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纺织化纤产业亟需重整产业链
传统产业样板解析 纺织业是江门最大的传统产业之一,今年一季度,纺织业增加值下降幅度达13.8%,被指“拖累”江门经济。在江门六大传统产业中,纺织产业是劳动密集程度和对外依存度“双高”型产业,转型尤其迫切。2010年,江门市进行摸底调查,发布了服装产业发展报告以及纺织产业发展报告,对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提出许多建议。可惜的是,这些建议并未能使该产业重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辉煌。有企业家形容,20年来,江门的纺织化纤产业都在下滑,如今“江河日下”,要么转移,要么消亡。纺织产业发展症结何在? 趋势20年,从辉煌走向没落? 纺织服装是江门起步较早的产业,上世纪90年代总产值曾居全市各行业首位。改革开放以来,依托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华侨资源,大批企业到江门投资。邱德厚,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主席。近20多年里,他见证着江门纺织化纤产业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变迁。 “因为地理优势,新会在北宋就有纺织,到了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由纺丝到织造、染整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链。曾经在新会涌现出的10大集团公司中,有7大是与化纤纺织相关的。那时,这个产业占了整个新会税收的大半壁江山。”邱德厚说。 但是,上世纪90年代辉煌过后,产业发展开始走向下坡。据2006年到2012年的统计显示,江门纺织化纤产业相关的布、服装、化学纤维、纱等的产品产量都在下降,7年里多次呈现负增长。去年,在江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服装的产量落差最大,呈现40.4%的负增长,而工业增加值方面整个纺织业下降5.3%。 “不能简单说下降,而是江河日下。”邱德厚显得很无奈。“其实20年前就开始出现这个问题。我也不停在提,到现在还没有解决。”他分析说,这个问题的出现,源于产业链的断裂。“化纤纺织包括聚合、纺丝、织造、染整、制衣,是一条龙的,其中染整环节,需要大量的水。江门地区的纺织为何曾经这么辉煌,也是因为这里的淡水资源丰富。但后来因为工业用水太贵,从1992年开始,染整工序难以营运。中间的这个产业链断了,马上就影响到上下两个工序,接着整个产业就江河日下”。 据悉,目前工业用水成本只需几毛钱,但到企业需要几元一吨。由于成本太高,很多染整企业做不下去,几乎都已消亡。邱德厚用“中间梗塞”形容产业链的脱节。在他看来,产业要发展目前最主要的是解决水价问题。他说,相关建议自1993年第一次提出,一直到2003年才在人大形成议案,现在正在实施,但是,“这个工作就算做了,用水价格是否能降下来还是个问题。” 现状要么转移,要么消亡? 2010年,江门在对纺织产业进行调查时表示,纺织品出口将进入无配额时代,出口会转好,内需也将进一步扩大。因此提出转型升级,建议以国际先进模式作为产业转型方向;以技术装备升级作为产业升级支撑;以培养品牌优势作为产业升级的目标。 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纺织产业链断裂后,江门一批纺织化纤企业逐渐被淘汰,同时部分企业选择另谋出路将生产基地转移。记者走访发现,现在很多纺织企业都表示“很难做”。江海区一纺织企业相关负责人反复说,整个纺织业都不好做。该企业计划进行污水处理配套技术改造以及生产设备技术改造,但是因各方面原因项目建设还未开始。 “水价不大幅度降下来,是没得救的。很多厂都是亏损的,只不过反正设备已经投入,不生产也要折旧。如果不做,亏得更厉害。”邱德厚说,很多纺织企业不是在转型,而是转移,“要么转移,要么死亡”。纺织企业转移的目的地主要在长三角,“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环保观念不同。长三角认为如何排污,排到哪里才是关键;而珠三角强调节能减排,认为现在排得太多,要求一些落后产业转移到落后地区如粤西、粤北”。 “我们公司1到4月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增长14%,原因是我们开发新兴国家市场。如果不是水的问题,我们应该是会飞速发展”。邱德厚说,相比江门这边的艰难爬行,其公司上海基地的产值年年都在大幅增长。 探路加大技术改造重整产业链 针对纺织化纤产业转型升级,江门目前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加大高新技术改造力度,发展技术先进、引领时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纺织工业体系。重点发展化纤、纺织品、服装成衣、高级服装面料和服装配件等行业。积极推动纺织服装业向服装(成衣)制造延伸,形成原料—化纤—织造—针织—印染—服装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与此同时,加快发展无纺布、羽纱、粘合衬等辅料及拉链、钮扣、饰件、缝纫线等配件。大力发展替代进口的高档服装面料,以牛仔服装为突破口,引进与转型相结合,大力发展梭织服装、针织服装、鞋帽、服饰等产品,以成衣制造拉动织造、印染、针织、纺纱、化纤及原材料工业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良性循环。加大力度扶持产品设计和品牌建设,着力打造江门化纤纺织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但是,江门纺织协会认为,在产业低迷的形势下,促进转型升级首先要切实减轻企业的税负和各种杂费负担,其次是通过扶持政策支持企业通过引进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提升水平,“政府扶持政策看似不少,但是不落地,企业反而对来自税务、环保、消防等部门的压力和负担很担忧”。南方日报记者陈春花 相关 江门市将增强政策引领培育大型骨干企业 上周五,江门市召开2013年科技工作暨推动大型骨干企业发展会议。据悉,接下来江门将增强政策的引领、环境的吸引以及科技的推动作用,全力以赴抓好全市科技创新和培育帮扶大型骨干企业工作。 江门市市长庞国梅指出,经过多年来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目前江门在大型骨干企业发展上,已形成了较好的大企业发展体系,2012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0家,其中100亿元以上的有2家,10亿元以上企业数量比2008年增加8家,增幅达33.3%。此外,形成了摩托车、LED、纺织化纤、五金卫浴、食品等一批由龙头企业带动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庞国梅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政策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重视民营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要创新财政科技资金配置,拓宽科技投入渠道,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培养优秀企业家和科研人才。 会议还对获得侨乡杰出专家奖、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进行了颁奖。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