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加工”在珲春试水
冬季的北国吉林省珲春市室外温度达到了零下20~30摄氏度,而珲春运达针织服装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纪惠芹并没有感觉到寒冷。日前,长春海关所属的珲春海关刚刚为珲春运达针织服装有限公司签发了首本出料加工贸易手册,该公司承接的雅戈尔等品牌的9万余件衬衫将在境外加工后返回中国市场销售,这将是国内第一笔“出境加工”业务。 珲春试行“出境加工” “出境加工”业务就是由国内企业承接国内订单,借助境外劳动力开展出境加工再返回内销市场的业务,海关只对出境加工成品增值部分征税。“出境加工”业务的开展,是海关支持国家“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发展,促进我国自主品牌做大做强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2年,珲春市仅服装行业劳动力的缺口率在50%左右,约2500人。由于劳动力的缺乏,珲春市的支柱产业服装出口加工业发展滞缓,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如何破解难题,帮助企业减压增效,成为海关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深入走访调研中,部分加工贸易企业提出了能否将国内承接的订单借助境外劳动力开展“出境加工”再返回内销市场的设想。海关通过认真研究现行有关政策和业务监管模式,最终确定,“出境加工”最适合当地企业需求。此方式的优势在于,海关只对使用该监管方式复进境(出境后又进境)的成品扣除出境料件价值后的增值部分征税,与按成品总值征税相比,税收减少了很多,这大大降低了企业加工服装的成本。 借助“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国际合作示范区”等多项国家战略优势,2012年12月11日,长春海关提出的“出境加工”业务得到海关总署批复,允许在珲春海关先行先试,开展“出境加工”业务试点,试点期限为2年。至此,“出境加工”这项利用境外劳动力资源的优惠贸易政策正式在珲春率先试行。 降了成本增了订单 珲春运达针织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纪惠芹表示,这对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欣喜之余她算了这样一笔账。在珲春,每个工人的工资是2700~2800元,境外工人的工资是1500~1600元,工资差了1000多元,这为企业节省了不少劳动力成本,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此前,由于国内各种成本上涨,企业的利润降低不少,现在“出境加工”又让企业看到了保证利润的希望。 与此同时,吉林特来纺织有限公司也正在进行“出境加工”的前期备案工作,并相应调整了今年的生产计划。该公司贸易部长朱祥军说:“公司的工人缺口在200人左右,车间的生产线不能满负荷运转,之前往往是有了订单也不敢接;而现在无论有多少订单,我们都敢接了。”通过“出境加工”业务的开展,今年,吉林特来纺织预计能增加1000万件的订单。 珲春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刘相民介绍说:“‘出境加工’业务的操作程序并不复杂,企业所需投入也不大,并不涉及到境外建厂、上设备、找工人等问题,企业接到国内订单可以通过境外企业直接生产。据了解,珲春的服装企业在境外多个地方都建立了协作关系和合作厂。以前的合作属于“两头”在外,接境外单,加工后外销。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外订单开始大幅缩水,国内订单日益多起来。而珲春的服装企业却因为用工难等问题,承接不了太多的国内订单。珲春弘丰制衣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朴明子表示,如今‘出境加工’业务的开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弥补了国外订单减少带来的损失。” “出境加工”业务的开展不仅破解了地方劳动力缺乏的经济发展难题,还将进一步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国内加工贸易的发展,积极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据初步测算,4家已经获得批准使用该政策的企业每年将以“出境加工”业务办理成品1500万件,产值达1.4亿美元。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