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今年上半年棉纺企业两极分化明显

        

  今年可谓棉纺行业的“变化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结束,棉花目标价格直补政策的出台,以及棉花抛储价格的下调,给棉纺织行业带来的巨大影响。目前,2014年已经过去近半,在各种因素的变化下,今年上半年棉纺织企业运行情况怎样?政策变化给行业运行带来了哪些影响?记者采访了多家企业了解情况。

  正如某位企业负责人所说,“目前可以说是棉纺织行业向好的阵痛期,未来是好的,但过程很痛苦,须付出较大代价。”对棉纺织企业来说,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棉纱库存及产品价格下滑带来的风险,下游企业下单谨慎,企业不得不及时出库规避风险。企业普遍反映,传统的旺季今年并未出现,行业整体形势较去年同期更加困难,企业开工不足,下游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原料带动产品价格下滑

  棉花抛储价格下调,高企的国内外棉价差终于开始缩小。有企业表示,一直以来期盼的国内外棉花市场接轨,终于开始有所进展,但是这仅仅是开始,国内棉花价格与国际棉价仍存在差距。“自4月1日起,我国棉花价格开始下调,目前,内外棉价差已缩小到2000元/吨以内,相比之前每吨的3000元、4000元甚至5000元以上的差价明显缩小,这已经很难得了。”湖南某棉纺织企业生产负责人说道。

  有市场人士分析,在纺织市场逐步步入季节性淡季的情况下,棉花价格的下降,对棉纺织企业产品带来了负面影响,有地区的棉纱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棉纺织企业反映,端午节过后进入6月,国产普梳高配32支报价为25000元~25500元/吨,40支报价为26500元/吨,精梳32支报29000元~29500元/吨,40支报价为30000元~30500元/吨,价格较5月底下降100元~150元/吨,成交量继续下滑。山东滨州某棉纺织企业生产负责人介绍,因夏装制作将近末期,棉纱市场消费逐渐转淡,目前各地纺企常规纱都或多或少的面临库存压力,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以销定产策略生产棉纱。目前该企业生产的精梳环锭32支销售报价29500元/吨,40支30300元/吨,较上周继续下调200元/吨。下调原因是因原料成本降低,在弱市场情况下下调成品“以换销量”。

  我国国内棉花价格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进口纱市场平淡。据介绍,目前,普梳21支A级进口印度纱报22000元/吨左右,比同等规格国产纱价格低500元/吨左右,价格优势并不明显。贸易商介绍,由于担心后市风险,棉纱进口步伐明显减慢,目前全国港口外纱库存不超6.5万吨,且常规中低端纱线缺货,后期价格难涨难跌。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6月,国内棉花价格已现平稳,由此带来的棉纱加工成本也随之止跌企稳。混纺棉纱和进口纱继续争夺纯棉纱市场,棉纱销路无法继续打开,反而面临萎缩。未来棉纱价格还将在稳中继续走弱,企业开工率还将继续下滑。

  开工不足企业消库存为主

  采访几家棉纺织企业发现,目前多数企业开工不足,由于企业及下游市场对棉纱产品市场信心不足,企业降价销售以求快速出货现象较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发布的4月棉纺织企业生产报告中指出,受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出台,纱、布价格持续阴跌,纯棉、化纤短纤纱布代表品种价格均环比下滑,市场观望情绪浓郁。下游订单极为谨慎,非刚需不下单,棉纺织企业不得不降价并加快出货速度以规避风险。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跟踪企业数据显示,4月纱库存环比增加0.06%,其中纯棉纱减少3.01%,棉混纺纱和纯化纤纱环比分别增加5.27%和1.98%。布产品库存环比增加3.28%,其中纯棉布、棉混纺布和纯化纤布库存环比分别增加2.83%、5.17%和6.20%。布销售量环比降幅明显大于产量环比降幅。

  在当前形势下,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纱、布库存贬值带来的经济损失,纺织企业努力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库存。但下游需求疲软导致销售困难仍使纱、布库存增加,尤其布库存增加明显。企业反映,往年的旺季至今还未出现,整体形势不如去年同期。

  山东一家棉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不敢开足工生产,棉价肯定是越来越便宜,所以产品价格未来肯定会下降,如果库存积压太多,后期会赔得更多,所以企业现在都不敢多生产,订单有多少,生产多少货。江苏也有棉纺织企业表示,现在企业产品大量使用非棉纤维,以规避棉花降价带来的风险,只有少数老客户的订单,仍然生产纯棉产品。

  中小企业苦撑 大企业淡定

  面对政策变化的阵痛期,中小企业可以说是相当痛苦,成品库存居高不下,资金周转紧张,又不能停工停产,说艰难度日也不为过,能做的也只有减少棉花原料采购,增加进口棉配比,以降低生产成本。然而一些大型企业,却仍然显得非常淡定。

  采访中一家大型棉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上半年企业的生产情况良好,产品订单不减,随着新型纤维的使用,产品利润率还有所增加。

  虽然国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棉纺织行业用棉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也促使了棉纺织企业开始寻求自身之变,加快企业结构调整,积极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却因种种原因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在棉花高峰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杨世滨表示,政策的影响使我国一部分棉纺织企业利润率上涨,出口额不断增加,还有一部分则严重亏损。他介绍,2013年,国家统计局给出的口径利润率超过10%,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行业的16%,但是利润总额占到了全行业的43.6%,且这个趋势是持续在增加的。追踪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发现,企业亏损时高时低,但是明显两极分化在加剧。业内人士提出,为了应对当前的困难,棉纺织企业在不断地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学习和运用政策,企图在市场的淘汰洪流中保全自身。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