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优势 突出地域特色
在2013年夏季长丝织造中小企业实地调研中,江苏盛泽、浙江长兴、浙江王江泾三个产业集群在织造生产、销售,产业布局等方面都出现新的情况,同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三个产业集群传承优势,在当下的复杂形势下越来越显现出各自的地域特色。 盛泽:重视产业时尚开发 衣被天下的盛泽,真丝绸年产量最高峰可达3600万米,如今该地区真丝绸的年产量仅有500万米。化纤长丝织造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实实在在地成长为盛泽的支持产业。放眼全国,盛泽的长丝织造产业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从织造到印染、后整理,再到市场贸易,当地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产业联系紧密。目前盛泽地区年产化纤长丝机织物超过百亿米,织机总量近10万台。 政府在支持当地纺织企业大力发展的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做好销售。东方丝绸市场闻名天下,会展中心即将完工。此外,盛泽镇政府还积极引导企业重视产品开发,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并对在行业内获奖的面料设计方案给予鼓励。盛泽的织造企业在仿真丝面料、特色产品的开发上正走上引领化纤长丝织造产业时尚开发之路。 盛泽的纺织业可谓蒸蒸日上,唯一不足也是政府难以解决的是用地问题,以及印染企业规模限制问题。这将成为今后对盛泽发展的长期考验。 长兴:改堵为疏创新管理模式 长兴的喷水织造产业起步晚、起点低。在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此前长兴的一些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喷水织机,少则10余台,多则100台~200台,尽管仍属家庭作坊式生产,但近年来整体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截至2012年,长兴地区喷水织机总量已达69800台。此外,在政府引导下,经编产能也初具规模。 近年来,长兴县政府为保护太湖水域,对该地区实施了有效的管理措施。由于当地多以家庭作坊起家,拥有织机并不多,生产主要依靠外包织机。以水口乡为例,为了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水口乡政府通过引导和适当的行政手段,建立了两个织机聚集地和一个污水处理厂,将家庭作坊式的织机全部集中在聚集地(其中一个聚集地有960台喷水织机),集中供水,集中污水处理,实现了水口乡喷水织机污水的零排放和中水回用。该污水处理厂成本7.5万元/月(仅电费6万元/月),处理污水能力1万吨/天,企业只需缴纳200元/(台·月)的污水处理费用。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租地费和污水处理费),但有效解决了个体企业喷水织机的污水排放问题。 政府通过疏导的方法,为当地织造产业发展找到出路,改变了以往以“堵”和“关闭企业”等行政强制手段管理行业的做法,引导家庭作坊式走向有组织、有方向地发展,为行业管理、产业升级和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成功的范例。 此外,由于当地政府对喷水织机有一定的限制,并引导企业增加经编机。市场好时,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购买了德国的KARLMAYER经编机。但由于长兴的企业对经编产品市场研究不深,产品开发力度有限,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导致目前产生大量经编面料的库存积压。 王江泾:产业发展受限 王江泾地区的纺织产业经过多年的调整与发展,已形成从原料、织布到印染、后整理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纺织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且南方纺织城成为本地区独特的市场优势。本次调研的企业中,80%以上由原来的小作坊发展扩大而来,织机台数在100台~200台。不到20%的企业发展规模较大,拥有织机总数在300台~700台。由于纺织产业存在用地多、能耗大、污染严重、效益低等问题,王江泾镇政府限制喷水织机的数量。企业在夹缝中求发展,很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已经搬离王江泾地区。 王江泾地区有很多家族式企业由作坊发展而来,家企不分,缺乏专业管理人员,无产品研发队伍,销售渠道简单,营销机制不灵活,盲目跟随市场,产品以来料加工、来样仿制为主,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差。只有少部分企业拥有自己的研发队伍,重视人才建设,视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为生命力,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受冲击较小,仍然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