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纺服出口企业受益“抱团模式”
日前,国家级即墨出口纺织服装质量安全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正式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考核组验收,该示范区是国家质检总局首批批复验收的8个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中惟一一个出口纺织服装示范区。 目前,示范区内企业改变原来“以量取胜”的观念,通过推出各类新产品、新技术,使企业缘自于技术创新的利润超过30%。同时,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检测能力低、研发能力较弱、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示范区建成公共平台,通过大企业的龙头示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 30%以上利润来自技术创新 在全行业订单下滑的局面下,示范区的批复为处于寒冬的纺织服装出口行业带来了一抹难得的“阳光”。“现在国内在低端纺织服装出口市场上已经没有任何优势,这也使得很多低端产品订单向东南亚、南亚等国家转移,企业越来越难以靠单纯的加工费来赚取利润。”一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如是说道。 青岛检验检疫局副局长王昔琴表示,示范区通过服装产业转方式,调结构,改变原来“以量取胜”的观念,在国外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示范区企业出口逆势增长。2012年示范区出口总额达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2%,占全市纺织服装出口总额35.5%。2012年,示范区产品合格率同比上升3.4%,出口退运同比降低19.2%。 红领集团一直在向量身订制领域全球第一的企业发起冲击。不管在全球任何地方的客户,只要登录红领的在线下1单系统,只需要7天的时间,一件量身订制的衣服就会送到客户的手中。雪达集团通过多种纤维的组合,掺杂到服装中,使服装穿起来具有功能性。以夏天服装为例,自己企业生产的随便一件衣服都能具有抗菌消臭、快速排汗、反射紫外线和清凉滑爽的功能,这些功能都是通过多种纤维的组合来实现的,目前企业每个月都能够研发30多种新型的纤维,以适合不同市场、不同客户的需求。 王昔琴表示,示范区内企业注重研发,不断推出各类新产品、新技术,示范区企业30%以上的利润来源于技术创新成果。即发、雪达等企业产品多次获得国家专利、国家科技进步奖,参与制定2项国家、行业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红领集团创立了FCMTM的商业模式,以现代科技手段突破传统的服装定制瓶颈,成为“两化融合”(信息化、工业化)的典范。 2011年,示范区入围全国首批59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被授予“中国针织行业超百亿重点集群”。示范区成立以来,名牌数量不断增加。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个,即“红妮”“双步”“梦彩”“好事中”“雪达”,涵盖了西装、衬衣、针织内衣、女装、运动装、童装、床上用品、裤子等产品,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山东名牌产品增至8个。2012年4月份即发、红领获“首批全国百家企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 “大+小”抱团发展 为解决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检测能力低、研发能力较弱、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示范区建成公共平台,通过大企业的龙头示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目前,即发集团服装材料检测平台已累计为232家企业提供检测试验服务,完成18万个项目、32万个式样的检测,出具检测报告3.3万份;红领集团高级定制服装设计公共服务平台被认定为“山东省工业设计认定中心”,获得山东省工业设计创新奖;红纺集团公共物流平台采用先进企业的资源计划(ERP)系统,为示范区企业提供服装类商品的检品、包装、分销、仓储、发货、物流等一条龙的服务;雪达集团公共技术研发平台被认定为“青岛市技术中心”和“青岛市新型纤维应用研发专家站”,先后为18家企业开展50余项研发和实验服务。 同时,为鼓励示范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增加出口、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青岛检验检疫局联合即墨市政府出台系列奖励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如:贷款贴息政策、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奖励、减免参展费用等。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名优产品展览会等高层次展会,帮助示范区企业开辟新兴市场,先后帮助企业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2000多万元。 目前,青岛检验检疫局积极开展示范区内政策宣讲活动,及时将国内外最新法规、标准要求和技术信息等传递给企业,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检企对话来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增强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