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县纺织企业海外办工厂搏击国际市场
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减,国内人力资源等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国内纺织业日益经受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纺织产业的侵蚀。作为一个加工基地,绍兴纺织也面临着国际性的挑战。面对国外纺织业的竞争,绍兴纺织企业除了勤练内功以外,积极走出去拓展市场,掌控市场先机日益显得紧迫。可喜的是,在中国轻纺城里,一批目光长远的外贸企业已把触角伸向了海外,在海外开窗口办工厂,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绍兴县九个月23家企业走出去 日前,2011年度浙江省“走出去”战略专项资金下发。绍兴县豪特进出口公司、锦之彩纺织品公司等11家纺织外贸企业共14个项目获得了210万元的补助资金。从本次获得补助的纺织企业来看,绍兴县和中合纤公司、浙江金蝉家纺服饰公司等依然是“走出去”企业中的佼佼者及收获者,已连续多次赢得扶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获补助企业中,进入美国高端市场及新兴市场的绍兴县纺织企业格外引人注目。如“豪特进出口”、“锦之彩纺织”等企业在美国设立贸易公司,而绍兴县协鼎贸易公司、祥鹿针纺服饰公司等在多哥、坦桑尼亚的一些新兴市场设立实体企业和贸易公司。 早年走出去的外贸企业海外市场顺风顺水,与此同时,绍兴县走出去的企业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与以往不一样的是,绍兴县企业在海外的投资规模已不再局限于一个窗口,还在向制造业甚至商贸业进军。据统计,前9个月,绍兴县新批境外投资企业23家,累计435家,完成总投资3145.5万美元。 日前,由绍兴县景瑞服饰有限公司申报的境外“多哥国际商贸中心有限公司”(下称中心)获省发改委立项核准批复、省商务厅核发,成为绍兴县首个经国内合法批准的境外商贸中心。据介绍,该项目是一个集展示、销售、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商贸经营流通平台。总投资为1500万美元,注册资本为950万美元,占地约3公顷,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左右。 绍兴县商务局有关人士表示,通过近年来的努力,绍兴县不少外贸企业已直接深入到市场需求国,建立商贸中心、贸易公司等营销网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有重点地布置国际营销网络,提升国际竞争力,从而增强外贸出口后劲。她认为,通过境外公司带动本地母体企业产品出口,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外贸出口创新。 经营环境变化倒逼企业走出去 其实,绍兴县外贸企业勇敢地往海外走出去,也是应对市场变化“未雨绸缪”的一个新举措。 一直以来,中国轻纺城很多业务不是直接来自海外市场,有的是通过中间商进行贸易,绍兴企业赚取的只是少得可怜的加工费。而且还有中间商在贸易过程中从中作梗,漫天要价,甚至坑蒙拐骗,让不少绍兴企业吃了苦头。 “本来纺织品利润就不高,中间商拿走中介费后,企业赚的就更少了。”中国轻纺城一家外贸企业的负责人杨先生表示,通过在海外市场设立窗口,不仅可以与当地客商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谈,也能够打响自主品牌在海外的影响力,便于当地市场接受自己的品牌,从而拓展海外市场。 更严重的是,别的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迅速,那里的纺织品报价更低,订单都在往这些发展中国家转移。如从去年开始越南货币(越南盾)贬值幅度比较大,使越南出口纺织品变得更便宜,这吸引了部分国际采购商将更多中低档服装订单转移到越南。 除越南盾外,印度卢比、巴西雷亚尔和俄罗斯卢布,以及韩元、印尼盾、泰铢和马来西亚林吉特等货币也都出现了对美元的大幅贬值,削弱了我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使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受到进一步抑制。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绍兴纺织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订单流失的现象。绍兴某纺织公司的业务以出口为主,订单大部分来自欧洲。今年年初,一位德国客户把将订单全部转给了越南一家纺织企业,这让企业突然减少了30%的出口量,受到的打击不小。 “虽然我们企业并不大,但我们也在积极调研,准备到埃塞俄比亚设厂。”