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产业链加强深层次合作
今年3月23日~24日第四届美棉棉花学校在青岛举办期间,新年度美棉的种植、品种、产量、出口、市场需求走势等内容,成为与会者普遍关注的话题。就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缓慢,棉花种植成本提高等现状,中美两国的棉业、纺织业者都借这次会议进行了深入的信息交流及市场前景的探讨。美国国家棉花总会(NCC)会长MarkLange、美国国际棉花协会(CCI)执行总裁KevinLatner和美国国际棉花协会(CCI)中国总监毛凯琳三位来自美国棉业的高层人士,围绕当前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就相关问题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中国仍是美棉持久关注的首要市场 记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持续低迷,您如何看待未来美国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 MarkLange:大多数媒体对今年美国经济的增速预测保持在3%左右。大家普遍认为,美国就业的整体状况要到2013年甚至是2014年时,才能恢复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6~2007年的水平。当前,美国经济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比如作为经济复苏的晴雨表,美国的房地产行业恢复缓慢,新房的修建速度与16年前的水平相当,这说明当前的经济状况还不能够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根据去年底的统计表明,2011年,美国的服装消费大幅缩水,程度超过预期。与2010年相比,美国国内对棉花的消费量减少了50万吨,对化纤的消费量也有所减少。由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降低,对于消费有所抑制,因此无论是棉花还是化纤,美国市场的消费量都有所减少。 记者:美棉在亚洲市场的销售分布情况怎样?您如何看待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纺织业的快速增长,这会给亚太区纺织业格局带来哪些变化? KevinLatner:中国、越南、泰国、印尼是美国棉花主要的四大出口市场。现在亚洲的纺织产业链出现了一些转移的趋势,给中国的纺织行业带来一些挑战。如何在供应链上保持自己的产业优势和利润,其实对美国棉业也是一个重要课题。中国是美国棉花的最大出口市场,同时我们对亚洲整个市场都非常关注。中国具有很好的行业基础,产业链配套设施齐全,当前也在努力加强价值链的提升。尽管印度的纺织业目前增长较快,但中国始终会稳居全球棉花消费量第一的位置,也是美棉持久关注的首要市场。 毛凯琳:国际业界对中国的关注一直在持续。在10年前的一个国际专业会议上,我和与会专家曾交流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除了中国具有巨大的纺织加工能力以外,还能有哪个国家能与之相提并论呢?”10年后,这个答案依然是中国。中国具有强大的产能加工能力,虽然近年来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影响,部分生产加工转移到其他国家,但是没有一个东南亚国家能取代或与之相比,这种产业转移只是产业链上的局部现象,不会形成大规模的迁移。 以创新技术应对市场挑战 记者:当前美国政府在加大鼓励实体经济回归,美国纺织制造业复苏的状况如何? MarkLange:美国的纺纱加工能力较强,牛仔布面料生产也有较强的竞争能力,除此之外的纺织加工不具备太强的竞争优势,因此制约了美国纺织加工业产能的扩大。美国棉花产量的80%用于出口,75%的纱和面料出口到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家,因此制造业重新回归到美国不太可能。美国可以生产纱线,但面料和服装的深加工生产仍然主要集中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 深入推广环保可持续理念 记者:美国国际棉花协会在中国的多个城市举行以“天然美棉多彩生活”为主题的路演活动,向消费者推广美棉的环保、品质生活方式。这项活动基于怎样的市场定位? 毛凯琳: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美国棉花,提升消费者对棉花天然、环保特性的认知,我们围绕“天然美棉多彩生活”的主题,在中国多个城市开展了路演活动。目前这一活动已进入第二阶段。考虑到中国二线、三线城市的消费者也开始关注衣物面料的品质和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市场推广活动也从中国的一线大城市转向更多的中小城市。中国幅员辽阔,从北京、上海、武汉、成都,到西安、昆明、哈尔滨、乌鲁木齐,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于时尚有不同的追求和喜好,他们乐于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因此对棉制品的需求潜力巨大。目前这一阶段的路演活动将于今年5月告一段落,我们会在对过去一年的活动作出整体效果评估后,再决定启动新一阶段的市场推广计划。 从左至右图① ② ③ 图①:演讲嘉宾分享与美棉成功合作的经验 图②:会议茶歇期间,美国国际棉花协会(CCI)执行总裁KevinLatner(右一)与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左一)亲切交谈。 图③:国内外与会者聚精会神地聆听与当前棉纺行业密切相关的演讲课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