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起储备棉出库正式开始销售,这一轮储备棉投放时间将持续到2014年8月底。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11月27日发布公告表示,为满足纺织企业用棉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有关部门决定出库销售部分国家储备棉。储备棉投放时间为自2013年11月28日至2014年8月31日,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储备棉竞卖交易系统以公开竞卖方式投放储备棉。此轮储备棉投放中,标准级棉竞拍底价为18000元/吨,不搭售配额。
投放时机值得玩味
这一轮储备棉投放正值岁末,新棉收储加工旺季,投放时间的选择值得玩味。
“此轮储备棉投放要延续到明年8月底,意图很明显,只要市场有需要,国家可以将陈年棉花不断投向市场,甚至今年新入储的棉花也可以往市场投放。”新疆石河子大学棉花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王力说,“此轮储备棉投放也显示,国家对于后期棉花收储和投放走市场化道路较为认可,棉花终究要流入市场进行消化。”
今年1月到7月中储棉公司也曾进行了一轮储备棉投放,但只是投放到企业9月份的用量,后来再没有投放。目前企业的库存比较紧张,市场对新一轮的储备棉投放颇为期待。
“当前正值纺织企业用棉高潮,棉花进口配额基本用完,因此市场上对棉花需求比较旺盛。”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说。尽管需求较大,但市场对储备棉还是有选择地吸收。在前两天的竞拍中,近40%的标的流拍。流拍标的主要是内地产棉,而新疆棉的成交率比较高,进口棉的成交率也很高。在竞拍开始的两天内,投放的进口棉几乎全部成交。
11月28日开启的储备棉投放时间跨度长,力度超往年。棉花库存压力较大或是年内重启储备棉投放的重要动因。
2013/2014季新棉,由于设定的收储价远高于全球及国内棉花市场价,截止到12月6日,棉花收储量达到353.92万吨。业内人士认为,2013/2014年新棉大幅度流入国库基本无悬念,储备棉库存压力将持续增大。
高芳说,2012/2013季新棉的大量流入国库,使得国家不得不借用粮库装棉花。
“如果库存不及时清空,恐怕今年棉花的仓储将成问题。”王力说,由于各地棉花仓储库容有限,现在棉花正值收储旺季,国家投放储备棉也是为了腾空库容。
仓储成本也是储备棉投放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储备棉仓储成本包括棉花存放导致品质降级损失、支付贷款利息等,据估算每吨储备棉国家每年需承担2000元左右的仓储成本。按1000万吨左右的库存计算,储备棉年潜在损失超200亿元。王力认为,新棉不断入库,财政和库存压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国家降价投放储备棉。
大量补库意愿不强
截至12月6日,2013年度储备棉累计出库成交9.27万吨,其中国产棉成交7.13万吨,进口棉成交2.14万吨。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企业用棉需求迫切,但是多数纺织企业大量补库意愿不强,因为此次储备棉投放不搭售进口配额,虽然今年储备棉投放价格定在每吨18000元,比上一年度的每吨19000元下调1000元,综合算下来,价格也不算低。
湖南省银太纺织集团董事长黄维新告诉记者,以往许多企业拍储更多是为了拿到进口配额,这样可以拉低国内外棉花差价,降低用棉成本。从此轮储备棉投放价格来看,纺织企业用棉成本并未下降。不能排除一些企业仍选择从印度、土耳其、孟加拉国等地进口价格便宜的棉纱。
“除了储备棉投放价格不是特别吸引人,最担心的还是棉花质量问题。”河北邯郸腾龙棉业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本年度储备棉投放先行出售2011年度棉花,由于棉花存储时间较长,品质上可能会打折扣。
此次储备棉投放中对进口棉依存度较高的企业将不会急于竞拍,尤其是一些高纺、精梳纱生产厂家进口棉使用比例高达90%以上,对拍储兴趣不大。
