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实施印染集聚升级工程 打造一流绿色印染基地
绍兴县地处长三角南翼,西邻杭州,东接宁波,地域面积1177平方公里,下辖15个镇、4个街道,291个行政村、114个居委会(社区),户籍人口72.2万,外来登记人口87.8万。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强。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跨入全省“千亿俱乐部”,达1008.77亿元,仅次于萧山、鄞州;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达21725美元,位列全省90个县(市、区)第一;财政总收入127.76亿元,全省第五,人均财政收入17598元,位居全省前三;规上工业产值跃上3000亿元台阶,达3281.93亿元,全省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45亿元,超过绍兴市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跃上4万元和2万元台阶,收入比为1.87,第4次荣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称号,连续6年位居全省城乡统筹水平综合评价各县(市)首位。 近年来,我们坚持和推进“1234”总体思路(即围绕“突出转型升级、致力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并连续多年一以贯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和“服务业兴县”两大战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城乡、社会三大转型升级,保持经济稳健运行、城乡一体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建设成为“走在前列的经济强县、转型升级的示范基地、现代开放的魅力新城、宜居乐业的幸福水乡”四大目标),并按照上级的战略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经过细致测算,提出比省、市提前两年实现“四翻番”,确保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今年一季度县域经济社会运行平稳,主要指标和重点工作获得“开门红”,实现财政总收入36.6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79亿元,分别增长10.9%和12.0%;工业总产值808.66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产值670.46亿元,分别增长10.0%和10.2%;固定资产投资102.5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54.72亿元,分别增长23.4%和2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2亿元,增长15.9%;自营出口21.21亿美元,增长7.3%。 我县经济发展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民营经济为主,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99%以上,工业销售99%以上来自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对县域经济贡献率在98%以上。二是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占全县工业企业94%。三是工业经济为主,工业企业贡献了全县约60%的经济总量、70%的财政税收、80%的外贸出口、90%的劳动就业。四是纺织业为主,有纺织企业近万家,形成了从前道PTA到织造到服装家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纺织产值占全国纺织经济总量的3.1%,并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中国轻纺城,去年轻纺城市场群成交额达到972.33亿元,被誉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 绍兴县是全国纺织大县,纺织业是我县的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了“印染+市场”的产业核心优势;而印染作为大纺织的关键环节,上承织造业,下接服装家纺业,直接关系着整个纺织业由传统向现代的提升发展。但总体上看,印染行业发展仍然粗放,创新能力偏弱,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尤其是全县238家印染企业散布在1177平方公里土地上,造成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老百姓反映较为强烈,印染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此,我们从2010年开始,按照“控量提质、集聚升级、节能减排”的原则,举全县之力扎实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力争通过5年时间左右,使全县80%以上的印染产能集聚提升到滨海绿色印染产业集聚区,着力把绍兴县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绿色印染基地。今年,我县被列为全省印染行业整治提升工作的试点区。应该说,印染行业集聚升级工程不仅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也迎合了上级工作的要求,起步较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首批96家占全县70%印染产能的企业签约落户,有23家企业(整合为20只项目)和污水等公建项目实质性动工建设;今年我们将按照重点区域成片集聚的方案新排定34家企业集聚(整合为25只项目)。待这些企业集聚后,集聚滨海的印染企业约占全县50%、产能占全县54.7%,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将取得阶段性成效。 对绍兴县而言,印染集聚升级工程是转型升级项目,事关传统纺织产业提升发展。通过集聚升级,能够有效提升我县、我省乃至全国纺织产业整体水平,切实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届时,96家签约企业将集聚整合为82家、减少14家,工艺设备达到国际一流。印染集聚升级工程是优势打造项目,事关全国三分之一印染产能提质提档。长期以来,我县印染行业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足,每米平均利润不足0.1元。预测工程完成后,将淘汰落后产能33.89亿米,产品年均附加值提高15%左右。印染集聚升级工程是绿色环保项目,事关节能减排、土地集约节约。绍兴县是资源小县、能耗大县,节能减排、土地制约已经成为最大的发展瓶颈。印染企业集聚后,通过部分企业关停、热电厂布局调整,可以减少排放1/3左右,较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减少用地2841亩,盘活1.3万亩土地左右,并通过“退二优二”或“退二兴三”,实施“腾笼换鸟”,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印染集聚升级工程是民生公益项目,事关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强烈诉求。“水、气、泥”环境污染是当前绍兴县城乡居民关注的最大民生问题。通过集聚可以改变印染企业布局散乱监管难的局面,通过工艺改进、设备更新、污水集中预处理和污泥集中处置,以天然气、蒸汽替代煤作为热介媒质可基本消除二氧化硫排放,整个生态环境将得到根本性改善。 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集聚是途径,升级是目的,绝不是简单的平面搬迁,而是一次系统的产业革命,既对县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又对全国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具有借鉴作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重“四个优化”: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建设占地8988亩的滨海绿色印染产业集聚区,同步推进40万吨/日污水集中预处理工程(一期20万吨/日工程已建成)、日处理2500吨污泥集中焚烧发电工程、占地90亩的集中生活配套区以及集中供热、供水等配套设施,实现了物质流、能源流、水资源流闭路循环,减少了资源浪费。二是优化技术结构。专门邀请由中国印染协会相关专家对集聚企业的技术、工艺、设备、管理等把关审核,对不符合技术、工艺、设备、管理等方面准入要求的坚决予以淘汰,原来设备淘汰达到30%以上。同时采取统一调减排污容量、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水“进管达标、处理提标”等专项行动,关停淘汰非法、落后印染设备,倒逼企业设备升级。2010年以来淘汰落后产能23.8亿米。三是优化集聚机制。采取最有力的政策激励和最严厉的监管机制并重,一手抓引导,制定出台了对集聚企业予以设备贴息、土地“二次开发”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印染企业集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手抓监管,扎实开展印染行业环保监管专项行动,建立企业进管污水超标“末位淘汰”机制,实施铁腕治污。特别是专门出台《关于加强印染集聚企业竣工投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加大对集聚企业的生产环保监管。今年1至3月,全县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近2000人次,坚持企业1500多家次,开出责令整改书76张,立案查处29家。四是优化服务水平。组建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办公室,负责牵头集聚工作。对集聚企业建立“一对一”项目代理代办和“一站式”服务机制,实施“并联审批”、“模拟审批”,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落户和建设进度。专门制定印染集聚金融保障办法,帮助企业融资,去年以来已经落实专项贷款11.65亿元。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