绍兴县万程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国内逐渐攀高的原材料成本和用工成本,已经迫使部分绍兴纺企尝试到境外建厂,此举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避开贸易壁垒,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 纺织企业有这样的考虑也在情理之中。如就以埃塞俄比亚为例,那里的人工成本低廉,最低工资标准不到10元人民币/天,按照这一工资标准,当前工人的工资是每月三四百元人民币。这就意味着,如果加上福利待遇,以在绍兴请一个工人的工钱,在埃塞俄比亚就能够请到七八个人。这对制造业的投资者来说,是令人动心的。 柯桥“走出去”企业已尝到甜头 其实,绍兴县一些更早走出国门的纺织企业已经尝到了“走出去”的甜头。 绍兴县米娜纺织有限公司是柯桥一家纺织贸易公司。老总魏长军,近期正忙着招聘员工、采购新的印染设备。他透露,公司又聘请了4名工程师进驻非洲公司,计划延伸产业链,建一个染厂,在埃塞俄比亚建设从纺纱、织造到印染的一条龙纺织品生产线。 2006年,魏长军首次在非洲投资470万美元,开办了一家木材厂,第一年便收回了投资成本。这使他有更大的信心,投资自己更熟悉的纺织行业。而当地对中国企业家也十分欢迎,一家开发银行表示愿意提供1亿元的贷款资助。 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魏长军获悉,非洲埃塞俄比亚最大的一家国有纺织企业由于亏损濒临倒闭。魏长军发现,这家非洲国有纺织企业,设备先进,但管理不善,如果自己买下,改变管理模式,便可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此,企业公开拍卖时,魏长军参与了投标,并顺利中标。 这一来不但节省了时间,还节约了资金。魏长军总共投资5000多万元,这家拥有两条生产线、200多台织机的纺织企业便得以新生。据魏长军介绍,截至9月底,埃塞俄比亚并购的纺织厂产值超6000万美元。 位于夏履的“和中合纤”是绍兴县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一家出口企业,也是本次专项资金的获得者之一。该公司在韩国设立浙江和中(韩国)贸易有限公司的后,去年又在日本设立浙江和中(日本)贸易有限公司,有效开拓了日本市场,扩大了其无纺布在日本高端市场的占有率。为了满足日本市场的需求,9月份公司又签订了第5条超薄型水刺布生产线合同。 绍兴县和中合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寿明告诉记者,无纺布是一个小行业,目前企业在全世界无纺布领域都已经拥有了知名度,企业直接从窗口接到的单子并不是很多。但是,通过这两个窗口的设立,还是让当地客商了解了夏履镇的无纺布产业,增加了海外客户对和中合纤无纺布的认识,打响了企业品牌。 境外投资前 也要做足“功课” 不过,境外投资毕竟不是在国内,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贸然投资并不理性。对此,有关人士指出,企业在“走出去”之前,也要做足准备工作。 “绍兴经济外向度较高,企业家对外面的情况比较了解,能够及时抓住商机。”绍兴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欧美经济不太景气的大环境下,外资引进长期来看会处于萎缩状态,而走出去,直接到国外投资,抢占市场、资源,避开贸易壁垒,缩短供应链,这是必然趋势。” 按照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当一个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达到2000美元时,是吸引外资的黄金时期,而当这个数据达到3000美元时,企业需要大规模向外扩张。显然,很多绍兴纺织企业早已具备了大规模向外扩张的条件和时机。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市场、政策和文化环境,企业在走出去之前也应对目的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绍兴县和中合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寿明认为,企业“走出去”应量力而行,不可盲目跟风。海外办厂不仅是单纯的资金投入,更需要海外投资管理经验,包括了解当地文化、法律、审计、自贸区协定等各方面的知识,以及海外政治风险等不确定因素。 同时,还要根据行业特点选择“栖息地”,比如纺织企业在新加坡设厂就不合适,因为当地人口少,生活水平高,对纺织产品需求较小,办厂成本也比较高,“应当把目光转移到越南、柬埔寨、南非等一些发展中国家。” “我们也想走出去,但不知道该怎么走、如何走!”企业家黄先生曾表示,“走出去”对纺织企业来说是确实前途光明,但这也是一项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工程,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一些布商光凭自己对纺织行业的知识,恐怕也不敢贸然“走出去”。他认为,绍兴县除了在政策上鼓励帮扶企业“走出去”以外,也应该加大对相关服务行业的培育和引进力度,通过第三方的服务来增加企业对“走出去”的感性认识以及可操作性。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