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从春季调研看纺织产业转移发展方向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既看到了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园区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园区建设、产业衔接、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看到在经济调整周期下,实体经济发展趋缓、园区招商不畅等共性和个性问题。”在日前召开的中纺联春季调研汇报总结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产业转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峻总结道。

  在近一周的时间里,记者跟随中纺联区域结构调整调研组赴承接东部转移较为突出的陕西、四川、重庆等地进行了调研,考察走访了当地多个纺织产业园区。在实地调研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中西部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热情,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新特点:当地政府主导作用日益明显

  调研中,有一个特点十分明显:相比于以前产业转移大多属于企业自发行为,在当前的产业转移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更加明显。

  “当前的产业转移大多是在地方政府的主观战略布局下,由政府引导规划,企业积极参与的整体行为。在此过程中,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坚持产城一体化生态发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延恺指出。

  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咸阳市曾是我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但在新时期,纺织产业发展止步不前,企业陷入困境。在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2011年开始,咸阳市决定通过老厂的搬迁改造和产业升级,建立园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纺织工业。正是基于这种思路,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应运而生。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园区北区规模已基本形成,企业搬造进展良好,企业重组稳步实施,招商引资工作有效开展。目前已启动建设项目24个,总投资达60多亿元;共签约项目11个,总投资达260多亿元,产值达340多亿元。”陕西省咸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忠平介绍。

  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成绩显然很难获得,作为园区的当家人,李忠平对此有更深的体会。“从项目立项、论证,到征地、建设、搬迁,再到推介、洽谈和招商,没有各级政府的支持,就没有园区的今天。”他说。

  和咸阳一样,在调研组走过的四川彭州、成都以及重庆等地,当地政府都在积极规划,加强引导,为承接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园区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决心和信心让人振奋。

  “从2011年以来,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493亿元,占到西部地区的25%。目前全省35个县(市、区)和20个产业园区已将纺织产业列为当地优势产业或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势头不错,前景看好。”四川省经信委副主任陈立东介绍。

  而据重庆市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马明媛介绍,目前重庆已启动了万州、合川等六大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未来5年,这六大产业基地新增投资将超过200亿元,新增销售收入达500亿元,在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做到了自身的产业升级。

  调研组每到一处,每次座谈中都会有来自各市、县的园区领导,抓住难得机会推介项目,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一个结束另一个马上接上,致使每次座谈超时成为常态。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当地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积极性之高。

  新阶段:产业转移进入理性发展时期

  “相比前几年的快速发展期,当前纺织产业转移增速已经大幅下降。也可以说,在转型升级新的形势下,产业转移进入了理性发展时期。”杨峻指出。

  从纺织“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数据看,中西部产值占比远没有达到目标,投资增幅大幅回落,承接转移进展缓慢,而东部投资有所回升,以东南亚地区为代表的向境外转移现象仍在发展。

  而日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纺织产业转移发展报告》显示,从中西部20家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来看,40%的园区建设进展缓慢,运营状况不佳。杨峻分析,这其中的因素,除了国内外经济持续低迷的共性以外,以人工为代表的要素成本上升过快,环境约束和土地供应等是重要原因。

  “在成本、市场、资本、政策等因素交互作用下,我国东部、中西部和东南亚已成为产业转移三个相互关联互动的发展极。”杨峻进一步指出:在这之中,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稳中趋缓,投资趋于理性;其次是成本压力倒逼东部企业转型升级,投资热度回升;更应注意的是,东南亚地区成本及政策优势导向明显,成为国内纺织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之一。

  虽然目前存在一些困难,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对中西部纺织产业的发展空间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

  “重庆具备制造实力强、人才充足、消费市场巨大等优势,在中西部城市中,重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优势明显。目前纺织服装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总量的17.6%,与电子信息、汽摩并驾齐驱成为重庆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三大重要板块。”马明媛对纺织服装产业在重庆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十分清楚。

  陈立东也表达了四川省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信心:“四川省的化纤、印染研发基础雄厚,科研力量强大,丝绸、服装产业一直很有优势。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品牌打造和文化培育上下工夫,将四川纺织做大做强。”

  而中西部的市场潜力无疑是产业的巨大支撑与依托。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衣着类消费支出分别增长了68%,远高于东部地区的59.3%和中部地区的49.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衣着类消费支出也增长了69.2%,同样高于东部地区的49.8%和51.9%。“展望未来,需求的高速增长将为中西部地区承接纺织产业转移创造新的优势,中西部纺织的发展占比仍会逐步提高。”杨峻指出。

  这,也正是中西部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最根本动力。

  新挑战:诸多问题环节亟待改善提升

  要吸引更多的东部纺企和投资者,首先要做好承接转移的各项准备工作。调研过程中,记者在与企业的沟通中发现,虽说应该已有多年承接转移的经验,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对于中西部产业承接地而言,还有诸多环节亟待改善提升。

