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储棉 美棉 主港价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工信部:新疆兵团承接纺织产业转移情况报告

                     

  纺织工业是兵团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在增加财税收入、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带动团场职工致富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一五”以来,兵团抓住国家促进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和支持新疆建设国内重要纺织工业基地的有利机遇,适时出台优惠政策,努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具有深加工能力的大企业集团,承接纺织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绩,纺织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正在逐步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商品棉种植基地向纺织品生产基地的转换。

  一、兵团纺织工业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成绩和特点
  (一)主要成绩
  截至2011年底,兵团纺织行业生产规模达到棉纺环锭纺286万锭,同比增长18%;气流纺生产能力5.11万头,同比增长2.2%;织机2646台,同比增长4%;针织服装生产能力800万件,同比增长128.6%。其他纺织产业生产能力同比持平,分别是:棉浆粕生产能力19万吨、粘胶短纤生产能力8万吨、毛纺锭1.5万锭、坯布印染能力2400万米/年、筒子纱及毛巾染色能力2.89万吨/年、棉纤维染色能力2万吨/年。纺织全行业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2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5亿元。
  (二)主要特点
  一是纺织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速度快。“十一五”期间,棉纺、人造纤维、印染、织布等产业增长迅速。2011年,棉纺环锭纺规模是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24.5%,兵团棉纺规模已占新疆的一半。人造纤维产业从无到有,形成棉浆粕年生产能力19万吨,粘胶短纤8万吨。印染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具备多种印染能力。2010年当年新增中高档织机500台。
  二是纺织产业基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产业集中度提高。“十一五”期间,初步形成了北有石河子、南有阿拉尔,并辐射周边各师的兵团纺织产业发展格局。石河子市成为新疆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的主要基地,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优势生产要素快速集聚,2011年棉纺环锭纺规模已占到全兵团的70%、占全疆的三分之一强,成为新疆乃至西北地区棉纺织行业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产业链完整、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好的城市,2010年被授予“中国棉纺织名城”称号。阿拉尔市成为兵团人造纤维产业主要基地,棉纺也进入快速发展期。
  三是设备装备水平先进,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断提高。“十一五”以来,兵团引进的棉纺项目多数都采用了国际上先进新型纺纱设备,配备清梳联、自动络筒等先进设备和检测检验设备,运用了高效现代纺织生产工艺技术,紧密纺新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万锭用工从2000年的300人左右下降到目前的90人左右,最低达到50人。棉纺行业“一精二无”产品配套率达到45%、85%、5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比2005年提高18个百分点、53个百分点、37.4个百分点。色纱、色织布、印染布等项目的引入,不仅延长了兵团纺织产业链,而且提升了兵团纺织工业的整体水平。
  四是引进知名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十一五”以来,兵团引进的企业多数是知名企业,比如华芳集团是我国第二大棉纺企业;华茂集团是中国纺织行业的排头兵;雄峰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弘生集团是我国家用纺织品龙头企业;华孚色纺(002042,股吧)股份有限公司排名中国色纺纱企业第一;如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毛纺织企业规模较大、效益最佳的企业;阿吉兰兄弟有限公司是沙特阿拉伯最大的纺织企业;海龙集团是生产粘胶纤维的龙头企业,以及河南新野、安徽华茂等一批省级纺织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有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有成熟的产品和稳定的市场,产业链都比较长。这些企业入驻兵团,增强了兵团纺织工业的实力,也促进了兵团纺织工业的快速升级。
  五是单厂设计规模大,起点高。目前兵团棉纺规模超过20万锭的企业达到3家,超过10万锭的企业达到6家,80%企业生产能力都在5万锭以上。天盛实业有限公司自2003年开始到石河子开发区投资建厂,到目前,已完成投资29亿元,形成了环锭纺85万锭,气流纺1.3万头,中高档布机436台,色织布印染能力1.1亿米,毛巾印染能力2.6万吨,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棉纺企业。