尽管一些企业补库意愿不强,但受储备棉投放影响,棉花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明显。据了解,河南棉商、贸易商和经销商库存的地产棉价格相继走弱,其中皮棉3128B价格为18500元/吨,每吨直降300元,但仍比储备棉高出500元以上,仍有下跌空间。国储棉出库销售对市场上质量较好的皮棉冲击很大,尤其是一些整体质量不错、只因为某项指标不符合交储条件的棉花。
近期一些纺织企业和棉商纷纷到新疆阿克苏、阿瓦提等地询价采购,吸引他们的正是被退储和无法整批交储的皮棉,因为这些棉花品质相比其他地区更好,而价格受储备棉投放影响正在下降。品质最好的白棉1、2级目前价格在每吨20000元至20300元之间。赴新疆采购的棉商认为,国家储备棉投放标准级皮棉价格18000元/吨,这将成为未来市场的最高价,预计本年度部分级别新疆棉现货价格有望在18000元/吨一线徘徊。
“纺织企业只有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才会大量拍储。现在受储备棉投放影响,棉花收购价、市场销售价格都在下降,市场行情不是往上走的趋势,多数纺织企业不会大量拍储,仍会维持随拍随用的策略。”中国棉花协会有关负责人说。
严防“转圈棉”
“转圈棉”是近年来棉花市场上颇为敏感的一个话题,也是储备棉投放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否则投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严重破坏棉花市场的秩序。
“转圈棉”是指纺织企业以低价购买储备棉后,未自用而是以较高的价格进行倒卖,特别是将储备棉重新套包、打包冒充本年度棉花交储的行为。
为了严防投放的储备棉变为“转圈棉”,11月28日启动的储备棉投放出台了较为严格的政策,规定参与竞买方必须为列入国家统计局纺纱量统计范围内的纺织用棉企业,参与投放交易需要在交易市场办理开户手续。要求参与者预先缴纳不少于50万元的保证金。而且规定参与竞买企业于2014年3月31日前的最大竞买数量不得超过其4个月的棉花使用量,其中2014年1月31日前的最大竞买数量不得超过其2个月的棉花使用量。
为防止企业利用“转圈棉”交储,今年9月中旬,中储棉就发布了《关于严格规范2013年度临时收储交易企业资格和交储行为的公告》。《公告》要求,直接参与新年度棉花交易交储的企业必须为400型棉花加工企业,或400型棉花加工企业的上级法人,以及租赁、委托400型棉花加工企业加工棉花的租赁方或委托加工方。
“在今年新棉上市之前,有关部门暂停储备棉抛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防止‘转圈棉’的出现。”王力说。
虽然国家层面屡出政策严防“转圈棉”,但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业内人士表示,只要棉花收储价和市场价存在利润空间,就不能完全杜绝这一现象。据测算,如果不考虑相关成本的话,以当前20400元/吨的收储价和18000元/吨的投放价计算,每吨“转圈棉”的盈利空间有2000多元。面对如此可观的利润空间,很难避免一些企业会铤而走险。
如何有效防止“转圈棉”,将成为检验此轮储备棉投放效果的重要指标。
储备棉的由来
1999年国家放开棉花购销价格后,国家通过在主产区临时收储皮棉的办法,缓解市场因供求、价格波动带来的周期性问题,对于稳定棉花价格、保护棉农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国家还以竞卖方式轮出储备棉,满足纺织用棉需要,稳定棉花市场。
2010年受国内外棉花减产和市场炒作等影响,棉价暴涨到每吨30000元以上,产棉区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都担心棉价大幅波动影响棉农利益和生产积极性。为了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保证市场供应,国家决定将在棉花主产区临时收储皮棉的措施常态化,从2011年度开始实行棉花临时收储制度。
随后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强调这一政策。这项政策的要点,一是春播前提前公布收储价格和预案,让农民吃上定心丸,稳定市场预期;二是由限量收储改为敞开收储,以保证保护农民利益不打折扣。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