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长车春天来临
从去年到今年,与整个棉纺织设备趋于下滑的市场销售形成鲜明对比的有几类设备,细纱长车就是其中之一。国内任何一家生产细纱长车的企业不仅订单满满,而且凭借长车赚到的钱拉高了企业的利润。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市场棉纺细纱机共销售950多万锭,与上年相比呈下降趋势,而其中细纱长车销售则达到3500台,超过了300万锭,比上年增长61.68%,并且占到整个纱机市场销售近1/3的份额。这对我国棉纺织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跨越,也标志着在市场需求的强烈驱动下,细纱长车时代已经到来。 省人是长车畅销的首要因素 毫无疑问,减少用工是促使企业选择细纱长车的首要原因。据了解,国际上先进的棉纺企业中,能把万锭用工降低到50人以下的企业都以采用细纱长机配集体落纱及细络联作为主要手段。目前国内企业普遍面临用工难问题,配集体落纱的细纱机长车正好可以满足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的需求。 据一位棉纺企业的技术人员介绍,使用集体落纱时,一个落纱队用2人,而人工落纱至少需要用6人,每个落纱队可减少4人,3个班可少用12人。细纱长车巡回通道少,挡车工巡回路线少,特别是纺粗支纱、中粗支纱时,落纱频繁,挡车工的体力消耗大,使用集休落纱装置则可自动完成,降低了挡车工的劳动强度,同时还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采用集体落纱装置落纱,每排纱一般需用3~4分钟完成,速度可调,而人工落纱一般需用5分钟以上。集体落纱生产率一般在97%以上,而人工落纱一般在94%左右。节约投资是细纱长车的另一大优势。由于长车锭数是短车的两倍多,无论对于新增投资或者技术改造,采用超长细纱机都能减少车头和车尾数量及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占地空间,大大节省占地面积,节约厂房投资。 长车成为细纱机企业的救星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棉纺织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细纱机的销售也因此受到了直接的牵连。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不论是棉纺企业还是细纱机生产企业都意识到国内细纱机的增长速度会逐年放缓,而随着棉纺织行业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以及企业所面临的招工难问题的日益突出,细纱长车的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于是,国内几家细纱机重点企业近年都相继推出了细纱长车,并且在近两年获得了丰厚的销售业绩。 经纬榆次分公司是国内生产细纱长车最早的企业,2011年公司销售细纱机长车1806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2%,市场占有率达75%左右,产值约9亿元,利润约1亿元。目前,安徽华茂、华芳集团、华孚集团、华润集团等多家知名纺织企业都使用了经纬榆次分公司的JWF15系列细纱机长车。今年年初,尽管纺机市场偏冷,大多数设备订单疲乏,但经纬榆次分公司的细纱长车签约总量仍在30万锭以上。 马佐里公司2011年细纱长车销售也达到800台。据公司人员介绍,今年订单依旧饱满。 山西贝斯特从2000年开始生产细纱机长车,但是前些年的销售并不理想。公司副总经理张英介绍,截至目前,贝斯特共销售细纱长车50万锭,其中一半是去年的业绩。 山西鸿基公司的细纱长车也是在2011年才形成批量生产的,并在广东、浙江、河南、陕西、江西、福建等地共销售了180台。公司负责人介绍说,2011年,长车的销售每锭价格是短车的两倍,因此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整体赢利能力。 前几年一直主推紧密纺的凯灵纺机公司,2011年也收获了不少细纱长车的订单,全年产销售细纱长车将近100台,产值突破5000万元。 国产细纱长车尚需不断完善 目前,在细纱长车市场有一匹“黑马”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那就是由印度LakshmiMachineWorksLimited(LMW)在苏州投资建立的独资子公司——朗维纺织机械(苏州)有限公司。该公司2009年投产,2010年、2011年的两年间就在中国市场销售了500台LR60A/AX型细纱长车。 用户对朗维LR60A/AX型细纱长车的评价是:自动落纱比国产的好,价格比进口的有优势。 2008年印度LakshmiMachineryWorks公司准备在中国投资细纱机时,曾找到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咨询可行性,时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的高勇给出的结论是:国产细纱机已经非常成熟了,国外细纱机到中国来办厂一定活不下来。然而,朗维纺机公司在中国的成功着陆却让高勇不得不反思:朗维为什么会成功?经过调研和分析后,他认为,主要还是赢在专件和器材上。 据了解,朗维公司生产的细纱机80%零部件是进口,其中气动摇架是在印度朗维公司生产,与立达摇架系列一致;钢领及钢丝圈采用印度朗维“皇家”牌,钢领寿命最低3年;罗拉采用朗维公司生产的高精度沟槽罗拉,精度达0.02mm;采用弹簧加压的叶子板通过电动机控制可平稳翻转,减少了开机断头。 事实上,国产长车的技术性能总体上都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但正如高勇所分析的那样,关键零部件的不过关,使得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大打折扣。记者采访的几家细纱长车生产企业普遍认为,国产长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留头率的高低以及气动抓管系统的平稳等这几个关键节点上。因此,国内企业要想与立达公司、朗维公司在长车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技术水平和提高制造能力。 市场潜力虽大但竞争更激烈 无论是棉纺产业升级的需要,还是国内招工难的现实,都决定了今后一段时间内细纱长车将成为市场销售的主角。因此,国内几家细纱长车生产企业对于未来的市场都充满了信心,并且在制定今年的生产计划时,预计完成销售量都比去年提高了一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长车市场需求的增长,并不意味着这块市场蛋糕可以那么轻易地吃到嘴。 一方面,国产带自动落纱装置的细纱长车在技术性能上与进口设备相比尚有差距,还需要不断地去完善;另一方面,长车的畅销必将掀起新一轮的竞争。我国棉纺细纱短车的竞争一直都很激烈,表现形式主要是价格战。目前,细纱短车价格低到企业根本不挣钱。每当这些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谈到这个话题时都表示非常无奈,他们说目前维持生产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能让员工有活干,尽到社会责任,而不是为了赢利。 这两年,当长车越来越成为细纱机的主流销售机型时,这让细纱机企业又看到了光明,所以,采访中几家企业的负责人都谈到希望生产企业能够自律,再不要像短车那样为了抢客户而大打价格战了。业内专家也提醒企业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开发上,同行企业要在产品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良性竞争。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