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来到山东夏津和武城两地,沿途走访部分纺织企业。在夏津,除大片比较集中的棉花地,我们也看到了数量可观的纺织企业,据了解,现在当地的纺织企业停工的现象比较少,大部分企业都在维持正常的运转,武城的纺织企业虽然相对较少,但开机也基本处于正常状态。
虽然见到我们的时候,几乎每个纺织企业负责人都说经营困难,但是每个企业的开机都是正常的,并没有停工和减产的情况。在夏津某纺织厂,某企业负责人说:“现在经营的全棉纱都是不赚钱的,所以我们现在改做混纺纱,主要是莫代尔之类的,以高支的针织纱为主,市场销路还可以,有固定的客户群,所以机器全都开着呢”。在武城的某纺织集团,我们看到生产在整齐有序的进行着,“生产棉纱是亏损的,比如40支纱,我们的加工费是9500元/吨左右,如果用国内的棉花,肯定是要赔钱的,我们现在只能选择进口棉,虽然拿不到配额,但加上其他费用,仍旧比国内棉花便宜,当然,如果国家给我们的有配额就更好”,该厂负责人对于国家的配额政策表示困惑,希望国家能照顾到中小纺织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来发放配额,使纺织行业竞争真正走向市场化。
对于目前纺织行业普遍反映运转困难的问题,多数纺织企业表示,主要集中在原料价格过高,员工工资不断上涨等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下游订单缺乏销售不振,整个纺织市场过度饱和导致恶性竞争,以及技改等需要的资金缺乏等问题上。“就中国目前的纱锭来说,至少要压缩掉20%,才能保证整个产业链健康运转”,某纺企负责人说:“目前本地劳动力价格太高,相比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已经失去了这方面的优势,而且像印度,本地棉花价格比较低,所以纺纱成本比较低,相应的棉纱价格也低,进入中国市场后,对中国的棉纱形成很大的冲击”。
“我们也想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但是一方面资金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我们不知道这部分资金投进去,未来的市场回报怎样?如果棉纺业的状况一直像目前这样,原料价格居高不下,下游销售难振作,我们投入的资金就很难产生效益”,对于纺织业的发展方向,很多纺织企业表示迷茫,武城某纺企负责人告诉我们:“不投资改造的话,就赶不上市场的步伐,改造的话,投入的资金量较大,而市场反响又不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到回报,我们真是左右两难啊”。
综合来看,纺织企业之所以能维持生产,主要有几个原因:利用进口棉的低价拉低生产成本;寻找市场需要的品种调整生产以找到赢利点;削减原料库存以加快资金流动;走集团化道路,用其他相关产品的盈利来填补棉纱的亏损;因为很多企业是依靠纺织走出来的,最难割舍的是棉纺人对行业的感情。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分享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