  产业链配套是被提及频率较高的话题之一。重庆雅戈尔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占达已在当地工作很长时间,也考察过很多东西部地区,在他看来,产业配套不完善是当前中西部地区吸引投资的最不利条件。

  “产业链整体配套对品牌尤其是高端品牌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地区真正希望吸引来优秀企业,建立整体产业链是第一位的。”他说。

  事实也是如此,从纺纱、织布,到印染、后整理,最后到成衣这一系列的环节中,在发达地区企业只要集中资金和精力做好优势产品即可,其他原料和工作均可放心外购或外包,这在中西部显然很难实现。“如果像上游辅料采购、下游后整理等都要返回原地进行,企业成本至少要增加20%以上,这样的转移毫无意义。”周占达说。

  即使你能够控制成本,也愿意到外面采购,那么物流体系又是紧接而来的另一大挑战。相比东部,中西部的物流速度仍显滞后,这也给纺织服装企业的采购尤其是销售带来困扰。一些行业领导和专家也深刻指出,在快时尚成为主导潮流的今天,纺织服装企业已经不仅仅说是开工厂做制造,同时也是在做流通,做零售。这也使得产业转移不能仅从制造业的概念来看,更多的要从零售业、服务业的概念来思考。因此中西部地域在承接服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物流体系问题必须解决。

  人才也是一个关注较多的问题。虽然相比于前几年,目前中西部地区的普通工人的工资已与东部相差不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已不突出,但很多企业并未对此有太多怨言,反而是高级人才的吸引和技术工人的短缺让企业更是头疼。

  “当地工人的技术水平普遍较差,而吸引东部返乡的技工和高级技工往往需要较高的工资,企业压力很大。”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而一些高级管理职位如销售经理、品牌经理等,如果在大城市还好些,如果在一些w小的县城,则基本上很难招到。

  在人才的培养上,四川省一直在推进。据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尹析明介绍,目前学校已和省内多个产业园区展开合作,发挥学校优势,在产业园区成立人力资源培训服务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为园区量身打造所需人才。而四川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淑琼则呼吁,各方要更多地弘扬纺织产业,加强正面引导,重新塑造从事这个美的、有前景的行业的光荣理念,形成乐意到纺织服装行业就业的氛围。

  “产业转移承接地不能光是眼睛盯在招商上,软环境的打造也很重要。这包括政策环境、人才环境、服务环境、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只有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真正吸引投资商前来,也才能形成纺织服装产业的兴旺发达。”张延恺说。

  新路径:产业转移要与升级紧密结合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调研中强调,在新势下,纺织产业转移不是现有制造能力的搬家,无论是转出企业还是承接地,都不能仅把眼光盯在劳动力、土地和成本等上面,更重要的是要与转型升级紧密结合。承接转移地区也不能仅就园区建设谈产业发展,而要把其纳入城市的整体规划。城镇化发展、需求的增长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新的优势,但一定要做好规划,依靠创新驱动,在产业转移中实现纺织业的转型升级。

  一席话明确为产业转移指明了方向。转移只是表象,升级才是本质,无论对于转出地还是承接地,只有把转移的目的放在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才是有前途的转移,也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做到长久发展。

  在调研中能够发现,现在中西部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起点和定位已不同于前些年,大多想以便宜的劳动力、原材料以及政策优势等,吸引东部的企业把一些较落后的设备等转移过来,以发展产业,解决劳动力就业等;现在无论是政府、园区还是企业,眼光都十分长远。

  以打造国际化的家纺服装之都为目标,四川彭州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注重完善产业链条,实现错位布局,形成了华茂、盛泰、万贯、龙洋四大产业园区格局。据彭州市市委书记韩轶介绍,在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过程中,彭州市注重规划先行,构建集生产、商贸、物流、培训、会展、研发、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产城综合体,着重发展产业的研发、设计和营销策划,着重发展产业高端,收到了突出的成效。

  “未来彭州的家纺服装产业要更多地体现科技、文化、品牌和创意,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动作,如举办成都时装周、CCTV网络模特大赛,打造中国纺织服装西南创新中心,创办新丝路中国时尚艺术学院等,这些举措充分展现了我们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也将助推彭州走向纺织服装产业的高端。”韩轶说。

  让人欣慰的是,在调研组走过的一些园区,无论是咸阳、彭州还是重庆,能发现一些共同的做法。首先是企业层面,都坚持转移与升级紧密结合的原则,在转移的同时,利用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工艺改进、管理创新等措施实现转型升级的最终目的。而作为承接地,也把眼光落在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的企业,优化承接地的产业结构,推动当地产业的升级。

  另一个较明显的现象是,这些地方和园区都开始注意打造从原料到终端市场产业链整体竞争的优势,产业链整体转移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产业链协作配套的要求越来越突出。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园区已经开始重视承接后道配套产业项目,针织、面料、家纺等行业成招商热点。此外,化纤新材料和产业用纺织品也受到特别关注。

  产业转移重在升级,无论对转出地还是承接地,转移都只是手段,真正实现产业的提升才是根本目的。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