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行业秩序拒绝“拖欠”
一提起拖欠款项,人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大老板们,一个个膀大腰圆,标榜自己“不差钱”,却不肯把那些相当于他们几顿饭钱的农民工工资结清。谈论起这样的行为,大家都咬牙切齿,表示唾弃,可是大品牌拖欠加工企业“工资”,不也是同一性质的行为么? 在采访中,笔者意外了解到有个别大品牌对货款的积压拖欠还是比较严重的,这让这些大企业、大品牌在市场中竭力塑造的形象大打了折扣。作为市场中的佼佼者,在获利之外,大企业是不是还应该起到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呢?或者退一步说,不用带头、高尚什么的,咱把该履行的义务不打折扣地尽到,也是最起码的行为标准吧?作为市场的大头,还要为了两个月利息的甜头来拖欠加工厂的货款?难怪有些生产企业反映,这种行为真的太让人失望了。 在和被拖欠款项的企业沟通时,他们已对大企业表示了充分的理解,一位厂家代表更是说:“我们知道大企业的资金周转比较重要,财务款项运作也不少,所以晚上半个月、一个月的,我们能接受、也很理解,但是拖上两三个月,对于我们这种企业来说,真的是一笔不少的钱。可能他们留下并不能开发一个新产品,甚至一个高层的年薪都不够,但是放在我们的企业里,却能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年关将近,又是企业各自收账的时候,难道还真的要像黄宏和范伟的小品《黄世仁与杨白劳》里演的那样,欠钱的是大爷么?加工企业小,不好意思总是催,但是也希望大的品牌和企业能够自觉一点,不能装傻充愣吧? 顺着供应链往上捋,让加工企业顶住压力,不把这个拖欠造成的损失转嫁出去,也有些难处,但是将心比心,作为给大牌加工的企业,一般也不会规模太小,可是产业链再往前就说不准了,常常是小工厂小企业。所以还是能不拖欠就不要拖欠,因为加工企业难,上游的原料企业就更难了,本来获利就低一些,还要抗住下游企业的拖欠损耗,实在是听起来都心酸。 作为“要回指数”最低的中间商们,货款过手抽两成也就算了,毕竟合同的双方并不能直接见面,有时并不太追究和介意这件事,但是见好就收也是个忠告,雁过拔毛的事情干多了总会出现问题。枣庄海洋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戴亚东举的例子,就是由于中间商在前期把制作费用压得太低,导致根本没有企业愿意接单而浪费了合同时间。在合同快到期时,被迫改动价格后找一家工厂赶工,但还是超出了委托方的时间期限,客户弃货,中间商想找借口把损失转嫁给工厂,就有了上面的这个纠纷。说到底,还是在一开始中间商算的太精了,可最后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下订单的企业、品牌,拖欠生产企业的货款,生产企业拖欠原料供应商的货款,各个环节的中间商也在增加着链条顺利运转的阻力,当整个产业链陷入这样一种诚信怪圈的时候,需要反思的就不再是某家企业和某些中间商了。与其每一个环节的企业都在拖欠上一个环节的货款,你苦我也苦,为什么不都自觉起来,按时付款、诚信交易呢?建设诚信产业链和诚信的行业秩序,才能够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当“大爷”可能会有一时的甜头,可是各位“大爷”,一时和一世,您想好要哪个了么?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