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纺织——九江开发区悄然崛起的新产业
12月16日,总投资12亿港元、建设规模20万锭的华孚色纺九江中浩纺织二期试投产。这是开发区当年签约、当年竣工、当年实现投产的规模企业,创造了神奇的“中浩速度”。在全市上下全力决战工业一万亿大潮中,在强力打造产业集群的今天,中浩纺织的投产,还有其他更多的意义:结束了开发区建区二十多年来没有高端色纺的窘境;将开发区纺织产业集群从“地下”渐渐带出了“水面”。 连日来,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在昌九“双核”和沿江大开发的机遇中,中浩纺织、海扬纺织、绿冬丝科、宇龙纺织等一批纺织服装产业的蓬勃兴起,引导着开发区纺织产业发生一场深刻蝶变:朝着产业集群化方向徐徐迈进…… 决战工业一万亿引领产业升级 产业集群的兴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区域经济最具有竞争力的组织形式之一。 翻开九江工业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不管社会如何变革,伴随着一些民族工业的起起落落,纺织业却始终是与九江同步的。历经百年而不衰。在有工业的近百年间和改革开放数十年中,纺织业就一直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前行。如今,在九江城区,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与纺织联系起来的亲人、朋友。这就是纺织业在九江的现状。深耕已久,历史深厚。 跳出历史看今朝。 九江经过近五年的奋起赶超,城市面貌和工业建设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为了增强九江更大的经济竞争实力,抢占“双核”发展先机,11月11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决战工业一万亿的战略部署。市委书记殷美根在动员大会上指出,要重点搞好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现代轻纺、电力新能源四个千亿产业的发展规划。之所以将纺织列入其中,作为这样的战略规划,是因为九江与纺织的渊源深厚,基础扎实。 那么,现在九江纺织产业是个什么样的行情呢?市纺织集团总经理朱济民告诉记者,目前九江轻纺产业占全省份额达40%,规上企业224家,去年主营收入593亿元。根据战略部署,随着一大批新企业投产和老企业技改扩能,主营收入2015年可达1000亿元,2017年突破1500亿元。而在布局“百万级”产能方面,我市将重点发展现代轻纺,构建400万锭棉纺的生产能力。截至2013年6月底,全市共有纺织服装企业825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7124户的11.58%。目前全市投产纱锭230万锭,在建纱锭100万,主要分布在九个县市区。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有21家,超10亿元的有8家,超20亿元的有4家。 当然,并非已有的,就是非常好的。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纺织产业全面开花的时代已经过去,其红利基本消耗殆尽。如何将产业集聚,并从传统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谁就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有先机获得发展机遇,从中挖到另一桶红利。这就倒逼着纺织产业朝技能升级、创新改革的方向去发展。 千亿元纺织集群规划,能否抢占先机? 纺织工业一直是九江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传统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通过改制、引资、技改和退城进园,行业总量扩大,档次提升,但仍然存在产业集聚不快,体系不完善,工艺能力不配套,创意设计不足,知名品牌不多,龙头企业较少等制约。 “纺织服装产业包含八大子行业:棉纺(纺纱)、织布、家纺、针织、印染、服装鞋帽、产业用纺织,纺织机械与器材等,如果细分,那就更多了。”接受记者采访时,市纺织集团总经理朱济民表示,纺织产品是国家重要的外贸产品,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纺织行业也随之保持快速的增长,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家还提出了“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九江纺织在全省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为积极对接“双核”战略,做大九江纺织总量,日前由市纺织集团等单位牵头设计的《关于率先打造千亿级纺织集群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已经出台。规划指出,全市纺织行业已初步形成以德安、瑞昌、彭泽、共青城、九江开发区、九江县为主的棉纺织产业基地,以庐山区、湖口县为主的化纤印染产业基地,以共青城、都昌、彭泽、修水为主的服装产业基地,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根据规划,九江市将重点发展高端色纺、化纤、织布、家纺、产业用纺、品牌服装等。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50亿元,2015年实现1000亿元,全行业营收总量占全市工业总量20%以上。通过3-5年的努力,组建15-20家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培育一批行业知名的设计师、创意大师、研发大师和品牌大师。