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国内外棉花差价倒挂 棉纺行业陷生存危局

                     

  棉花直补政策最快也要在明年开始启动,到执行阶段尚需2年左右时间。而新疆地区棉纺织业隐性失业人数近3万人。

  “明年棉纺企业面临的可能不是关停并转,而是可能关停并死的问题”。广东清远德泰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姣兰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国际纺织原料市场会上表示。

  “我们现在只能熬着”,陈姣兰告诉记者,“虽然开工率在100%,但就是不盈利”。

  据了解,像广东德泰这样年产5万锭的中小企业普遍遭遇生存危机。

  棉纺企业陷生存困境

  国内外棉花差价倒挂、进口棉大肆冲击国内棉花市场、棉纺企业生存陷困局等问题正严重影响着中国棉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业内普遍呼吁,通过棉花直补等措施建立市场化的棉花定价机制。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透露,2012年关闭的中小企业绝对不止1000万锭。

  棉纺企业的停产也令中国最大棉花种植地面临失业隐患。“目前,新疆地区棉纺织业隐性失业人数近3万人”,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目前对棉纺行业最主要的困难还是棉花差价问题,而首先受冲击的就是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王天凯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

  “近几年来,纺织行业发展迅速,进步也很快,但中小企业以这种方式关停,非常可惜。”朱北娜认为。

  她分析,目前国内棉花价格超过19000元/吨,与进口棉花的价差达到4000至5000元/吨,去年更是达到6000元/吨,这种情况下,企业没有竞争力,成品没办法消化。

  据介绍,棉花几乎占到棉纺织企业总成本约7成,如使用国内棉纺纱,每吨成本平均高出三千到四千块。

  因此,大量企业转向购买进口棉纱。据统计,去年我国棉纱进口量达到153万吨。今年,这一局面继续呈上升趋势。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棉纱线进口持续高增长,进口64.8万吨,增长51.3%;金额20.9亿美元,增长48.4%。其中6成进口棉纱线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

  棉纺企业要想进口棉花也并非易事。目前,我国实行棉花进口配额3:1制度,即买3吨国产棉,可以拿到1吨进口棉。对于配额份额较小或没有配额的中小企业而言外棉也难觅。

  事实上,面对现实的困境,大中型棉纺企业的日子也不那么好过。

  安徽华茂董事长詹灵芝称,自己在纺织行业从“打工妹”干到现在的“打工婆”。在纺织行业浸染30年,詹灵芝对记者大倒苦水:“不好意思说我们现在盈利多少,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作为老牌纺织企业,华茂曾创下连续39年盈利的历史。

  具有100万锭规模的华润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也面临同样问题。“订单是有的,就是没利润,勉强活着”,华润纺织副总经理狄慧表示。

  除久高不下的棉价差,棉花质量也是棉纺企业的一块“心病”。

  狄慧透露,国产棉花“三丝”问题严重,棉花中混合了各种杂乱的纤维。与其有同感的陈姣兰称,“‘三丝’问题导致企业无法做具有高附加值、高档次产品”。

  朱北娜认为,国产棉质量不达标,根本原因是国产棉没有分级制度,优质棉和低质棉混用,导致了整体棉花质量水平的下降,要解决该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同时提高棉花种植大规模机械化水平。

  业界呼吁 加快棉花体制改革

  由于国内棉花价格受政策主导,部分企业直言“棉花回到计划经济时代”。棉花已成为牵动整个产业链的“心结”。业内普遍呼吁,尽快推动棉花体制改革,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

  据了解,2011年,由于国内棉价从暴涨到暴跌差价达每吨1万元,为保证棉农利益,我国于2011年起实行收放储政策进行托市。与此同时,国际棉价不断下跌至1万以下。国内外棉花价格倒挂现象日益突出。

  业界对棉农实行直补政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3中国国际纺织原料市场会议上透露的信息显示,棉花直补可能成为棉花市场化机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表示,经过两年多的呼吁,棉花直补政策已有所松动,十几个涉棉部门已统一思想,认为给棉农直补是可行方案。

  “目前所有棉花政策建立在保护棉农的基础上,如果实现为棉农进行直补后,在保障棉农利益的同时,现行的收放储、滑准税和配额制度都可以放开了。”高勇在上述会议上表示。

  让棉花后端的产业链全部走向市场,利用市场之手调节棉花供需成为业内普遍共识。

  棉花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世滨表示,由于整个棉花产业链较长,涉及农业、工业等十几个相关部门,因此完全市场化的棉花体制改革仍需时日。

  多途径度过“困难期”

  杨世滨透露,棉花直补政策最快也要在明年开始启动,到执行阶段尚需2年左右时间。

  “面临目前的困局,在中短期内,棉纺企业除了做产品开发没有更好的办法。”杨世滨补充到。

  事实上,一部分棉纺企业已经加大调整产品结构力度。据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公司已将纯棉品种进一步压缩至10%以下,将纤维素纤维提升至超过90%。

  据詹灵芝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目前公司已经在积极与国际企业接洽合作,延伸产业链,向面料环节进军。“虽然很辛苦,但即便是在棉花体制放开的环境下,提高产品附加值也是产业发展趋势”,她认为。

  “棉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应加大技改力度,精耕细作,严把质量关。”美尔雅(5.85,-0.26,-4.26%)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国权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同时,他认为,棉纺企业还应关注对冲机制,降低一定企业风险。“对于现在的棉纺企业,求生存、熬着是关键问题”,他解释。

  “很多企业认为期货是‘赌博工具’,但事实上棉纺企业应该利用套期保值形成对冲机制”。

  “虽然在以政策为导向的棉价机制下,棉花期货市场处在温和状态,但对于正在论证上市合约的棉纱期货,棉纺企业可以多关注、多了解合约规则,积极形成适合自己企业的套期保值方案。”赵国权表示。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