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萧山化纤业面对困境突出重围 浴火重生转型升级

                     

  市场饱和,需求疲软,产能过剩,利润大降甚至亏损……眼下的化纤行业正处于近年来少见的行业性低谷。数据显示,从今年春节后至今,化纤产品价格普遍又跌了10%左右。

  在“中国化纤名镇”杭州萧山衙前镇,分管工业的副镇长楼航现在最关注的就是镇上化纤企业的开工率、用电量、库存等几个关键数据。今年1至2月,衙前镇规上工业产销率92.7%,而往年一般在98%左右,现在库存金额约有6.3亿元。“去年还要糟糕。有的企业车间过道都堆满了原料。”楼航说。

  衙前镇600余家各类企业中,超过九成是化纤纺织企业,云集了恒逸、开氏、兴惠等一批在中国化纤业举足轻重的企业,仅衙前涤纶的产量就占全国的近10%。

  “衙前化纤企业一直是在市场风浪中成长的,去年也保持了平稳增长。但现在看来,如果这样的形势持续下去,衙前企业在成本、价格等方面的先发优势恐怕会丧失殆尽。衙前化纤业已经到了一个拐点。”楼航说。

  大企业,向上走

  化纤产业链较长,在“原油—石脑油—MX/PX(对二甲苯)—PTA(精对苯二甲酸)—PET(聚酯)—合成化纤”的链条中,PTA—PET是中心环节。“前两年,衙前多家大企业在此重金投入,动辄就是10多个亿。”楼航说。

  春节后是PTA的传统淡季,不过今年可谓惨淡。恒远化纤副总经理钱宏涛说:“往年这时候下游企业该补库了,但今年就是降价也不大卖得动。PTA利润已从曾经的2300元/吨迅速归零。”

  化纤行业从烈火烹油般的红火到今天的惨淡经营,也就是两三年。

  因为棉花价格上涨刺激了对替代品化纤的需求,2011年全国化纤投资达到2009年的2.7倍。从下游开始的产能扩张,一步步向上游传导。在衙前,仅恒逸集团PTA产能短短几年就达到565万吨/年,相当于2004年全国PTA总产能。2012年,在银根缩紧、原油涨价等因素影响下,聚酯行业步入大范围亏损,而上游PTA的扩张一下却刹不了车。在浙江,就有远东石化70万吨、桐昆集团150万吨、恒力化纤220万吨等新装置投产。

  浙江华瑞信息资讯公司的总经理赖天明说,PTA—聚酯环节投资周期为1至2年,前两年投下去的项目,今明两年将迎来投产高峰。

  “它上游的PX有65%还要靠进口,下游加弹、织造业产能经过多年调整已趋稳定,PTA—聚酯的过剩产能一时消化不了。”楼航分析。

  扩张——过剩——亏损,洗牌就在眼前。只是,这一轮洗掉的会是谁?

  在衙前,恒逸这样的“巨无霸”具有风向标意义。2月25日,恒逸石化宣布其文莱项目获批,43.2亿美元的总投资创下民企境外投资新纪录。这个年加工800万吨原油的石化项目,主要产品之一为PX,年产能150万吨。

  向上向上再向上,以规模优势整合国内外资源,进军上游寻找利润新增长点,这似乎是恒逸的一贯战略。这家从终端织造起家的民企,这些年来打破跨国巨头的垄断,相继在全国首家实现聚酯熔体直纺工艺国产化,在民企中首家进入PTA产业。在这些大动作中,恒逸并非都是单枪匹马,善于强强联合体现了衙前企业特有的智慧和魄力。恒逸与荣盛两大集团合作的PTA项目,产能接近全国的50%;恒逸与中石化合作,进入己内酰胺(锦纶原料)生产行列……

  无独有偶,衙前的开氏集团与中海油合作PX项目,也尝到了向上走的甜头,投产以来效益明显。

  对此,一位长期关注化纤业的专家认为,在产能过剩背景下,拥有上游优势的企业更能撑到最后。

  小企业,差异化

  对衙前化纤企业来说,和产能过剩同样严峻的问题是人工成本的不断走高。

  数据显示,从2007年至今,浙江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人均工资年涨幅持续超过15%,纺织行业的成本比较优势明显下降。

  “不像大企业底子厚,中小企业日子真不好过。机器一开就要亏,越开越亏;机器不开,银行又找上门。”恒远化纤董事长毛国兴感叹。

  拼不过大企业,中小企业只能等死么?