引导开发区以高端色纺、中高支纱和纺制造集聚为主,2015年纺织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00亿元。并提出了打造包括开发区在内的中浩纺织、海扬纺织、绿冬丝科等数十亿级的企业,这些都为我市的纺织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开发区产业需要新“伙伴”加盟 在决战工业一万亿中,九江市提出了以“大龙头、大产业、大集群”为主攻方向,形成“百亿龙头企业为引领、千亿产业集群为支撑、万级产能规模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荐新型工业化、决战工业一万亿的意见》目标细化,到2015年,开发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650亿,到2017年要达到1100亿。 历史经验证明,做大做强工业必须依靠产业支撑。目前,开发区正在重点发展以中船海洋为龙头的现代化装备制造业,以上港码头为龙头的港口物流产业,以旭阳雷迪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以瑞智机电、志高空调、铨讯电子为龙头的电子电器产业,以昌河汽车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和以九江石化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产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并提出了“依港强工、以工兴城、港城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到2015年实现“亿吨大港、千亿园区、财政倍增”目标,真正担当起全市工业经济排头兵的重任。 实力靠什么?靠的就是产业。 据粗略统计,目前海扬兴中纺织规模是5万锭,超越以往的10万锭,明年若满负荷生产,这样产能有望增加;中浩纺织的规划建设是20万锭,一期建设10万锭。宇龙纺织有8万多锭。如果加上其他纺织服装,纺织产能将超30万锭。这就促使开发区在原来的产业基础上,必须有一些的产业加盟,扩大队伍。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若从开发区本身来讲,在其土地上,曾经有九江国棉一厂、国棉五厂、九江毛纺等纺织企业云集,功底深厚、基础扎实。这些都是开发区发展纺织产业的基础,也是在发展其他产业中对开发区所有产业的有益补充。 开发区发展纺织产业优势多 在一些人眼中,纺织业一直是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工人辛苦,工作环境又不好,车间内机声轰鸣,棉絮飞扬。而开发区与其他县市区相比起来,不仅劳动力在数量上没有优势,就连“一亩三分地”的土地资源也非常珍贵。要搞好、做大纺织产业,且非戏谈?优势又何在? “如果把现代纺织业与老纺织相比,还固执地认为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和苦累型的企业,那就OUT啦!那是大家对现在纺织业的不了解。”开发区人力资源部张允中部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的纺织业由于受到技术方面限制,的确存在车间噪音大、扬尘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但是,如今引进高科技后的纺织企业,已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巨变。开发区这几年发展起来的纺织企业,主要亮点就是体现在技术创新和设备引进全部实现了现代化。而且大部分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先进设备。不仅纺织产品提升了几个档次,而且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作环境非常人性化,工人一年四季都是在恒温室内工作,很少有噪音。“这么说吧,以前一个车间内需要100名工人在操作,创新后的岗位,只需要10多个人就够了。不仅产量上来了,企业的效益也提升了。” 在张允中看来,若开发区要将纺织服装作为一个主导产业来发展,目前困难有,但潜力也有,优势存在。沿江大开发,给城西港区带来的临港优势;在出口加工区内,有配套政策优势。同时,开发区位于城区,在人才和技术方面有优势;九江二桥的开通,给跨江两地带来的用工便利。 “虽然担心招工问题,但不担忧用工问题!”说到这,张允中还特意补充一点,最近来九江开发区企业上班的黄梅、武穴、宿松等外省周边乡镇的农民越来越多。这些乡镇、村领导也相继来到开发区园区。他们不是来参观的,是为村民找工作探路的。而在九江本地各农村,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将招聘的平台延伸到农村。只要送岗上门,总会有一些村民慕名而来。这些功夫非一日之寒,而是经过几年努力结成的硕果。“踏石有印,抓铁留痕”这就是开发区人力资源部深入农村、广泛布局招工平台锲而不舍的精神。 “除了纺织,开发区在服装、蚕丝、鞋帽等产品中也有不少潜力可挖。”朱济民表示,目前开发区已有近30万锭的产能,若加上服装、丝绸的话,每年就有五六百万套(件)的生产能力,这些都是开发区的优势补充。朱济民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全市有这么多的纺织企业,却没有一家有规模的纺织机械制造企业,这是个缺憾。如果开发区在这方面去补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长期与经济数据打交道的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黄开颜则表示,纺织行业在开发区还是一个初步发展阶段。但如果按照当前态势发展下去,纺织产业达产达标后,肯定还会上一个台阶。因为,这是一个传统产业,非常稳定,因为衣帽鞋都是大家日常需要的用品。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