  二、兵团承接棉纺织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一)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十一五”初期,国家为解决新疆棉花外运难、销售难问题,出台了新疆棉花铁路外运给予400元/吨运费补贴政策,这项政策实际上限制了新疆棉纺织产业的发展。2009年,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新疆发挥棉花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发展棉纺织工业,建设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支持具有产业链优势和销售渠道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将其产业链的一端移入新疆发展,构建跨区域上下游紧密联系,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并出台了给予棉纱出疆与棉花出疆同样的400元/吨铁路运费补贴政策,加上国家产业振兴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资金的支持,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大企业大集团到兵团投资纺织企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产业转移明显加快。
  (二)兵团适时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后,兵团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兵团纺织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制定了《棉纺织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在2009—2010年期间,到兵团投资的棉纺企业,只要新增生产能力和设备水平达到要求,每新增1万锭生产能力兵团奖励企业100万元,对织布、印染、针织项目也给予相应奖励。2010年政策到期后,又研究出台了《纺织产业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大了对南疆纺织产业和下游纺织产业的支持力度,兵团各师(市)也配套出台优惠政策,给予前来投资的企业优惠的水、电、汽价格,略低于市场价的纺棉,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紧张、贷款信用担保等问题。石河子开发区政府为鼓励纺织下游产业发展,投资建设了印染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为印染等下游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三)切实工业运行调度,促进重点项目建设。
  2011年,在国内外纺织服装形势日趋严峻的影响下,兵团各级高度重视纺织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努力克服国内外经济形势趋紧的影响,着力化解、缓解行业存在的融资难、招工难等突出问题,保障了纺织工业较为平稳的运行。重点项目顺利实施,阿拉尔锦域纺织一期10万锭环锭纺、石河子天恒纺织一期17万锭紧密纺、唐成棉业7万锭环锭纺、睿盛纺织6万锭环锭纺、芳婷针织服装外贸出口基地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当年新增棉纺产能41万锭,在建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新增产能120万锭。目前还有一批新项目正在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三、承接纺织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兵团承接纺织产能以棉纺占绝大多数,织布、印染、服装等产业承接的较少,整个产业尚未形成上下衔接配套、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完整产业链。以棉纺为主的产业结构导致兵团纺织企业市场同质竞争严重,受下游市场需求波动影响大。
  2.融资困难。纺织行业特别是棉纺业是高度竞争性的行业,又基本上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金融企业放贷非常谨慎,其他融资渠道又很少,造成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流动资金不足。
  3.用工紧缺。由于纺织工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兵团纺织工业规模扩张,用工刚性需求不断加大,用工紧缺、招工难已成为兵团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纺织企业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
  4.铁路运力不足。由于新疆本地市场容量有限,新疆工业产品和大宗农产品主要运往内地市场销售,造成铁路运输竞争加剧,改为汽运运费成本将大幅上升,铁路运力不足将是目前主要针对内地市场的兵团纺织产业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
  四、政策建议
  (一)落实对新疆的差别化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向新疆转移。希望工信部协调有关部门,继续出台有利于新疆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差别化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通过差别化的产业政策,进一步调动东部企业产业转移的积极性,引导产业向新疆转移;给予新疆纺织企业增值税“平征平扣”政策,建议将棉纱出疆运费补贴标准扩大到布、针织产品,增强新疆纺织业发展后劲。
  (二)解决产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希望工信部协调银监会和金融机构,放宽对新疆农产品加工行业,尤其是纺织行业的贷款限制,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以促进新疆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三)从长远解决纺织品出疆难问题。随着新疆大开发大发展的不断深入,大项目不断建成投产,铁路运力紧张矛盾将长期存在。解决新疆铁路运力紧张的唯一出路就是开发中亚市场,将新疆建成中国纺织品向中亚出口的生产加工基地。对此,建议工信部协调商务部对新疆纺织品向西出口或将产业键的中下游向中亚转移给予政策或资金支持。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分享按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