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企业:危局中求变
我国棉纺织产能居世界第一,占据着全世界的半壁江山。而如今,在面对订单锐减、用工成本上升、棉花价格外低内高、配额限制、融资难等问题时,很多企业“玩不转”了。 2012年的夏天并没有让国内棉纺织企业感到丝丝暖意,希腊债务造成的“蝴蝶效应”使全球经济陷入僵局,我国棉纺织产品也在国际竞争市场上逐渐失去价格优势。 有人曾说过一句很形象的话,“欧债感冒,全球吃药”。的确,我国是出口大国,商品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 棉纺织企业今后如何发展?是继续“顶风冒雪”前行?还是等待“春暖花开”? 棉价“倒挂” 自2010年暴涨到2011年暴跌,国内外棉价倒挂、下游消费疲软、出口订单锐减、融资难等问题让整个棉纺织产业链深陷泥潭的阴影至今未消除。 浙江一位不愿具名的棉纺织企业负责人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棉纺类企业棉花占其成本的60%。目前,国内外棉价差距太大,进口棉比国产棉每吨便宜几千元,拿不到便宜的进口棉,企业就会面临多重压力。 该负责人介绍,企业自2010年出口业务就逐年缩减,此前每年出口销售额大约有几千万美元,而现在棉价差价那么大,“能接到几个小单子就已经很不错了”。现在也是在“顶风冒雪”前行,如果实在等不到“春暖花开”,那只能暂时停产了。 山东卓创资讯棉花分析师孙立武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新疆棉三级主流价内地仓库吨价18450-18900元(公定结算),印度棉吨价17500-17900元左右。优质廉价的进口棉大肆进入国内市场,在方便棉纺织企业使用更多优质廉价外棉的同时,也给国内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然而,一些企业受到配额限制“僧多肉少”、转让费用过高的牵制,在使用进口棉上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国际需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2011年下半年,印度、巴基斯坦以及越南等国家以低廉的价格优势抢占了我国进口棉纺织品在美国约50%的市场份额。 据测算,3月19日,国内棉花市场价格为19564元/吨,低于收储价,但比国外评价价格每吨高出3000-4000元,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企业用棉成本每吨比我国低7000-8000元。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查的数据显示,2011年棉纱、棉织物、棉质床品、纺织服装数量分别同比减少25%、3%、21%和7%。 外棉滞港 “大量进口棉花的主要原因,来自众多棉花中间商对棉花行情的误判,其背后则是棉纺织企业的持续低迷,目前,国内外棉花销售都不畅。发改委进口配额发放不足,一边是绵绵不断来货,另一边则是缺少进口配额无法清关,即使棉花进口商想止损出局也无法操作。”锦桥纺织网高级行业顾问苏建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0年棉花价格暴涨,吸引了大批民间资本注入,但很快棉花价格急转直下,两个月内跌价1万多元。随着棉价跌破每吨2万元,国家发改委启动了1.98万元每吨的收储计划,由于国家大量收储,棉花中间商纷纷看作是市场提振的信号,因而大举下单,造成了今年上半年棉花到港量猛增。”苏建华介绍说。 海关数据统计,今年1-5月份,我国进口棉花累计257.9万吨,同比增长103.3%;5月份国内进口棉花达50.2万吨,较上月减少7838吨,减幅1.5%;同比增加了3572.万吨,增幅247.1%。 作为国内第一大棉花进口口岸的青岛黄岛港,大量的棉花积压在港口。 青岛海关数据统计,今年4个月山东口岸进口棉花7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1.8%。 苏建华介绍,青岛黄岛港30多个保税仓库全部爆满,积压高达30多万吨。棉花积压不仅是在青岛港口、上海、张家港等,一些国际棉商则选择将棉花存放到马来西亚等其他港口。 上海某棉花贸易公司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贸易商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现在很少有人定远期的货船,5月份发放的100万吨配额都所剩无几了,市场上也没多少配额,很多人不敢从国外订购棉花。现在一部分企业在用港口现货,当然一些贸易商或者进口商现在卖现货都是在亏本,去年高价位定的美棉今年低价位卖出去至少亏损100多万,有的亏损达上千万。 “从去年国际棉花期货下半年的每吨2万元,到现在国际棉花期货每吨1.4万元。(加上关税和配额等成本国内价格1.9万)每吨平均亏损达到3000元,最多的达到5000元,这里面还不包括每吨1.5元的仓储成本和贷款利息的财务成本,现在多数进口商、贸易商、企业苦等‘棉花进口配额’,一些进口商和贸易商积压棉花已经半年,生死存亡,命悬一线。”苏建华说。 有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青岛黄岛港口未通关外棉在60万吨以上,已通关的外棉库存在70万吨以上。 危中求变 “国内企业的工人对工资要求很高,企业成本也不比十几年前的低成本时代了,我们单位因招工招不上来,企业高投资的设备也因没人操作经常停产。”山东日照市三银纺织有限公司负责销售的职员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山东卓创咨讯纱线分析师吕倩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国内部分大型棉纺企业自今年开市,让利甩销现象就一直延续,而面对有增无减的库存情况,国内两大巨头企业开工已不足7成,而山东棉纺厂整体开工也就在5-6成左右,河北地区停工现象更为明显,高峰时期停工率达到90%。”吕倩说。 面对国内外因素的制约,棉纺企业如何在逆境中脱颖而出? 中研普华纺织服装行业研究员韦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说,棉纺行业的本质问题是要加速行业转型,提高行业技术、完善自身的产业链渠道、研发新产品和保证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以保持出口市场的竞争力。 他说,推进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是棉纺行业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 “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现象日显,国家实行紧缩货币政策,银行贷款程序繁琐及银行贷款‘嫌贫爱富’的特点,使得棉纺织企业融资难成为一个普遍问题。”韦金说。 为此,韦金提出了六条建议。 一是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国家出具支持纺织企业信贷的相关政策,设立行业研究中心扶持基金。 二是在加强棉市调控稳定棉花价格中,应出台相关监管制度与法规,加大对行业市场环境整治力度,维护行业市场。 三是解决高征低扣,棉花的进项税率为13%,棉纺产品的销售税率为17%,这种高征低扣的税收政策对我国棉纺企业显然有失公平,在进项和销项的税收一般按17%来执行。 四是完善棉花配额的发放。 五是提高棉农积极性,出台鼓励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和改良棉花品种的政策。 六是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