总量达到了180万锭,装机总量110万锭,纺纱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年产服装8000万件,织布能力8万吨,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
软环境匹配硬实力,硬实力喊出大名气。“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百佳县”、“河南省服装产业基地”这两块金灿灿的招牌,在产业链条的不断延展中声名鹊起。
从留人拴心到兴业安居
由于纺织服装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数量较多,企业用工问题是投资客商最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夏邑县产业集聚区的“特色难题”。因此,对夏邑来说,招工就是招商。
为了营造拴心留人环境,达到招得来、留得住、扎下根的招工目的,夏邑县出台了《产业集聚区企业用工优惠政策》,从子女上学、职工就医、养老保险等16个方面出台优惠措施,为招工提供政策保障。
为让员工安居乐业,夏邑县开工建设了20万平方米的员工社区。产业集聚区还规定,在产业集聚区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就可以参加员工社区的摇号买房,买房价格控制在成本价1500-1600元一平方,比市场价几乎便宜了一半。
德航服饰有限公司的员工张欢迎和爱人都在厂里打工,两个人的工资都在4000元以上,年纯收入近10万元。张欢迎说,员工社区建好后,就要在那里买套房,以后就在县城定居,再也不外出打工了。
目前,集聚区有张欢迎这种打算的有1万多人,这种原来四处打工的“迁移式”员工在夏邑“扎根”,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人力资源,这也更加坚定了外来企业在夏邑兴业安居的信念。
2013年,来自“世界袜都”浙江诸暨大唐镇的侯文君受多年合作伙伴、夏邑县羊毛衫商会会长何宗祥邀请到夏邑投资创建双行袜业有限公司,当时他考虑到技术工人不一定好招,就打算仅在夏邑投资1.3亿元、400台袜机的规模。企业投产时,让侯文君料想不到的是,所需员工,政府一次性组织输送到位。这是侯文君跑遍全国各地都从没有遇到过的好事。
目前,双行袜业有限公司投资规模已达到2.6亿元,袜机达到了1000多台,年可制袜3亿双,中原地区最大的制袜基地由此诞生。
软环境留人,硬基础稳心。为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的承载水平,为企业和员工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外部条件,让客商和员工安居夏邑。五年间,夏邑围绕着产业集聚区相继建成了华夏大道、振兴大道、跨越大道、腾飞大道,抓好了职业培训、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信息网络等服务性项目建设,并推动金融、邮政、公交等市政服务延伸。
抓住了一条主线,纲举则目张;五年砥砺奋进,书写产业辉煌。夏邑县产业集聚区正阔步前行在华丽蝶变的道路上。
从“星火燎原”到“经天纬地”
提到夏邑县的产业集群,打火机应该在人们心目中有着传统而深刻的印记,因为夏邑县以会亭镇为中心的一次性打火机生产已有20年的历史,5年前就被授牌“中国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年来,夏邑县的打火机产业由会亭镇一个校办工厂发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规范、从组装加工到自主研发,滚动发展,探索前进,现在全县拥有200多家打火机生产相关企业,以会亭镇为中心,辐射带动了郭店乡、业庙乡、歧河乡等周边乡镇,吸纳劳动力4万人,每年生产打火机50亿只,占到国内打火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然而,“星火燎原”的打火机产业似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夏邑县产业集聚区里五年“聚”变已呈“经天纬地”之势的纺织服装主导产业。
说起来,2008年夏邑县被授牌“中国打火机生产基地”的时候,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刚刚掀开盖头,纺织服装业在夏邑可以说一无所有。2009年,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正式启动,夏邑县审时度势,将纺织服装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导产业来培育,营造环境,招大引强,持之以恒,硬是创造了奇迹——2011年就被授予“河南省服装产业基地”、“河南省知名纺织产业集聚区”。
“无中生有”的夏邑纺织服装产业从无变有,从少变多,从弱变强,“井喷式”爆发成长。5年来,夏邑产业集聚区累计落户成规模的纺织服装企业达到78家,其中有“世界第一缝纫线”的大洋纱线、“江北最大织布企业”的华鹏纺织、“国内家纺第一品牌”的罗莱家纺、知名运动品牌赛琪等,已经形成“棉、化纤—纺纱—织布—染整—面料—服装、箱包”完整的产业链条,纺纱总量全省第一,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吸纳3万人家门口就业。
“弯道超车”,后来居上,源于东部产业加快梯次转移的重大机遇,得益于全省启动的“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产业集聚区建设战略谋划。面对难得机遇,商丘市、县两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定传统农区“拿来+捷径”跨越发展的路径选择,“四项重点”带全局,“一招应多变、一举求多效”,常抓不懈,持续推进。显然,夏邑县深解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真谛,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更演绎出了精彩的“夏邑故事”。“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四集一转”在古栗大地风生水起。
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打火机作为夏邑的优势传统产业,虽然具备相当规模,形成产业集群,但长期以来散布在乡间家庭作坊,“组装加工能力强、配件生产能力弱”、产业链条不完善、产品附加值低,是最大的瓶颈制约。也许受纺织服装产业的启发,会亭镇占地1平方公里的“中国打火机城”已经启动,正在引导打火机企业整合做强、完善链条、产业升级。而依托产业集聚区、依靠承接产业转移而兴的夏邑纺织服装产业,秉承“成长性最好、竞争力最强、关联度最高”的原则,持续求进,大鹏展翅,直上“九重天”。
从小小打火机20年的“星火燎原”到纺织服装业5年的“经天纬地”,同是劳动密集型的两大产业集群,在夏邑县演绎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最后又汇合在产业集聚的现代轨道上。夏邑的生动实践,为传统农区跨越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探讨的样本。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