  “不能再做大路货。”这是富城布业老总徐国富的感悟。他目前全部精力放在投运不久的涤纶超细旦单丝项目上。这个项目去年新上马,投了1.5亿元引进韩国最先进设备,现在产品价格比常规涤纶丝高出40%。今天,徐国富很庆幸自己当时另辟蹊径的果断。

  “衙前一带历来都是跑量的,短缺经济时代可以,但现在行不通了。”沈氏化纤总经理沈浙平告诉记者,“过去你到10个厂,家家产品都一样;现在,10个厂往往都不一样了。”

  沈浙平有三兄弟,他自己主打以粘胶为主的面料,隔壁二哥的亿南集团做涤棉混纺,大哥的美邦集团主打锦纶。三兄弟还共同投资10多亿元合办了一家氨纶厂。

  沈浙平对差异化深有体会:“差异化产品,过不了多久又会变成常规产品,陷入价格战。产能过剩与不过剩也是轮番出现。这个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你必须两三年就要有大变化。”

  在恒远化纤毛国兴的办公桌上,两本涤纶丝卡五彩缤纷。10多年前,毛国兴就瞄准了有色丝。“有色丝别人也能做,但我胜在已经领先一步,而且是小批量、多品种,四五百个花色品种,小到一两吨的单子我们也接。”毛国兴道出了自己的优势,接小单,小企业无法做到像他这样成本低、品种全,大企业没法做到他的灵活、快速。

  安徽的施建寅认定,只有高新产品才有话语权。他的亿达化纤有一个车间轻易不让外人参观。这个车间生产一种薄如蝉翼、应用于电子等精细线路印刷的丝网布,产值只有全厂五分之一,利润却占了一半。2005年立项开发以来,每年投入数千万元,光引进欧洲的设备就累计投了1.5亿元,直到2011年研发成功。去年这个项目赚了3000多万元,今年订单已经排到6月之后。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创新很难,但一旦成功,效益也是几何级放大。”施建寅告诉记者。

  必须承认,像亿达这样能够十年磨一剑的企业还是少数。一份针对萧山化纤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41%的企业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1%,7.7%的企业基本没有研发投入,先进工艺和装备主要来自于发达国家。自主创新不足、核心技术缺失仍然是衙前化纤企业普遍的软肋。

  练内功,增价值

  链式发展曾是令衙前化纤企业引以为豪的一种发展模式。从聚酯、纺丝、加弹、织造,几乎每家企业都愿意自己把控所有的生产流程,以节约成本,并通过链式发展实现扩张。

  不过,青云控股集团董事长施清荣已经不这么认为。他刚从日本回来,看了4个工厂,很受震动。“一个500人的工厂,有180人搞研发,30多亿元产值,织机比我们落后10年,可人家100台织机1个人管,换我们至少要10个人管。那才是真正优秀的工厂。”

  “成功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企业倒闭的路径往往是相似的——非理性扩张,不求质单纯求量……”施清荣反思,“以前我们自己搞产业链,什么都做,看似节约成本,但什么都不精。”

  事实上,从三四年前开始,施清荣就在考虑把一些环节剥离出去。2009年他卖掉了POY纺丝生产线,明年计划把包纱生产线剥离。“以前最多时有工人1600人,产值做到10个亿,现在800多人,产值做到了20亿。我希望以后人不增加甚至减少,产值越做越大。”

  年销售额不到1亿元的华亨纺织在衙前只能算是“小个子”。但在华亨面料的标牌上,你会发现华亨纺织的诗蝶商标和世界500强日本旭化成的宾霸商标并肩出现。去年,华亨纺织利用旭化成原料在国内第一个开发出铜氨短纤面料,价格要100多元一米。

  借此突破,华亨纺织请来意大利米罗里奥原中国纺织公司的老总任销售公司总经理,从上海聘请知名专家进行品牌运作,计划两年内把铜氨短纤服装面料的利润,全部投入到市场开发和品质管理中去。

  走进永前布业,只见车间设备满负荷运转,看不到任何“危机”的阴影。“手头上已经有1个亿的订单,接下去还源源不断。”老总高永泉看上去精明能干、冲劲十足。这家生产箱包、帐篷等面料的企业,专为耐克、新秀丽等国际一线品牌配套,产值增幅连续几年保持在20%以上。

  做外贸起家的高永泉,拿订单是高手。不过他现在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内部。旗下8个分厂,他每天花2个小时“下基层”,现场解决生产管理中的问题。高永泉对员工许诺:全员工资每年上调8%至10%。“我给你本行业最高工资,但你也要保证行业一流的质量。”

  高永泉认为,要“傍”世界名牌,关键是品质。今年元旦,企业投资1700多万元在国内首家引进韩国TPE涂层生产设备,这在全球是第五条生产线。其亮点是环保,不含塑化剂,9月份即将投产。面料还没面市,客商已经上门。

  记者从越来越多的衙前企业,感受到这种从量的扩张转向更加注重质的提高,从对市场机会的过分追逐到向更加注重品质、效率等企业本原价值回归的趋势。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